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音符舞團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身著紙衣裳 《月牙泉》穿越時空探敦煌
多以東方傳統元素入舞的肢體音符舞團藝術總監華碧玉,年度製作《月牙泉》繼二○一○年《水晶瓶中的敦煌》之後,再次以敦煌壁畫為題,結合數位科技,以「紙」作為此次的主要創作素材,「紙與敦煌都是歷史的產物,紙的剝落與敦煌壁畫日積月累的風化,有著類似的時空痕跡。」於是她嘗試將「紙」應用在舞台及服裝上,反思當代社會現況。 全作分為三個段落:〈時空星光〉、〈穿越敦煌〉、〈月牙泉〉。八名舞者由現代出發,走進一千五百年前的敦煌石窟,甚至進到未來。華碧玉指出,「當人類行為愈來愈被電子產品制約,需要聲光影像來滿足感官時,過去唱歌跳舞最純粹的美好與感動是否更值得保存,可供大家省思。」 值得一提的是,舞者所穿的特殊紙製服裝出自服裝設計師翁孟晴之手,有別於傳統的布料設計,尋常的打版、裁縫邏輯全部都得拋棄。她表示,在維持服裝美感的同時,還得兼顧舞者在舞台上表演的需求,「紙的厚度、硬度,都會影響整體造型,充滿挑戰。」而音樂則由董昭民創作,藉由結合紙製服裝與震動喇叭及壓力感應器,透過流變的聲音與影像,從當代的角度解析古文明之美。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武術結合舞蹈 創作就是修行
「行者,就是修行的人。對我來說,其實每個人都是行者,一念之間的轉變,將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肢體音符舞團藝術總監華碧玉談起《捕風捉影無為》時,這麼說道。經營舞團、創作,也像修行,與其說《無為》直接指涉創作內容,倒不如說反映的是她一路走來的心境。 這是《捕風捉影》系列的第三個作品,距離首作已隔十年。回想起當初製作這個以武術結合舞蹈的作品,她坦言是受到李安《臥虎藏龍》的吸引:「舞蹈中本來就有武舞,但缺少武術的精氣神,現代舞靈巧,但較少心性的訓練,武術厚重,回到傳統需要安靜、專注。我希望能將武術中的線條、技巧融合進舞蹈之中,用慢來反思現代的速度。」 有趣的是,《無為》首度找來了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的鼓隊「鼓.行者」一同合作,不只鼓.行者靜定沉穩的身體與舞者的靈動,棍、板凳等作為「兵器」的鋼硬特質與作品中所談論的呼吸、自然運轉等柔軟線條,都成為作品中鮮明的對比。值得一提的是,華碧玉也將與采風樂坊的林慧寬(琵琶)與吳宗憲(簫)的現場演奏進行即興演出,為《無為》拉開序幕。
-
舞蹈新訊
肢體音符舞團《桃花緣》 詩詞引領悟「情」字
在大提琴與女聲的吟誦下,女子啣著桃花枝影綽起舞,似曾相識的畫面隨著花香,勾起了若有還無的悠遠記憶,那彷彿來自古遠前世的戀人身影,召喚著女人和男人一探究竟,卻不知這番試探,逗引人們尋覓的是真愛的緣,或是執著的怨 肢體音符舞團創團至今來到第十五年,藝術總監暨編舞者華碧玉素以古典、民族舞的創作見長,近年則在開拓觀眾族群等考量下,不只提攜編舞後進,創作也逐漸轉以古典身體語彙結合現代題材,拉近年輕觀眾與傳統舞蹈的距離。《桃花緣》的編創概念,始自華碧玉感慨周遭朋友多有陷於情關、執著不放的經歷,無意間讀到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寫的情詩〈最好不相見〉、〈那一瞬〉、〈見或不見〉等作,訝異於出世的喇嘛竟對愛情有此體悟,遂以詩詞入舞,發展成前世到今生的情境式舞作。詩詞由知名音樂人林隆璇編曲,以現場吟唱的方式,引領觀眾細細領略落英繽紛後,了然寂靜的情與悟。
-
演出評論 Review
So Fun, Very Nice!
