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中教會(林俊宏 攝)
專題報導 Feature 台北/東京雙城記

探訪充滿生命力的民間表演場地

九〇年代的台北,到處隱現表演藝術的生機。

趨勢之一是:日常生活空間頻頻轉化爲表演活動場所。藝術展覽場地由靜而動,從觀念藝術家的動態表演,到專業表演者的越界演出,大家去「誠品」、「借山堂」的目的已經常不止是看展覽,而是「走走逛逛看表演」。這樣一來,表演與觀衆的互動關係也在不斷的開發當中。

「視」「聽」開始跟「飲」「食」犬牙交錯:本土素淨的「台北尊嚴」、後現代拼貼的「發條橘子」成爲許多地下演出的常駐地,「加州陽光」也曾驚鴻一瞥地推出美式「站立喜劇」;另一方面,從五星級飯店(如麗晶)到「犁原」、「47街」、「息壤」這樣的pub,爵士、搖滾、現代台灣歌謠的現場熱情演出夜夜笙歌,形成「吃吃喝喝看表演」的常態。各有各的理念、方法、趣味……

前兩年爲選舉及示威遊行推波助瀾的表演活動,讓台北人見識到政治與藝術結合的威力,許多商業機構亟亟跟進。永琦、世貿、國泰信託、甚至台北車站,都不忘在他們的樓層中闢一個演藝廳。美國「醫院藝術化」的風潮,也吹到了這裏,台北多數教學醫院的大禮堂,都有演奏會間歇舉行。

真正長久以來與音樂密不可分的是宗教,在重新追尋宗教與原始情操的心靈需求中,音樂成了最明確又最具精神性的表徵。懷恩堂、雙連教會、城中教會都有管風琴設置,並開放外界租借場地舉行演奏會,帶領我們進入巴洛克的新時代。

開放的公園空間是最具親和力的「生活藝術」場合。歷史悠久的新公園音樂台,不論綜藝表演、電影放映,動輒聚合一、兩千人扶老攜幼、卿卿我我地熱烈捧場。松江詩園以地面石版鑲嵌現代詩句,爲簡單的演出場地提供了大膽的詩意。榮星花園可以觀賞馬戲團,曾讓「民間劇場」熱鬧了數年的青年公園在等待驚蟄復甦……台灣的多雨季候似乎不利露天劇場的活動,最適合建造露天劇場的開闊坡地都變成了高爾夫球場,但不知道下雨天打高爾夫好不好玩?

可能最讓人興奮的是許多劇團、舞團都有了自己的排練兼演出場地,無須再飄泊不定。優、民心、屏風、耕莘、皇冠(舞蹈空間)、多面向……有的也常邀請外來演出,形成長久發展、生存的腹地。

台大視聽館、藝術學院新落成的戲劇廳及音樂廳、以及各大專院校的禮堂,都有充滿生命力的活動在此起彼落地進出、生息……

我們的生活與藝術越來越接近,鍾情表演的人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磨練成熟。這樣的趨勢中,成敗與得失互見,但在開放與自由的空氣裏,更多的可能正欣然躍出。

臺北尊嚴

雖然位於師大正對面一所藝廊的二樓,這個不掛招牌的餐飲店還是不太好找。二十多坪的長方形空間鋪著條木地板,除了三面牆壁敞著大窗外没有多餘裝飾,透過窗戶可以看見鄰家平房的屋頂及師大的紅牆。頂上閣樓才是來客擾鬧羣集的地方,與底下那個完整明淨的空間恍若兩個世界。

這是兩位美術家黃銘哲、蔡正一經營、設計的「藝術家聚場」。表演工作者商借時他們從不收場租,也不收門票,還替演出者現場募款補貼製作費。河左岸的《星之暗湧》、侯俊明的裝置表演《拖地紅》、亞洲戲劇季的獨腳戲、佛朗明哥吉他和舞蹈,乃至師大英語系的畢業製作,都曾將這裏的空間作截然不同的運用。服裝公司會來這兒拍服裝照、廣告公司也曾到這兒來拍MTV(林青霞、葉子楣、費玉淸……)。

往後他們想朝自製節目的方向更進一步,提供表演者幕後技術的全套支援。

(閻鴻亞)

