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舞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當代舞蹈再發現
大中國的幾個地標性現/當代舞團,不脫曹誠淵一輩的廣東現代舞團、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北京當代芭蕾舞團、上海金星舞蹈團等,而除了這些大團、大劇院、大中國模式的舞團之外,尚有文慧、侯瑩、小珂、謝欣、何其沃、陶冶、古佳妮、楊朕等難以一語盡數,如點點星火燎原,持續注視己身腳下和某個社會暗處相連的創作者們。 他們是當代中國舞蹈的奇景。在仍屬邊緣的中國現代/當代舞蹈例外之地,回應世界,面對歷史,開拓肢體語言,確認自我身分。 本刊將從外而內梳理這些創作,並透過專訪人文社會關懷獨樹一幟的文慧、八○後與國際接軌緊密的古佳妮、九○後大膽觸碰敏感議題的楊朕等,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們,再發現中國當代舞蹈!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攤盛宴孤寂 觸碰當代社會的肌理與心靈
中國當代舞蹈創作者如文慧、張獻、二高、「小珂X子涵」等,他們對舞蹈的態度不僅限於藝術性技法的鑽研,更多的是以對舞蹈/身體的敏銳度和持續的研究,來探索「個人社會」的身體記憶、行為動作、意識與潛意識;作品常常交織雜糅故事、動作、影像,出入風格化表演與日常行為之間,表演者不局限於「專業舞者」,呈現自己而非扮演別人;總之,樣子相當「不純」,也挑戰工整歸類的慾望。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編舞家暨紀錄片創作者
文慧 閱讀身體歷史 創造舞蹈未來
從第一個作品《100個動詞》開始,編舞家文慧一直對「探索人」抱持極大的熱情,她邀請素人一起跳舞,更在十年前展開身體記憶計畫,嘗試把個人的身體記憶、社會歷史、當下生活等互相碰撞,再拍成紀錄片。回顧文慧的創作,都是一步步探索歷史與人的烙印關係,那「未來」呢?「如果以創作來說,我更願意去看、去探視歷史,讓歷史告訴我們未來是什麼樣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擺盪在「現代」和「當代」之間
「中國當代舞」這一詞,可以有兩個閱讀方法:一是指在西方「現代舞」技術框架中,注入中國生活內容;二是以當代中國身體感覺為原材料而建立的舞蹈語彙。有舞蹈歷史研究者認為,中國現代舞始於一九三○年代的吳曉邦,也有人認為是一九九二年成立的「廣東現代舞團」。不同的倡議正好例證了所謂「當代」:關乎它相對於哪一個歷史時段,形式如何被理解,有沒有嵌入體制的意圖等等。本文則以獨立舞者在約卅年前開始發表創作切入「中國當代舞」討論。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編舞家
古佳妮 慢工細磨 舞出生活的重量
擁有長年道地且深厚的芭蕾與中國傳統舞蹈訓練,「好奇寶寶」古佳妮並不滿足於只當一位呈現精湛身體技巧與體系美學的舞者,她想要看到「人」,於是走上獨立編舞家的艱辛道路。即將於十一月帶著作品《插銷》訪台,這是古佳妮與舞者在沒有空調的排練場飆汗長達十個月的成果,透過翻玩日常物件,舞者身體重量的連續移轉,呈現人與人之間連環的因果關係。細工慢磨的成果,正是古佳妮生活的重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為「自我」而舞? 為國家「服務」?
編創現代舞,身分的思考是必要的:身分,到身分的載體身體,到放置身體的環境社會,如何理解、省視,再透過身體美學表達。透過肢體語彙,中國的年輕人可能藉以與上一代割裂,建構當下自我;但當學院的舞蹈編創訓練要求「依照中國文化和審美,建立中國編舞技術,體現中國人的情感,為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服務」時,現今的中國舞者,如何面對「舞蹈中的中國身分」的建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編舞家
楊朕 逼視生活 直面危險政治
自陳自己不是那種閉門苦練,雕琢肢體的編舞家,楊朕慾望指涉的對象不只藝術,更多是生活。「我愈來愈討厭舞蹈了,大概是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冀求改變,所以失望、不滿也更強烈。我不覺得我的作品是舞蹈,我在乎其他的。」對他來說,當代藝術必須具備社會性,中國現代舞推手曹誠淵說他是異數:「願意以舞蹈來反思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的關係,甚至直面許多人避之則吉的政治議題,既危險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