我想這齣「舞劇」最成功的地方,便在它自由遊走、進出於寫實搞笑、詩意抽離與社會批判之間!深入挖掘主題之餘,很少看到年輕人能這麼不過於試圖「文以載道」,而依然貼近自己的生活、呈現觀察!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肢體音符舞團 混搭民俗與詩意
《七里香》 舞出夜市人生
「七里香,既是周杰倫的歌,夜市中賣的炭烤雞屁股,開白花結紅果的小盆栽,也是作家席慕蓉的詩(集)。」 這個舞作說明,開宗明義點出了肢體音符舞團最新的年度公演,有著濃濃的混搭氣息流行樂和常民生活的氛圍中,抹上一點淡淡的詩意和植物馨香,也為向來著重古典與傳統的舞團風格,渲染出五光十色的日常感和現代性。一直以來,肢體音符舞團的作品多從傳統樂舞或民間文化中汲取養分和創作靈感,此次邀請三位卅世代的年輕舞蹈創作者 許瑋玲、林春輝及彭惠君共同創作《七里香》,各自展開舞蹈與典型台灣生活風格夜市的對話。 高中畢業後隻身赴澳洲習舞的彭惠君,以 「夜市」這個連外國人也著迷不已的台灣文化為創作命題,選擇夜市中常見的彈珠檯遊戲,趣味呈現「人生有如彈出的彈珠,不知去向何處」的隱喻;「2011國 際青春編舞營」台灣代表的林春輝則藉由夜市常見的買賣、攤販與警察間你追我跑的景觀,表現不同的人性面貌;仍在學的許瑋玲,以一曲流行歌,舞出夜市中一桌 二椅的種種故事,奇想和取材大眾的角度,也讓肢體音符的新作品,開拓出不同以往的年輕氣象。
-
即將上場 Preview 肢體音符舞團與林隆璇合作「流行音樂輕舞劇」
《藏心》 從男人心事看情感幽微
肢體音符舞團由藝術總監華碧玉、編舞者許瑋玲共同編創,邀集音樂製作人林隆璇,結合流行音樂與現代舞演出《藏心》。這齣舞作不同於過去以女性為中心的敘事手法,而從男性內心多重觀點來看情感世界的複雜與細微。而林隆璇的不但以音樂創作穿梭舞作,他也自彈自唱,並演出舞蹈角色。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場觀他者與自觀交錯的反思之旅
以三段舞作組合而成的演出,揉和了個人式的反思和社會評論。創作者以一個深具巧思的設計出發:藉由看與被看之間的角色轉換所帶來的不安,而帶出如何自在的思考。
-
即將上場 Preview 肢體音符舞團新作從「觀」與「聽」出發
華碧玉《觀。自在》 尋索內心自在豁達
肢體音符舞團新作《觀。自在》,由該團藝術總監華碧玉編作,傳達的不僅是肢體美或技巧動作,而在於從心靈出發、融舞蹈一爐、回歸身心澄明境界的傾力嘗試;作品從「觀」與「聽」出發,讓觀眾在舞蹈、音樂、琉璃裝置交織的藝術氛圍中,尋回內心的自在豁達。
-
舞蹈 肢體音符舞團《石牆仔內》
橡皮筋與紅蛋 溫一鍋古早生活的珍情喜悅
肢體音符舞團的《石牆仔內》,以台灣早期生活為題材,把童玩橡皮筋與象徵新生之喜的紅蛋舞出溫潤人情,讓人藉此重溫農業時代的淳樸美好。
-
舞蹈新訊 林隆璇、張中立跨界發聲
《雲.想依 花.想容》 品茗聞香觀花舞
天地有繁簡大美。雲的輕盈純淨與花的丰饒華美,透過古典身段,將展現何種舞韻丰采?肢體音符舞團舊作新演《雲.想依 花.想容》,以雲揮灑變化無形之境,以花綻放雅緻有形的女性柔美,從〈行雲〉、〈雲囀〉、〈轉花〉、〈花容〉四段主題,微妙點出簡約與繁華、平靜與燦爛間的多層次感受。 舞作這次請來流行樂界的林隆璇、排笛演奏家張中立跨界製作,以國樂樂器編奏出底色中國韻味、充滿空靈感、New age曲風的音樂配樂。將吟唱現代詩詞的林隆璇說:「雲的變化多端與花的明顯和色澤感,在樂器配置上將呈現對比性。」張中立描繪:「排笛的高音有如飄過天空的雲,每秒鐘都在變動;琵琶的清亮音色,正可表現花朵盛綻。」 編舞家華碧玉用大圓裙與紗靈活舞擺雲之厚薄、大小型態,舞者身著白衣長裙,足蹬三寸金蓮,或緩走或快步,繽紛燈光映照如同晨昏的多彩花顏。現場將飄逸著花香,紅樓的桌椅不撤,供客人邊品茗邊看舞,這場視聽嗅味覺的五感饗宴,將讓人體驗愉悅而美麗的花芬雲影。(周倩漪)
-
舞蹈
舞蹈新訊
