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蠻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亞洲
四大旗艦樂團布局新樂季 凝聚在地特色走向國際舞台
在亞洲,古典音樂的環境一直有著與歐陸不太一樣的風貌。幾十年來,亞洲早已成為音樂家巡演的重要安排,不同城市樂團雖常見交集的曲目與客席名單,如何展現獨到特色,無疑紮實反映了策劃與品牌策略的能力與心力。香港管弦樂團、NHK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與新加坡交響樂團這4個亞洲頂尖樂團,正各自處在即將翻開下一章的關鍵時期。其於2025╱26年樂季的節目設計,將宣告著他們各自將如何走出新的音樂個性,對樂迷與業內人士而言,均格外值得期待。 多元策展與品牌實力並重 亞洲樂團開啟新章 香港管弦樂團(簡稱港樂)邁入的第52個樂季,在迎接下個樂季上任的候任音樂總監貝托祺(Tarmo Peltokoski)之前,即為其安排了3個精采節目,樂季手冊封面亦以其為主體,並一如往昔,在手冊中為樂迷特別介紹了其中文譯名的字義,滿溢著眾人的期待。當然,社會不可能只投注對年輕指揮感到的驚豔與新鮮,而沒有質疑或考驗,這一切將在接下來的音樂會現場中,由所有觀眾與樂手共同見證。 貝托祺在3個節目中均安排了其恩師、也是今年港樂駐團作曲家沙隆年(Esa-Pekka Salonen)的作品,包括取材希臘神話雙子座中角色的《卡斯托》(Castor),另一場則指揮雙子中另一個角色的《波路克斯》(Pollux),以及沙隆年的小提琴協奏曲。首場除了前述作品外,將與鋼琴家郎朗合作葛利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以及西貝流士以北歐神話英雄為本的《雷明凱能》組曲(Lemminkainen)。可說為樂迷再次隆重地作出了宛如自介的致意。4月與喬瑟芙維琪(Leila Josefowicz)演出的沙隆年小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據沙隆年自述其為「試圖將擔任樂團音樂總監這些年的所學所感濃縮於此」的作品,作品中可見對聲響色彩的追求、節奏與結構的掌握,或是對管絃樂團演奏可能性的理解,均淋漓盡致。沙隆年曾表示這闋作品的誕生自2008年6月動筆至2009年3月止,恰好9個月,他認為這是「美麗的巧合」,是一個如同生命孕育般的過程,而這也是沙隆年對當時對前一段職業生涯的小結,與貝托祺在港樂新的開始對照,別具意義。而樂季的壓軸,則將帶來佛漢.威廉士(Vaughan Williams)的《海之交響曲》(A Sea Symphony),與女高音睿思(Ch
-
北市國新樂季 繽紛呈現極致台北之聲
臺北市立國樂團(以下稱「北市國」) 2023/24樂季自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止,為期十個月。北市國代理團長劉得堅表示,即將登場的新樂季將延續去年推出「精彩TCO」、「溫馨飛魔力」與「傳藝舞繽紛」三大系列演出活動,共計48套、54場次節目。
-
音樂 吳蠻與莊東杰首度在台合作
東西輝映 琵琶與交響的對話
三月底的NSO名家系列音樂會「琵琶 交響」,邀來知名琵琶演奏家吳蠻,與備受矚目的青年指揮家莊東杰合作,將演出趙季平的《第二號琵琶協奏曲》,此外NSO更將首演李子聲的《布農.天籟》,吳濃軟語對上原住民和聲,再加上廿世紀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及浦朗克的作品,一場東西同台、精采互見的音樂饗宴,令人期待!
-
焦點專題(二) Focus
登上卡內基 讓世界看到台灣
今年十一月初,將滿四十歲的臺北市立國樂團達成了台灣樂團的重要紀錄踏上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可說是意義非凡。而為了讓美國樂迷認識台灣、也認識台灣的國樂,此行樂團規畫節目以「台灣音畫」為題,團長鄭立彬表示:「我們希望藉由這次的演出,不僅讓北市國登上重要的國際舞台,也分享台灣的文化藝術成就給當地樂迷及朋友們。」
-
藝@CD
跨界音樂不受限 激盪超乎想像的「藝」力
跨樂種、跨文化,現代音樂人樂於跨過傳統框架,與不同淵源的音樂對話,也造就了令人驚豔的多元創作。近期有多張跨界音樂專輯面世,讓樂迷可以「藝」想出跨界音樂創作所淬煉出的化學變化,與珍貴的藝術性。
-
演出評論 Review
等待久久酒一次的醇釀--評「吳蠻與原住民朋友」
原住民歌樂細緻的線條、敘事的文化底蘊,對應琵琶顆粒感的彈撥樂器特性、中原文化的強烈色彩,在「吳蠻與原住民朋友」演出中媒合,舞台上的表演者不論賓主,都展現專業精采的演藝實力,透過保留各自特色為核心思考的拼貼手法,交互呈現各自的音樂特質,可謂一場雙方謹守分際的「行禮如儀」與簡練精采的「自我介紹」。
-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旅美琵琶演奏家
吳蠻 懷抱琵琶不遮面 彈撥之間尋知交
知名琵琶演奏家吳蠻,是少數能以東方樂器征服國際樂壇的音樂家,在她手中,琵琶早已走出古典傳統,成為現代音樂家眼中筆下揮灑豐富的樂器。帶著琵琶,吳蠻也以「吳蠻與朋友們」為名,進入鄉野山林中挖掘珍貴又不為人知的音樂,讓這些素人音樂家們成為音樂會主角。今年,吳蠻找到台灣的原住民朋友,讓山林之聲與錚鏦之音,愉快唱和
-
回想與回響 Echo
告別「切切如私語」的琵琶年代
卓越的技巧已經是演奏者必備的基本條件,傳統的槪念也在世界文化的加入後逐漸解構。西方的作曲家可以在不具備任何中國傳統的意識下為琵琶寫曲子,反倒是演奏者内化的涵養應該更是被強調的,從這二場演出已經儼然看到未來琵琶的發展趨勢。
-
名家訪談
犀利破琵琶 訪吳蠻
琵琶演奏家吳蠻被譽爲音樂上的「中西合壁奇女子」,抱著一把琵琶,走向國際舞台及現代樂壇,橫跨古典、民族、現代音樂、音樂劇場,甚至爵士、電子音樂等實驗領域。
-
音樂
持續航行
整場音樂會的主軸是在現代樂曲,五首全新的現代曲,分別代表外國作曲家和本國作曲家對琵琶運用的嘗試;集這麼多首不同現代風格的樂曲於一場演奏會,在國內還是首見。
-
藝鄉人
曰Mi Fa;曰索拉 側寫作曲家劉索拉(Liu Sola)
劉索拉,一個被《紐約時報》樂評人標以「前衞」藝術家的女子,一個出身大陸正統音樂訓練卻愛Beatles勝於貝多芬,在大陸已小有成就之時,卻毅然抛下遠赴異鄕重新來過,在學、看遍各地音樂特色後,融入中國音樂,並以開創出更多可能性,重新定義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