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述義大利即興喜劇表演的畫,可見戴著半臉面具的演員有豐富的肢體動作。(本刊資料室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莫里哀與法蘭西戲劇院/喜劇溯源

嬉笑怒罵中 但見諷刺批判

法國喜劇的演進與社會背景

法國劇場不只是正經嚴肅的戈爾德思或黑色幽默的雷莎,甚至是十七世紀的偉大悲劇作家如拉辛或廿世紀的沙特。法國劇場也很愛搞笑;很愛嘲笑自己也嘲笑社會;很愛藉由辛辣的模仿去諷刺社會的種種現象與人物。這個喜劇的傳統從中世紀的笑鬧劇,一直到廿世紀的荒謬劇、丑劇、新馬戲……法國的喜劇不但體現了法國愛嘲笑與諷刺的精神,更表現出法國人獨有的慧黠與幽默。

法國劇場不只是正經嚴肅的戈爾德思或黑色幽默的雷莎,甚至是十七世紀的偉大悲劇作家如拉辛或廿世紀的沙特。法國劇場也很愛搞笑;很愛嘲笑自己也嘲笑社會;很愛藉由辛辣的模仿去諷刺社會的種種現象與人物。這個喜劇的傳統從中世紀的笑鬧劇,一直到廿世紀的荒謬劇、丑劇、新馬戲……法國的喜劇不但體現了法國愛嘲笑與諷刺的精神,更表現出法國人獨有的慧黠與幽默。

當我們想到當代法國的劇作家,最出名的,應該就是雅絲曼娜.雷莎(Yasmina Reza)了吧。她的作品是所有當代法國劇作家被搬演次數最頻繁的。包括國內的果陀劇場與綠光劇團都搬演過她的作品。但是,若說到單一劇作被搬演次數最多的法國劇本,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是哪一齣了。由馬克.卡莫勒提(Marc Camoletti)所寫的《波音-波音》Boeing Boeing創下了一共演出一萬七千多場的金氏世界紀錄,這還不包括在世界各地不同語言版本的演出。這齣戲在法國已經成為傳奇,更被多次翻拍成電影。這戲的故事講的是一個花花公子在同一天之內有三個女友(都是空姐)同時到訪,而他如何手忙腳亂地周旋在這三個女人(不要讓她們彼此見到面)的瘋狂故事。沒錯,這是一齣不折不扣的笑鬧劇。

法國劇場不只是正經嚴肅的戈爾德思(Koltès)或是黑色幽默的雷莎,甚至是十七世紀的偉大悲劇作家如拉辛(Racine)或廿世紀的沙特。法國劇場也很愛搞笑,很愛嘲笑自己也嘲笑社會,很愛藉由辛辣的模仿去諷刺社會的種種現象與人物。這個喜劇的傳統從中世紀的笑鬧劇(farce)、市集戲劇(Théâtre de la foire)開始醞釀,經過十七世紀莫里哀的發揚光大,再到十八世紀的馬里伏(Pierre de Marivaux,1688-1763)、波馬榭(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1732-1799),十九世紀的拉比什(Eugène Labiche,1815-1888)、費朵(Georges Feydeau,1862-1921),一直到廿世紀的荒謬劇、丑劇、新馬戲……法國的喜劇不但體現了法國愛嘲笑與諷刺的精神,更表現出法國人獨有的慧黠與幽默。

聖經故事間的喜劇橋段  笑鬧劇的食色當家

首先從中世紀說起。中世紀的法國(以及整個歐洲)都被宗教與教會的力量所主導。當時的戲劇是以搬演聖經故事的神祕劇(mystère)為主。但是很快的,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表演者在幕與幕的中間插入了一些插科打諢的橋段:更世俗、更歡樂、更多默劇肢體或雜耍的喜劇段落。