舞者跳上梅花樁 《捕風捉影》舞俠風 肢體音符舞團向來以現代編舞手法為傳統中國舞蹈注入新生命,在李安的《臥虎藏龍》大賣後,創作出這支以「捕武術之風,捉俠士之影」為題的舞作,首創以梅花樁佈滿舞台空間,重現「俠客」的形象身手。舞作為兩個部分,一剛一柔。 第一個部分是〈踏樁行〉,舞台上將有一根根經常在武俠小說及電影中出現的梅花樁,不但是訓練舞者的工具也是舞台的設計之一。讓舞者在直徑只約一呎、高低錯落的木樁上飛舞互動,取蘆荻為兵器,必須身輕如燕,從不落地,對於舞者肢體平衡感與協調性是一大考驗。 第二段是〈隱影〉。相對於〈踏樁行〉的陽剛,〈隱影〉的舞台將利用半透明的屏風及燭火造景,形成虛實未定的光影環境,由細緻柔美的身段出發,以線條概念為主,在舞者的肢體線條、舞台的光影線條中,發展出沉靜唯美的視覺氛圍,帶引觀眾進入俠士隱士孤寂的內在,如夢似幻,虛實不定,為觀眾提供一個開放的想像空間。(田國平) 太古踏《夢想國度》迎接光明的能量 太古踏從早期的作品《生之曼陀羅》、《無盡胎藏》一直到《飛天》,林秀偉堅持透過肢體探索生命,以獨特的東方哲思和新世紀精神融入自然原始的生命,觸及心靈與內在的感官悸動。探討的主題多在生與死、黑暗與光明、恐懼與愛、衝突與救贖的力量。 而從上一個作品、去年的《巫的世界》開始,太古踏的風格有了頗大的轉變;林秀偉表示年紀大了,許多事情看得更清楚,《巫的世界》是她朝聖之旅的第一階段,主要是在排除負面能量,而新作《夢想國度》,則是第二階段,迎接光明的能量。 舞作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段〈鳳舞〉,強調呼吸像風。雅樂的伴奏下,透過有軟骨功般的舞者展現出女舞者柔軟輕盈如繪畫般的柔性。 第二段〈石林〉,強調肉身如石,展現男性舞者的肌理線條,宛若雕像一般,在鼓樂的襯托下,更顯陽剛之美。 第三段〈極光〉,則是用愛發光。歷經一陰一陽的兩段舞蹈,第三段是一個新生命,鑲滿亮面的服裝在燈光下旋轉飛躍,閃耀著新希望。(田國平) 深入民間 <str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肢體音符舞團將赴歐演出 致力於中國古典舞之創作推廣的「肢體音符舞團」,將於五月底六月初,應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德國柏林烏拉尼亞(Urania)文化中心及比利時安特畢克(Etterbeek)文化中心之邀,赴歐在上述三國演出「傳說.神話」系列舞作。 「肢體音符舞團」的「傳說.神話」曾在八十八年度的「傳統藝術之夜」演出, 是以花神傳說與敦煌壁畫上記錄的舞姿優美的神話爲主軸,內容包含四個片段:〈桃花緣記〉、〈傲骨寒梅〉、〈敦煌夢幻〉與〈葬花〉。〈桃花緣記〉描寫書生與夢中女子在桃林中的邂逅;〈傲骨寒梅〉則以古典舞中的剛柔協調、強弱並濟來表現梅花的氣質與精緻;〈敦煌夢幻〉演出活躍跳動的「飛天舞」;〈葬花〉取材自文學經典《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故事。「傳說.神話」全長九十分鐘,爲出國演出又加以重新編排,出國前並在國內基隆市、台北縣與桃園縣三地文化中心舉行行前公演。 (編輯室)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十月在台登場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委託國立藝術學院辦理的「亞太傳統藝術論壇」活動,將於今年十月四日至十五日舉行。這個以「傳統藝術的再生」爲主題的活動有以下三個目標:「凸顯亞太文化的主體性,探討其藝術源起及其在現代社會的處境與調適之道」、「促進亞太藝術文化─包括美學體系與儀式觀念─的交流」、「發掘台灣社會的多元、地域屬性與深層文化特質,融入亞太文化體系之中,與其他國家相互交流」。討論的子題包括四個部分:儀式與空間、美學體系與美學經驗、交流與變遷、新世紀展望。活動內容則分學術硏討會、藝術展演與工作坊三部分。 此次活動名雖爲「亞太」,但邀請參與活動的對象並不限於亞洲的太平洋島嶼國家的學者,而是包含了中亞南亞等我們較少接觸的國家如哈薩克、土耳其、伊朗、埃及的學者,藉此機會進行交流。在學術硏討會部分,將有來自十五個國家的十九個學者發表論文,探討亞太地區的文化、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工藝及建築等領域,定於十月九日至十三日舉行。 藝術展演的部分分爲亞太藝術匯演與亞太裝置藝術,前者將有超過一百位的藝術家演出超過六十場,包括了日本
-
新秀登場
孿生共舞肢體音符
肢體音符舞團在實驗舞展中大膽採用兩位新人的舞作,魏光慶有著原住民血統中獨特的音感與節拍,李名正則表演出對舞蹈創作強烈的好奇心與新鮮感。相對於魏光慶作品中奔放、明亮與瞬間爆發的力與美;李名正有著極爲細膩、內斂的柔感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