發條橘子

三個學藝術的男人從金門退伍後自認與社會格格不入,在台大附近開設這家充滿實驗意味的咖啡店。店名和庫柏力克(S. Kubrick)的著名影片無關,只是取其拼貼趣味。店内的擺設也充滿拼貼的怪異美感:懸弔的椅子、嵌在磚牆内的魚缸、大爬蟲標本……這個場地被前衛劇場人士看中,紛紛當做環境劇場來使用。由「環墟」成員新組的「台灣渥克」發表過環保劇《歡樂無限皮膚癌》,影像工作者也進來玩多媒體發表會。一年後不堪虧累,兩名股東退出,剩下賴聖分獨撐大局。他深爲劇場魅力所吸引,將太佔地方的固定裝置全部打掉,留下更多空間給不同型態的演出運用。改裝後的「發條橘子」有四十餘坪,又寬敞、又安靜、又仍然後現代,適合藝術展覽、讀書會、和不拘一格的動態表演。

(閻鴻亞)

犁原

位於東區熱鬧中心的「犁原」,人夜後,室内人聲沸騰,樂音喧嚷,是下班後享受搖滾與酒趣的去處。

在pub中頗爲知名的「犁原」,自夜晚九點至十二點都有樂隊現場演奏,「外交」「Ideal」等都是長期駐唱廣受歡迎的樂團。其他相類的餐廳如「犁人」「犁坊」等也都以這類型態演出,長期吸引愛好歐美pub氣氛和搖滾樂隊演出的客人。

(薛玉娥)

誠品藝文空間

推開誠品敦南店的玻璃門,穿過精品部往下走,位於書店美術區對面的就是藝文空間了,星期一休館,平日則多爲靜態性(如繪畫、雕刻、攝影、設計等)的展覽。這個開放式且讓人賓至如歸的小天地在一九九〇年曾舉辦過「詩與新環境」活動,邀請了三十位詩人、八位畫家、兩位音樂家與兩位朗誦家,將現代詩的文學之美以表演和座談的方式與視覺∕聽覺藝術互相整合,創作出新媒體的藝術。一九九一年的三月,爲了慶祝莫札特兩百週年紀念,這裏也展出莫札特的樂譜、有聲∕文字資料,並以系列性的演講、音樂會、和影片欣賞捕捉這位音樂天才流星般的一生。

(陳怡如)

借山堂

這是金寶山景觀墓園開設在天母的藝術中心。名爲借山,意味著取諸自然,還諸自然。原爲雕塑作品的展覽場,策劃者林賢俊認爲雕塑與空間的關係密不可分,爲了開發作品與人與空間的互動可能性,於是積極舉辦不同形式的表演活動。甫於今年六月六日揭幕,七月底便有兩場《能動光體》表演,在走動的裸體上投映光線、幻燈、錄影,形成活動雕塑的觀念藝術。九月蕭長正的木刻展,則任憑觀衆將作品擺設重組,現場以拍立得攝影,並展出成爲作品的一部分。十月份林良材以金屬質材凝塑人體的動態展出「無聲劇場」,則由流浪舞者工作羣的兩名舞者共同發表兩支舞作,表演脫離禁制桎梏、湧現生命靈光的雕塑。

借山堂的ㄇ字形展覽空間約八十坪,觀衆、表演者,和展覽品中間,存在著無數的可能。

(閻鴻亞)

皇冠小劇場

啓用於一九八四年底的皇冠小劇場,雖然天花板低矮(只有三公尺),卻以其寬深各十三公尺的廣闊空間,成爲注重視覺效果的表演者及環境劇場最適宜發揮的場所。除了一九九〇年成立舞團「舞蹈空間」的發表會外,自一九八六年底開辦的「迷你藝術節」也成爲國内外以意念取勝的小型舞蹈、戲劇展示場,是實驗演出的游擊隊與常規軍最頻繁的出沒之處。如環墟、河左岸、外一章、臨界點、日月畫劇組、屏風、進行式、當代台北劇場實驗室,乃至香港的進念、沙磚上,都在此發表過重要演出。場地本身的生命力極强,平日開設舞蹈班,寒暑假還有給專業舞者的進修班。

(閻鴻亞)