漸漸的,這些喜劇橋段開始成為獨立的演出劇目,而他們的演出內容也不再是聖經人物,而變成模仿、醜化當地士紳或地主,或是將發生在市井的八卦故事搬演出來。在這過程中,中產階級的興起是造成喜劇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元素。因為民間財富的增加,對於娛樂的要求逐漸出現,同時,城市間貿易與市集的發展,也給了喜劇劇團絕佳的表演機會。這些喜劇劇團,不斷在歐洲各大城市的市集中巡迴表演,一方面提供市民娛樂,藉此維生,同時,在印刷不發達的年代,他們也成為傳遞訊息與傳播新聞的重要媒介。

此時,出現了第一個喜劇的重要劇種:笑鬧劇(Farce)。笑鬧劇的內容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騙人與被騙。不管是瞞著老婆在外偷腥的老公,還是被冒牌顧客騙的商店老闆,或是為了要向羞辱他的人報復的僕人,欺負人的地痞流氓最後卻被欺負,天性愚蠢的呆子總是天真地相信同樣的騙子……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一齣戲是《拍屁郎先生的鬧劇》La farce de maître Pathelin,一個以騙人為生的律師最後卻被客人騙的故事。通常笑鬧劇的篇幅都不長(而且大部分都以口耳相傳,流傳下來的劇本極為有限),主題不外乎食與色。

義大利即興喜劇興起  出現職業劇團與工會

笑鬧劇之後最重要的喜劇劇種,就是發源於義大利的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時間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隨著城市貿易與中產階級的壯大,喜劇也漸漸日趨成熟。這個時期第一次開始有了職業劇團與公會的出現,表演方式與內容也漸漸多元與豐富。義大利即興喜劇與笑鬧劇最大的不同,在於義大利即興喜劇的角色更強烈而具戲劇性,更典型化。而且,肢體表演的成份也更高;默劇、體操、雜耍、與角色的姿態手勢都變得更重要。

義大利即興喜劇有幾項特色,首先,是只有劇目大綱,沒有劇本:演員們彼此默契十足並且經驗豐富,只需上場時確認故事大綱,剩下便是場上即興。接著,是類型化的角色:比如大財主、醫生、軍官、情人、僕人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固定的動作與表現方式。再來,還有面具式表演:多數喜劇角色都會戴半臉面具。最後,是肢體喜劇類表演:默劇、體操、武打、雜耍在表演中十分重要,這些技巧有時巧妙地融入劇情,有時則獨立出來成為劇中小品(lazzi)。

莫里哀保留俚俗元素  開創喜劇深度

法國喜劇巨擎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受到義大利即興喜劇極深的影響。他年輕時帶領劇團於法國南部鄉間遊歷巡迴演出時期(1646-1657),就是以義大利即興喜劇形式表演,同時也向許多其他劇團切磋學習。這段時間可說是奠定他表演與導演功力的重要時期。莫里哀最重要的貢獻,便是將這原本俚俗的庶民喜劇,帶進了藝術殿堂。他保留了這民間喜劇充滿活力與即時的喜劇元素,但同時又讓角色開始具有人性與深度。他將傳統的笑鬧劇形式(扮裝、打鬧、肢體喜劇)與針對當時社會的各種現象所作的諷刺劇結合,讓喜劇也能針砭時事、發人深省,並且讓喜劇角色開始帶有深度、具有感動人的力量。

在經過初期多次努力但不算成功的嘗試之後,他終於在一六六二年創作出第一齣讓世人眼睛為之一亮並且造成輿論譁然的作品:《女子學校》l’École des femmes。這個有點半自傳的劇本,故事是說一位年老的有錢人花盡心思希望培養出一個頭腦單純、不會出軌的純潔女孩作為自己的妻子。但是占有慾極強的他雖然費盡心力不要讓她的年輕未婚妻愛上別人,但是最終還是不敵女孩的自主心意與愛情的力量,而眼睜睜地看著她嫁給別人。這個劇本兼具了喜劇的元素與悲劇的沉重。主人翁不禁讓人發笑卻也讓人同情。這個劇本奠定了莫里哀之後劇本創作的基礎,也開始建立起自己的風格。

