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喜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金丑獎得主伯納維拉來港 主持義大利即興喜劇大師班
二○○七年金丑獎得主伯納維拉,六月中應「鄧樹榮戲劇工作室」之邀為「2016 國際戲劇大師班」訪港講課,主持六天五夜訓練營,並有一場公開講座介紹義大利即興喜劇。伯納維拉以簡單英語與豐富肢體語言表達,讓聽者感受到他對其藝術的熱情與專注,也提供香港表演工作者更多的肢體認識。
-
特別企畫 Feature
嬉笑怒罵中 但見諷刺批判
法國劇場不只是正經嚴肅的戈爾德思或黑色幽默的雷莎,甚至是十七世紀的偉大悲劇作家如拉辛或廿世紀的沙特。法國劇場也很愛搞笑;很愛嘲笑自己也嘲笑社會;很愛藉由辛辣的模仿去諷刺社會的種種現象與人物。這個喜劇的傳統從中世紀的笑鬧劇,一直到廿世紀的荒謬劇、丑劇、新馬戲法國的喜劇不但體現了法國愛嘲笑與諷刺的精神,更表現出法國人獨有的慧黠與幽默。
-
談畫說樂
「月光小丑」的多重樣貌
義大利傳統「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中的一個主要角色,十八世紀初法國畫家華托(A. Watteau)筆下的一位感傷人物皮耶洛(Pierrot),為何激起世紀末多位藝術家的興趣,完成了一連串大異其趣的傑作?
-
入門
畧談劇場的即興創作
「即興」作爲一種創作方式,可以追溯到相當久遠的歷史。從早期口語相傳、集體創作的史詩、傳説或民間歌謠,到童稚遊戲中的「家家酒」、「扮新娘」。又如團隊比賽中的機遇性臨場反應、羣體創作中的腦力激盪或接龍講故事等,都充滿了即興的成分。在戲劇傳統中,早在希臘、羅馬的喜劇演出,一脈相承至義大利的「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 ),都是廣泛地運用演員臨場自發性的劇場風格,其他像歌舞演藝廳的插科打諢喜趣,或馬戲團中小丑戲的天馬行空的誇張想像力,都是深具魅力的傳統表演。 在當代表演藝術中,即興方式的運用更爲廣泛,它甚至被創作者拓展成一種具有高度自由解放性的創作美學。從爵士樂與現代舞的即興演出,到六〇年代開始盛行的「發生藝術」(這甚至可以推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前衛藝術發展),還有一些極具反叛色彩的劇場演出(如「生活劇場」「環境劇場」)和活潑深具自由想像力的兒童劇場,莫不大量利用「即興」方式創作、演出,突破正規古典劇場的畛域。而在演員的訓練中,「即興」方式的排演練習和遊戲,也使戲劇表演回歸到現實生活和個人經驗的真實體認之中。從史丹尼斯拉夫斯基(K. S. Stanislavsky)與聶米羅維奇-丹欽科(V.I.Nemirovich-Danchenko)的表演系統建立起表演者的心理寫實層次之後,即興訓練也經常被不同的表演教師運用爲重要的啓導演員各方面潛質的訓練方法,像史普林(Viola Spolin)所著的《劇場的即興方法》(Improvisation for the Theater-A Handbook of Teaching and Directing Techniques)即是一本相當普遍被採用的表演教師手册,裏面收集整理了不同的即興訓練課題與實習。只可惜有系統的翻譯及整理並不多。 長處與危機 「即興方式」之所以被當代劇界普遍運用,最主要是下列六種原因: ⑴高度自由啓發直覺性和活潑感 ⑵打破預設邏輯、概念或僵化模式 ⑶回歸現實經驗與個人體認 ⑷結合機遇性可能 ⑸激發個別面向的敏感度 ⑹藉以訓練團隊的默契合作精神 上述的「即興」特質,事實上與當代的劇場精神不謀而合,當文明累積構成各種既定的體系規範,劇場創作也極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