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提夫.派克斯頓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傑德森教堂出發 他們讓舞蹈走得更遠
一九六二年七月六日,紐約下城傑德森教堂,正進行影響美國舞蹈史的重要運動由約翰.凱吉(John Cage)的學生,音樂家羅伯.鄧恩(Robert Dunn)策畫的第一屆編舞營發表,參與者包括日後知名的後現代舞蹈家如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崔莎.布朗(Trisha Brown)、史提夫.派克斯頓(Steve Paxton)、大衛.高登(David Gordon),後期加入的露辛達.柴德茲(Lucinda Childs)、梅芮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等,更不乏視覺藝術家如羅伯.羅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劇場導演彼得.舒曼(Peter Schumann)等人。其中數位舞蹈家,持續在舞蹈實驗道路上前進,成為談及「後現代舞蹈」時,必得認識的大師。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不管老中青,我們在這裡喜悅尬舞!
今年是「接觸即興」舞蹈正式定名的卅六週年,一場歡慶的活動CI-36六月在美國賓州茱尼亞塔學院展開,為期一周。來自世界各地的接觸即興舞者齊聚一堂,參與豐富的討論會、課程、表演、教學觀摩研討、演講等等,當然還有接觸即興最重要的Jam自由即興的聚會,大家一起跳舞尬舞。將「接觸即興」舞蹈概念帶入台灣迄今十五年的編舞家古名伸,以此專文與本刊讀者分享CI-36現場的熱鬧繽紛。
-
舞蹈
一場解構公式、傾聽彼此的歷程
對於成立十年的古名伸舞團來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幾乎與舞團、古名伸本人劃上等號的「接觸即興」。歷經古名伸多年的推廣,這種舞蹈方法不僅成為舞蹈教育中的一環,也被本地劇場工作者視為重要的表演訓練。接觸即興不拘肢體形式,打破打破技巧規範,並要求參與者仔細傾聽共舞夥伴的身體訊息與慾望,讓表演者更了解自己的身體,讓表演更自在。
-
新浪潮
資深農夫.接觸即興之父 史提夫.派克斯頓
據他說已不太常和別人一起跳舞了,這話由接觸即興大師口中說出來,實在有些不可思議,而一九九二年他來台灣時,卻與我同台演出一整個星期,又使我受寵若驚。
-
入門
即興(Improvisation)
在音樂、舞蹈、戲劇的天地裏,「即興」是流動在某種架構内自由釋放的過程,像是呼吸與脈動,將活躍於表演者内心世界的當下感情思想,化作與外界對映的生動表演。 自十六世紀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的吟唱與著名管風琴家即席演奏的對位即興,十七世紀運用既定根音的曲調即興,十八世紀聲樂的花腔與協奏曲的裝飾奏(cadenza),到二十世紀當代音樂加以全系列法(total serialism)反理性地採取裝置、機遇、鑲嵌與數位化,及流行樂、民謠、爵士風中的優美曲調──音樂的即興是非洲和拉丁民族強烈澎湃的節奏、是亞洲游移於調與非調間的絲竹梵哦、也是巴洛克的巴哈、韓德爾,古典的莫札特、貝多芬,浪漫的李斯特、法朗克、布魯克納。 在戲劇中,即興的運用十分廣泛,可以用於演員訓練,可以是揣摩角色的一個階段,或是現場演出的一部分。台灣當代劇場的發展與即興創作密不可分。 舞蹈即興則原是身體動作的本能,現代舞脫離古典芭蕾的制式語彙,重新將即興引入創作甚至演出過程中。本月二十四日起,「接觸即興」的始創者史提夫.派克斯頓(Steve Pax-ton)將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與古名伸舉行聯合舞展,藉此機會,我們採訪了古名伸,介紹舞蹈即興的精神與方法,並對音樂與戲劇的不同發展做系列介紹,以期在生活的廣闊、藝術的限制中,發現生活的限制,藝術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