民心劇場

白天是大廈中庭的社區活動中心,晚上是全台北人的劇場。每週四、五、六演出,每月更換戲碼。王小棣帶著一批出身劇校、藝術學院、電視製作的子弟兵,成立了國内唯一在自己劇場長期演出的專業劇團。雖然每場只有五十個座位,但對演出的創意、品質和熱情絲毫無礙。自今年三月三十日成立以來,民心演出過皮影戲、偶戲、默劇,和四齣風格迥異的話劇。雖然長期從事影視編導,王小棣的舞台劇充滿純屬劇場的趣味。十月份的《莎士比亞之夜》揉合平劇、兒童劇、意象劇場的手法,綜合呈現莎翁的三齣名劇,精緻、活躍、不落俗套,爲國内詮釋古典劇罕見的風貌,已經決定加演到十一月底。

(閻鴻亞)

屛風演劇場

爲屏風表演班附設的實驗劇場,佔地四十五坪,位於東區鬧中取靜的巷内地下室。觀衆席呈L型,除了平日排練,還不定期演出本團作品,並外借舉辦記者會、劇場聯誼會、小型演出。

 

(閻鴻亞)

老泉劇場

有鄒族色彩的老泉劇場,佔地約四十五坪,可容納兩千名以上的觀賞者。

這座戶外舞台乃由阿里山原住民匠師設計而成,因此有「庫巴」風格(台灣原住民建築形式之一)。策劃人希望呈現的是一種兼容原住民與平地漢人的舞台型式,而且具有國際戶外表演場地的水準。動機與目的與「優劇場」的發展動向相似。

在台北盆地邊緣,木柵老泉山邊,一個具有傳統中國特質的劇場持續進行了三年。他們在戶外室内學習打坐、氣功、太極、劍道,如苦行僧般的探索生活,思考劇場未來的發展。在五光十色的台北都會中,老泉劇場很沈靜簡單,也很有力。

(薛玉娥)

永崎東急萬象廳

這是一個像紐約外百老匯(Off-Broad-way)的活動空間,觀衆的座椅也像隨時可拆下帶走的傢飾。空間萬象、節目也萬象:本土∕國際的電影展、屏風表演班的《三人行不行》、「亞太地區偶戲觀摩展」、各國風情的服裝秀、爵士樂∕流行前衛音樂的激昂、及一些林林總總的「世界盃撞球賽」、有關時尚美容的講座……。今年五月,它也爲「宇宙光.送炭1992」開放了愛心義演會的空間。

(陳怡如)

知新藝術生活廣場

走過重慶南路的書店街,能發現一個有音樂、舞蹈、戲劇的歇腳處著實教人欣喜。階梯式觀衆席前方的小舞台上,每週末有小型的音樂發表。曾來造訪的人,或許還能回想起李國修的《西出陽關》、台南家專的交響樂團、與日本的民族舞蹈。

(陳怡如)

懷恩堂

現代化的教堂,講壇旁的前舞台配上禮拜堂後部凌空伸出的二樓觀衆席,使得這個位在台大校園對面的聖殿宛若一個中型的演奏廳。在這兒,每年五十多場的合唱、管弦樂、及音樂佈道的演出,包括由全省音樂比賽名列前茅的靑少年所組成的「樂林小集」與大專青年的「基督教音樂科系團契」定期的演出,國際著名的聖樂團、聖樂演奏家或演唱家的音樂佈道,大師的鋼琴獨奏會,YMCA的平安夜彌撒,巴哈三百週年紀念音樂會,台灣第一次辦的二二八紀念音樂會……。今年,在歲末的聖誕夜(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懷恩堂將以音樂、話劇、和聖經故事,陪您度過一個有溫馨有慈愛的冬夜!

雙連敎會

在中山北路二段與錦州街口一幢商業性大樓的第十層,竟是在台灣已具百多年歷史的長老教會聚會之處。因具交通方便之利,雙連教會在受難節、復活節、母親節、聖誕節等重要節日便以各種音樂形式(如聲樂、管風琴、鋼琴等器樂獨奏、室内樂、管絃樂)舉辦系列性的午間音樂會與慶祝感恩活動;此外,每年尚有數場爲關懷盲胞、原住民、老人安養中心等社會救助的慈善演出,及由「松年大學」的老人們演出的表演藝術。一九九一年間曾在這兒演出的知名音樂演奏家包括James Welch、歐博遠、陳茂生、John Walker、吉田賽、Kudlick、柯麗薇、Timothy及Albrecht等。

(陳怡如)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