•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社會運動

相關文章 5 篇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反轉藝視界 海角創樂園 台東藝文漫步

    三條台東藝文主題路線,探訪劇場、歌謠、藝術聚落 三位藝術家親自帶路,在山海間漫遊人生軌跡 十二款地方人物,讓生活的入口自然飄浮在書頁間 海岸山脈 部落 太平洋 跳舞 歌唱 鐵道邊 有人說:藝術即生活 有更多的人說:我們先是人,才是藝術家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冉而山劇場2015年在都蘭部落演出的《永恆的妮雅廬》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表演,成為生命的實踐

    台東的藝術家、團體及空間,彼此多少都有交會的時候。其中的多數人,同時也都是台東社會運動的中堅分子,近年,從較顯著的議題,例如反核廢、反美麗灣等運動,藝術以表演、文件、設計、裝置顯現,藝術家不只用音樂、行為藝術、繪畫創作,甚至用走路實踐社會行為。從部落的視角,文化、經濟與社會本來就是一體,是「現代」切割、分類了它們。而對他們來說,他們先是人,才是藝術家。

    文字|吳思鋒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柳春春劇社《美麗2015》
    特別企畫 Feature 走出「運動」時代 要「維穩」或者「危險」?

    現象3:牯嶺街營運滿十年,小劇場「經典」重現為哪樁?

    對崛起於一九八○、九○年代的台灣小劇場,今年有著兩個特殊的徵象:作為實驗前衛性創作性基地的牯嶺街小劇場營運滿十年,以及多個小劇場團體推出的經典作品重演。當年內含著政治社會運動與劇場美學革命等體質的「小劇場」,在時空環境的變化中,是否呈現了在新世紀中的性格轉變?在「維穩」中蓄積抵抗力量外,是否還能繼續以劇場的「異質」創作迸放懾人的「危險」力量?

    文字|林乃文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黑眼睛跨劇團的《女武神》的角色在地化,和當今台灣的處境可謂無縫接軌。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7:社會時事比戲好看,劇場還能做什麼?

    「政治正確」剝奪想像 放下宣言開始提問

    這一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已經讓街頭比劇場還有戲劇感,連藝評人都想提名「太陽花運動」角逐台新藝術獎;面對這樣的狀況,劇場人還能怎樣在劇場裡演「政治」?有人在演出中呈現當下預言未來,但其實是展現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有人改編史詩小說翻轉寓言,但卻流於扁平;也有人透過在經典中置入在地情境,帶動觀眾的提問與學習能力

    文字|郭亮廷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 說故事的女性儘管選擇了劇場如此充滿想像的表演形式,卻太過刻意地向現實靠攏。
    演出評論 Review

    缺席的丈夫 缺席的想像

    身為台灣人,個人與國家社會的衝突究竟是為了什麼?正如國旗是被自己人所搶下、而搶下的是自己國家的國旗,這所有的混亂恐怕都需要回歸「自身」大我的國族困惑來自於小我的混亂認同。但劇中卻仍然停留在過去「認同政治」的架構中,這些女子們所代表的身分族群(外省、閔籍、原住民)正呼應了台灣的族群組合。在身分與身分之間,同樣也看不到流動轉換的曖昧空間。

    文字|白斐嵐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焦點專題 Focus

    李羿璇:「希望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

  • 其他

    輕鬆投件拿10萬! 廣藝「雲舞台獎」盼成為表演藝術線上化推手

  • 戲劇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靖嵐:用腳底板抓緊節拍,踩在音樂的震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