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
-
焦點專題 Focus
昔時聚百戲 戲窟再回春
商業活動興盛、富商小民聚集的大稻埕,因為酬神與娛樂的需要,也自然成為台北城內百戲匯聚的「戲窟」,昔年淡水戲館(新舞臺)、永樂座、第一劇場等,從京戲、歌仔戲、布袋戲到新劇、文明戲,不知上演過多少好戲。新世紀開張的「大稻埕戲苑」延續早年精神,精心策展,讓老「戲窟」重新找回了戲曲演出繁盛風景。
-
焦點專題 Focus
策展活絡小而美 戲曲重鎮的文藝復興
民國九十八年開始整修、九十九年開始試營運、一百年三月正式開張的大稻埕戲苑,原本是藏身於永樂市場樓上的社教館延平活動中心,三年下來,戲迷都知道:「布袋戲在八樓,歌仔戲在九樓。」透過活絡的企畫經營,鎖定中小型戲曲演出的策略,讓大稻埕戲苑走出一條活路,搭建起戲曲創新的平台,喚回傳統戲曲的氛圍,「戲窟」的文藝復興令人興奮期待!
-
焦點專題 Focus 「大稻埕戲苑」歡慶三周年
老幹新枝連番上陣 大稻埕「戲」風強強滾
大稻埕戲苑為慶祝營運三周年,二月下旬起推出的「週年慶系列」及「青年傳統藝術節」,由駐館團隊一心戲劇團首先演出《茶の心》,與壓軸演出的唐美雲歌仔戲團《御夫鞋》,都以大稻埕為故事背景。年輕團隊則有栢優座的《狹義驚懼》、元和劇子《越》與奇巧劇團《Roseman玫瑰俠》,另有日本春謠流共襄盛舉。
-
焦點專題 Focus
老味道 新生命
沉寂好一陣子的大稻埕,這幾年因為文創小店、文化資產保存團隊陸續進註,又活絡了起來。雖然商業蓬勃、繁華熱鬧,卻又飽經滄桑,處處瀰漫先民智慧。如此獨特性吸引許多表演藝術界的人在此落戶立業。 有人將多年老宅翻新,但仍保留住家族的老記憶。充滿歷史的老字號店面,依舊生意興隆。走在大稻埕街頭,猶如閱讀一部活生生的歷史,但又處處充滿驚奇新意。 這就是懷舊又創新的大稻埕,等著你去探索!
-
焦點專題 Focus 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館長
羅斌 阿兜仔藏東方靈魂 落戶廿年總也不膩
林柳新偶戲館的「掌門人」羅斌,雖是不折不扣的「阿兜仔」,西方人的外表下卻住了一個東方的靈魂。近幾年,保有傳統樣貌的大稻埕加入文創生力軍,展現出活潑風貌。來台超過廿年,從新住民變成熟門熟路的大稻埕人,羅斌看到改變中的大稻埕,也看到不變的大稻埕,「十多年了,每天還是有新的發現,這麼好玩的老台北,永遠也住不膩。」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設計
柯智豪 五代在地扎根 一磚一瓦如數家珍
家族扎根大稻埕已經五代,音樂設計柯智豪可說對此地的一磚一瓦如數家珍,那些歷史的過往風華,滄海桑田的高樓起落,都是他口中說不完的故事湧泉。而生長的傳統環境也成為他的音樂DNA,有時也想短暫拋下包袱,換種音樂語法,「但大稻埕給我的影響已經長在身上,拿不掉的。」
-
焦點專題 Focus 燈光設計
江佶洋 為阿公翻修老診所 重回故里認真生活
劇場人每年大約有四至六個月的時間在國際碼頭跑,江佶洋渴望回到一個可以完全充電、完全放鬆、安身立命的故里。回來大稻埕,他開始有「生活」這件事。人際關係雖然密密匝匝,好像一群螞蟻緊緊繞繞香甜馬卡龍,雖然看得人眼花撩亂,但好緊密好親切好有情分。
-
焦點專題 Focus 思劇場藝術總監
張哲龍 閱讀活生生的歷史 讓夢想發酵成真
在「小藝埕」三樓經營「思劇場」的張哲龍,喜愛大稻埕不同於台北其他區域的獨特性,雖然商業蓬勃、繁華熱鬧卻又飽經滄桑,瀰漫著歷經大起大落的先民智慧。他期許「思劇場」搭起一座整合不同領域人才的平台,團隊合作,互援互補,共享資源同時也可以節省預算,讓理想更容易成真。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服裝設計師
賴宣吾 方便省錢落戶立業 拼貼「劇服廠」之夢
為了採買方便、節省車錢,賴宣吾選擇搬來大稻埕。做劇服需用到很多材質,而大稻埕周遭的材料行應有盡有。這些傳統店家的買賣特色彷彿萬化無窮的DNA,直接間接調配出賴宣吾一套又一套讓人目不轉睛的服裝。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道地台味創意 陪你過新年
今年的農曆過年落在一月底,台灣電影延續著往年的好氣勢,也在一月端出了熱鬧的賀歲片,同時為弱勢發聲的紀錄片也沒有缺席,共構開啟了二○一四年的台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