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陳仕瑛

相關文章 8 篇
  • 《神遊生活》結合多種展演形式,過程中觀眾可自由遊走、移動,與表演者同享「精神遊蕩者」的自由與孤獨。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移動,或不移動的風景 再拒劇團「公寓聯展」

    今年再拒劇團的「公寓聯展」,以「位移之城」為主題,邀請五組創作者,跨出公寓,遊走不同的空間,探索人與城市的關係。五組演出為黃緣文的《Re:信》、黃思農的《日常練習:消失的動作》、十一位各領域創作者參與的《神遊生活》、陳仕瑛的《孩子》與張居米的《從心設定》。不一樣的觀演形式與距離,唯有親身參與,才能體驗創作者提供的非常規劇場風景。

    文字|廖俊逞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瞎拼,幹》揭露了消費與性交的政治性。
    即將上場 Preview 陳仕瑛重詮馬克.瑞文希爾作品

    《瞎拼,幹》 挑戰消費與性愛的道德準則

    英國劇作家馬克.瑞文希爾的《瞎拼,幹》由十四個短景構成,共有五個角色,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探討消費主義盛行下的社會,消費取代了所有社會道德準則。挑戰過多部英國「新文本」的導演陳仕瑛,這次將重詮瑞文希爾當年初試啼聲之作,她將劇本的語境拉近台灣的情調,並模糊掉原劇本中特定的時空背景,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文字|廖俊逞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 新銳劇場導演陳仕瑛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新銳劇場導演

    陳仕瑛 給文本新觀點 就是導演最愛的挑戰

    新銳劇場導演陳仕瑛去年因入圍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五項作品決選,而備受矚目,對哈洛.品特劇本《山地話》的獨到詮釋,令人讚賞。一直關注於既有文本詮釋的她,將挑戰英國劇作家莎拉.肯恩的《費德拉之愛》,她說:「在既有的文本上提供新的觀點,才是導演的樂趣和挑戰,因為我必須找到一種『詮釋』的方式。」

    文字|朱安如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 風格涉的李銘宸的《Dear All》,把這段時日大眾關切的重要事件,全盤拆解,拼貼到一個同志情與異性戀的悲喜劇當中。
    焦點專題 Focus

    政治永不缺席

    從解嚴前後的一九八○年代起,台灣的劇場就瀰漫著批判政治與社會的聲音,甚至達到「遍地開花」的狀態,不管是小劇場或大劇場。後來雖因社會開放而使劇場的政治批判風潮稍歇,但創作者的自省也顯現在創作之中。隨著近期公民運動再起,以政治觀點思索社會議題的劇場氛圍也似乎開始重新復甦。

    文字|鴻鴻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 《山地話》中,導演讓演員威嚇、壓抑、凌辱另一個演員,暴力的衝擊令人難以忍受。
    企畫特輯 Special

    可見的暴力,與不可見的暴力

    陳仕瑛的《山地話》讓劇場成為一個沒有出口的密閉空間,這是一個密室裡的暴力展示對於品特而言,真正的暴力,不在於眼前所發生的,肉眼可見的暴力,而是於在存在於那扇門之外,那個由國家所象徵的,雖不可見,卻又無處不在的暴力。

    文字|林于竝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 陳仕瑛改編品特劇本的《山地話》。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人新視野」開展新向度

    豪華栽培計畫 戲劇舞蹈新秀亮眼出擊

    跨入第六年的國藝會「新人新視野」計畫,今年以優於以往的資源條件,讓入選的六組戲劇舞蹈人可長時間、無後顧之憂地專注創作。這次入選的六人均已小有名氣,即將展現的成績也備受期待。

    文字|鄒欣寧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導演文本解讀

    《瑪莉瑪蓮》 如鏡相映的戀人絮語

    《瑪莉瑪蓮》這個文本作為九○年代的小劇場經典絕對有其分量感,劇中只有兩個演員,兩個角色關係的沉重和膠著,幾乎令人窒息。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始終不斷將自己的情感經驗與之對照,我相信這個文本的呈現肯定有足夠的力量牽引觀眾去檢視或投射自己對情感的態度。對我來說這正是作為一個導演最令人振奮的工作。

    文字|陳仕瑛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陳仕瑛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人新視野—戲劇篇

    改編西方經典 投射創作心境

    今年「新人新視野」戲劇篇的兩位新秀,不約而同改編西方經典文本,來投射自身心境陳仕瑛的《三十而立》呈現三十世代身處於社會與家庭的不安與惶恐;而黃丞渝的《小壞物》則感同身受地解讀米蒂亞面對背叛的極端心境。

    文字|廖俊逞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