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音符舞團的《石牆仔內》,以台灣早期生活為題材,把童玩橡皮筋與象徵新生之喜的紅蛋舞出溫潤人情,讓人藉此重溫農業時代的淳樸美好。
《石牆仔內》
9/21 7:30pm 新莊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10/6 7:30pm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
10/7 2:30pm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
10/19 7:30pm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INFO 02-88611517
當電子產品、資訊、壓力與冷漠充斥現代人的生活時,可否乘著時光機,返回阿公阿嬤的古早年代,看看有什麼玩意兒能拿到二十一世紀,令人重溫生命的喜悅?肢體音符舞團的《石牆仔內》,以台灣早期生活為題材,從三合院外牆走進宅院內部……哇,這是怎樣一個洋溢著歡笑遊戲與人情純樸的世界!
玩橡皮筋牽繫人情,耍紅蛋傳達生命喜悅
橡皮筋,一串長長的、結成跳繩的橡皮筋,是舞作第一段〈大厝埕〉的象徵媒介,大夥兒忘情玩耍橡皮筋,它同時代表人與人間相繫的情感。編舞者蔡美鈴說:「不論年代久遠,人的情感是不變的,只是呈現方式會改變。」於是一方手帕是姑娘約會時的禮貌甚至訂情物,大男人對小女人的疼惜關愛充滿肢體張力。大厝埕是個家,胼手胝足建立家園的過程也變成舞蹈精神與舞台裝置,舞者以腰身手勢等富東方元素的肢體語言,唸童謠,邊舞邊搬玩石磚,築牆造家。黃昏時庭院內親族鄰里喝茶聊天、遊戲搏感情,這情感之線延伸至婦女懷孕生子之傳統喜事。
紅蛋,早年若生兒子則分送紅蛋、油飯,並謝神祭祖,第二段〈紅蛋〉表徵生命的延續。舞者藉由丟、滾、拋擲紅蛋等豐富巧妙的玩法,傳達生命孕育成長的歡喜。長板凳則是主要裝置,高低上下傾斜交疊的長板凳,與舞者迸發不同的動力關係,此段編舞者徐玉如以現代舞的肢體來表達生命歷程中源源不絕的爆發力。其中一段意象綿延的雙人舞,將生命的孕育歷程表現淋漓。
古早生活點點滴滴,構築「家」的溫情意象
藝術總監華碧玉說明:「橡皮筋等童玩,就像是『家』的內部軟體,從單條結合至多條,構成家庭的溫暖與包覆性;從零塊磚到一面牆,石牆有如『家』的外部硬體。」在一首首改編由西樂演奏的傳統民謠〈青春嶺〉、〈內山姑娘〉、〈望春風〉、〈黑狗兄〉中,農村人們透過童玩、遊戲、與日常點滴互動串起情感連帶,人與大地宇宙間充滿虔誠禮讚;現代生活可以透過什麼方式,重拾冷落許久卻一直存在的人心情感?《石牆仔內》不僅是溫潤的珍視,亦是喜悅的恆長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