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婆羅多
-
焦點人物 印尼操偶師、甘美朗音樂家
孫德裘 「跨文化」之下,追尋同源的偶戲本質
日前首演的《一個皇帝在南洋》,以「六度下西洋的三保太監鄭和,在南洋國度『滿者伯夷』尋找建文帝朱允炆與傳國玉璽的過程」為情節線,並且運用建文帝、鄭和、馬歡(船隊翻譯)3人的視角,反覆切換來進行講述;另外,還有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俱盧族和般度族戰爭,以及印度教濕婆神的創世神話,這兩條故事線同時交織於作品之中。 除故事線的多線交錯與並行之外,《一個皇帝在南洋》不只是將主角與故事帶到了南洋,更讓台灣布袋戲與爪哇杖頭傀儡、皮影戲與畫卷戲彼此結合,同時將甘美朗音樂帶到現場,與布袋戲後場音樂共譜旋律,呈現出台灣與印尼共創的「跨文化展演」。 導演陳昶旭在創作過程中,就曾前往印尼進行田野調查,並親身感受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差異;其中,劇本可以說是全劇發展最久的環節,嘗試將兩種形式、藝術文化運用故事的方式達到有效的連結。而來自印尼的孫德裘(K.R.A.Tejo Bagus Sunaryo, S.Sn.,M.A,後簡稱Bagus Sunaryo)可以說是《一個皇帝在南洋》重要的靈魂人物,啟動了故事與形式的想像。
-
紙上讀劇 Playwright & Reader
空曠舞台上的慾望之戰
《摩訶婆羅多》出自印度偉大的神話史詩,在法國劇作家尚-克勞德.卡里耶爾(Jean-Claude Carriere)的改編下轉化為舞台上豐富多姿、演出可長達八小時的精采劇本,而在此次北藝大戲劇學院的演出中,則聚焦在兩個家族之間的俱盧野會戰。在篇幅限制下,大幅度更改刪減,以大戰始末為始末,不拘於故事的情節,而力圖傳達史詩之精神經歷慾望而超越慾望。
-
跟著音樂去旅行 Travel with music
印度音樂 豐沛多元歷久彌新
多樣性的印度音樂,不僅是歌以載教的宗教音樂,不只是神祕虛無飄渺的古典音樂,也不盡然是熱歌勁舞的寶萊塢。地大物博,人文薈萃,多元民族、近千部落,蘊藏了豐富的歌謠,任你窮其一生,也無法窺其全貌。
-
法國
當西方遇見東方
透過演員的化妝進行解說,放映演出在當地祭典實際情形的紀錄片,以及專家在表演前後等待諮詢等活動,該藝術節不僅想讓觀衆像往常一樣「看」表演,更希望讓觀衆了解形成表演的環境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