十八世紀民智大開  劇作家反映社會真實

接著到了十八世紀。十八世紀的法國是一個民智大開的時代。人民意識開始抬頭,中產階級更開始爭取自己的權力,最後更導致法國大革命(1789)的爆發。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喜劇作家為馬里伏與波馬榭。

馬里伏的作品大多圍繞著愛情的主題。他是一個對話高手,筆下文字寫實而自然,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與都市生活。但同時,他也保留了傳統喜劇的重要元素:假扮與欺騙。主角往往藉由假扮來得到真相:主人假扮成僕人,僕人假扮成主人(例如《愛情與偶然狂想曲》Les jeux de l’amour et du hasard)。他的名字甚至成為風流愛情故事的代名詞(marivaudage)。在他之後的波馬榭,則更具社會性與政治性。在他最出名的喜劇《費加洛的婚禮》中,僕人變得更聰明與更具反叛性,而主人則是一個心懷不軌的惡霸。在他的劇作裡,我們看到更多對社會階級的反思與對社會不公的描寫,這,或許跟波馬榭同時也是商人、軍火商、間諜與革命分子的背景有關係吧。

十九世紀變動劇烈  喜劇類型豐富多元

十九世紀的法國是一個變動極為劇烈的時代,經歷了大革命、拿破崙的統治及工業革命;法國社會也在此時開始進入現代社會。這個時期,對於喜劇的需求更甚於以往。在那個還沒有電影與電視的年代,劇場成為廣大的中產階級唯一的娛樂。一個劇作家一生寫出四、五百個劇本是常見的事情,而喜劇類型也變得十分多元豐富:禮儀喜劇、角色喜劇、浪漫喜劇、英雄喜劇、芭蕾喜劇、歌舞喜劇、雜耍歌唱喜劇、林蔭道喜劇……可說是五花八門。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喜劇作家之一,是猶金.拉比什。他所寫的作品如《義大利草帽》Un chapeau de paille d’italie被列入法蘭西戲劇院的定目劇之一,至今仍然演出不輟。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許多同時期的劇作家與劇本到今天早已被人遺忘)的原因,就是他的作品中除了具有喜劇的特有節奏、趣味橫生的肢體表演、悅耳動聽的歌曲與舞蹈、充滿曲折的劇情、豐富生動的角色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在作品中對當時中產階級銳利的觀察與精闢的嘲諷。十九世紀的巴黎經過奧斯曼(Haussmann,1809-1891,巴黎當時的主政者)的大力整頓,出現了許多美麗的林蔭大道。富裕而悠閒的巴黎人於是喜歡在這些林蔭大道上散步、休閒。為了提供這些巴黎人娛樂的去處,許多劇院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在這些林蔭大道上出現。他們提供巴黎市民多元的娛樂:華麗的舞台與服裝、緊湊而扣人心弦的故事、精采的歌舞與雜耍、皆大歡喜的結局……這些劇場被統稱為「林蔭道戲劇」(théâtre de boulevard)。

至今,上述的許多劇場仍然存在,仍然提供巴黎人下班之後的娛樂:義大利人大道(Boulevard des Italiens)、卡布新大道(Boulevard des Capucines)、奧斯曼大道(Boulevard Haussmann)……

廿世紀重新定位  思索劇場的存在價值

到了廿世紀,經過電影與電視的洗禮,以及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之後,劇場開始有了不同的面貌。有別於之前作為提供大眾娛樂的唯一工具,劇場開始思考自己的獨特性與存在價值。荒謬劇場開始出現。貝克特(Beckett,1906-1989)與尤涅斯柯(Ionesco,1909-1994)藉由荒誕的角色與情節去思考人類的困境與存在的價值……到了廿世紀中期,新一類的喜劇:小丑、肢體喜劇、新馬戲……開始出現。有別於之前偏向語言與故事情節的喜劇,新一代的喜劇開始回頭從義大利即興喜劇尋找喜劇的新生元素:肢體、角色、模仿與諷刺。更多的是對劇場與觀眾之間,即時性的關係與互動的思考,以及肢體在喜劇中的重要性。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