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藝術節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綻繽紛在獅城——新加坡
一路向南正夯,新興亞洲的東協諸國近幾年成為全球熱點,金流、人流匯聚之所,首站本刊率先敲敲東協大門新加坡,一窺當地表演藝術現況。 這個國土面積只有台灣的五十分之一的國家,位居交通要衝,不僅擁有全球最佳機場,也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一向以多元民族、經濟掛帥、雷厲風行的法治聞名於世,而藝術作為時代精神的反映,月之亮面與暗面共生,多民族不只繁花似錦,審查、補助制度下,藝術家的順從或抵抗,也成為理解星國的重要切入點。 本刊從表演空間切入,並分析當代華樂、華語戲劇、當代舞蹈風景,並由新加坡藝術節藝術總監王景生、十指幫鍾達成、舞人舞團郭瑞文、華樂團駐團指揮郭勇德等在地藝術工作者現身說法,以各切面嘗試拼湊新加坡表演藝術時況。
-
特別企畫 Feature
等待一個觸底反彈的契機
擁有許多國際演出與跨文化製作經驗的王景生,對家鄉新加坡的表演藝術發展,有著愛深責切的情感。不諱言在政治與社會環境的限制下,新加坡藝術家面對嚴峻的挑戰,而在多種族的國度,他認為:「創作的關鍵不再是族群、語言,而是公民意識。一旦我們具備相同理念的公民意識,我們就有了共通的語言。」他表示,現今藝術創作代表了「抵抗」的精神,「要是政府對我們的控制逐漸緊縮,藝術家就能產生更強烈的抵抗,絕境逢生。非得如此不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後起之秀 重金打造
亞洲藝術節掠影
亞洲地區除了較早發展藝術節的日本與澳洲,從一九八○年代以來,新加坡、韓國、香港等地也紛紛推出大型藝術節,在拼經濟實力之外,也拼文化實力。這些背後多由政府支持的藝術節,挾帶豐沛的資源,針對市場需求,策劃的節目包羅萬象,再經過靈活的宣傳及行銷手段,往往都能達到一定程度的話題與國際關注;但其他中小型的藝術節則以特色與主題聚焦取勝,更能顯現藝術創意的活力。
-
新加坡
迎向新世紀的藝術新思維 新加坡藝術節
今年在主題「全新思維」(New Inspiration)的大架構下,新加坡藝術節的主辦單位從各個角度呈現與傳統截然不同的新世紀舞台風貌,包括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與鋼琴家巴圖(Tzimon Barto)合作的HOT WATER,義大利作曲家巴帝斯泰利(Battistelli)指揮的音樂實驗劇場EXPERIMENTUM MUNDI,加拿大的Nouvel Ensemble Moderne室内管弦樂團,以及光環舞集的《黑潮》等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節目,都應邀共同參與此一盛會。
-
交流道
四方華人聚(劇)評《原野》
曹禺劇作《原野》近年來頻以各種表演類型搬演,話劇、歌劇、京劇都有。今年新加坡藝術節於六月十八、十九、二十日演出話劇《原野》,由郭寶崑編導,台灣演員王琄飾演女主角金子。演出之後,旋即邀請台、港、大陸以及新加坡劇界代表,舉行《原野》評說會。難得四方華語劇人會聚,觀點交流,而予擷要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