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劇場
-
演出評論 Review
如何耕耘一個理想中的社區文化 從《武惡》談起
民心劇場秉持著「動手做文化」的理念,目前正推出第六齣戲。新戲《武惡》,展現了一個社區劇場的靱性與活力。
-
近期演出
民心演出台北「狂言」.也養《熱帶魚》
日本「狂言」是在戲劇演出幕間休息時,穿揷的玩笑小戲,除了作爲觀衆的情緖調劑之外,也對先前的沉重劇情以嘲諷的方式作故事提要,討喜逗趣。民心劇場這回選取了狂言的代表性劇本《武惡》,由出身劇校的李小平導演,將在傳統戲劇與現代劇場的結合中,尋找不同文化的切入點。 《武惡》有狂言中典型的侯爺、管家角色,藉著一個被迫扮演鬼魂的逃亡者,揶揄了貴族階層的虛張聲勢;內容也意味著統治勢力的崩解,一個文明、理性社會誕生的契機。一面與現代台北生活發展共通的脈絡,一面重塑劇場的狂想與樂趣。 在成立近一年之際,民心劇場也準備向外發展,廿七、廿八日在台北永琦東急百貨演出的兒童劇《熱帶魚》,將是他們首度在外演出。 (吉訶德)
-
即將上場 Preview
民心劇場春光外洩
一向善於激發演員表演活力的導演蔡明亮,在完成第一部電影之後,回到了他的夢想發源地──劇場。
-
演出評論 Review
談民心和藝院的兩齣演出──莎士比亞台北見
十月份,台北出現了兩齣具現代風格的莎劇演出,一爲十月三日起在民心劇場演出兩個月的《莎士比亞之夜》,由王小棣改編、導演,選取《哈姆雷特》、《馬克白》、《奧塞羅》的片段重新組合,加上由《奧塞羅》反角伊阿戈引導的序場。另一則是藝術學院戲劇系排練了兩個學期的《亨利四世》,於十月二十二日起在關渡校區的戲劇廳作爲啓幕大戲,演出四天五場,由馬汀尼改編、導演,將原作上、下兩部濃縮爲一整晚的演出。本刊邀請了多位莎劇學者,與兩位導演針對這次難得的盛會,藉著對兩齣戲的得失評析與工作過程報吿,交換意見,希望能夠傳遞經驗與心得,硏討莎劇現代化及中文化的問題,供未來古典劇的演出參考借鏡。
-
專題報導 Feature
探訪充滿生命力的民間表演場地
九〇年代的台北,到處隱現表演藝術的生機。 趨勢之一是:日常生活空間頻頻轉化爲表演活動場所。藝術展覽場地由靜而動,從觀念藝術家的動態表演,到專業表演者的越界演出,大家去「誠品」、「借山堂」的目的已經常不止是看展覽,而是「走走逛逛看表演」。這樣一來,表演與觀衆的互動關係也在不斷的開發當中。 「視」「聽」開始跟「飲」「食」犬牙交錯:本土素淨的「台北尊嚴」、後現代拼貼的「發條橘子」成爲許多地下演出的常駐地,「加州陽光」也曾驚鴻一瞥地推出美式「站立喜劇」;另一方面,從五星級飯店(如麗晶)到「犁原」、「47街」、「息壤」這樣的pub,爵士、搖滾、現代台灣歌謠的現場熱情演出夜夜笙歌,形成「吃吃喝喝看表演」的常態。各有各的理念、方法、趣味 前兩年爲選舉及示威遊行推波助瀾的表演活動,讓台北人見識到政治與藝術結合的威力,許多商業機構亟亟跟進。永琦、世貿、國泰信託、甚至台北車站,都不忘在他們的樓層中闢一個演藝廳。美國「醫院藝術化」的風潮,也吹到了這裏,台北多數教學醫院的大禮堂,都有演奏會間歇舉行。 真正長久以來與音樂密不可分的是宗教,在重新追尋宗教與原始情操的心靈需求中,音樂成了最明確又最具精神性的表徵。懷恩堂、雙連教會、城中教會都有管風琴設置,並開放外界租借場地舉行演奏會,帶領我們進入巴洛克的新時代。 開放的公園空間是最具親和力的「生活藝術」場合。歷史悠久的新公園音樂台,不論綜藝表演、電影放映,動輒聚合一、兩千人扶老攜幼、卿卿我我地熱烈捧場。松江詩園以地面石版鑲嵌現代詩句,爲簡單的演出場地提供了大膽的詩意。榮星花園可以觀賞馬戲團,曾讓「民間劇場」熱鬧了數年的青年公園在等待驚蟄復甦台灣的多雨季候似乎不利露天劇場的活動,最適合建造露天劇場的開闊坡地都變成了高爾夫球場,但不知道下雨天打高爾夫好不好玩? 可能最讓人興奮的是許多劇團、舞團都有了自己的排練兼演出場地,無須再飄泊不定。優、民心、屏風、耕莘、皇冠(舞蹈空間)、多面向有的也常邀請外來演出,形成長久發展、生存的腹地。 台大視聽館、藝術學院新落成的戲劇廳及音樂廳、以及各大專院校的禮堂,都有充滿生命力的活動在此起彼落地進出、生息
-
專欄 Columns
從「民心劇場」談起
我們今天的社會應有盡有,但是却没有一個專供演出舞台劇的劇埸。像台北這樣的一個大都市,擁有如許多的高等學府,竟不能支持一間小小的劇場,也竟不能和美國今天的一個小鎭相比。我還能説什麼呢?
-
觀察站 Review
又見房間裏的衣櫃
近年來,海内外學成的女性影劇工作者日益增加,範圍已遍及所有部門。這齣戲從導演到演員的傑出表現,證明了今日女性表演者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