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格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圓舞曲不再美好 無調性刻畫內心世界
從十九世紀末浪漫主義強調主觀的風潮,隨著進入廿世紀的時代巨變,音樂家藉由不尋常的主題,在荒誕、幻想、扭曲後的現實世界,描繪出人的孤獨、無助、絕望等情緒。第二維也納樂派從音樂創作上,反映了調性瓦解至重建十二音列新秩序的過渡階段,他們認為音樂藝術是反映創作者的意識,而不是事物形象的具體呈現,強調真正的美是從內在價值發掘,傳達對個人經驗主觀而強烈感受的省思。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接棒發揚光大 各闢蹊徑反映時代精神
音樂與每一種語言一樣,經常是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因此,每一世代的音樂家莫不以發展自己獨特的新語法為目標。廿世紀作曲家荀貝格的十二音列作曲法自廿世紀二○年代問世以來,顛覆了西洋音樂歷史數百年來的調性音樂傳統,雖然如此,卻更忠實地反映時代精神,他的學生貝爾格與魏本兩人更進一步擴展此理論,並在應用與實踐上有所成就。
-
藝知平台
這群流傳千古的精神病患們!
崑劇《琵琶記.吃糠》裡的蔡婆,她的多疑可能來自極度的貧窮,但也可以詮釋為被迫害妄想症;不停洗手的馬克白夫人,她雖然是莎翁筆下的戲劇人物,卻比真實世界中任何一位強迫症病患更為著名;歌劇《伍采克》裡的醫生總夢想著自己的研究能名垂不朽,他的追求終究是一種狂躁偏執行為;而《蟠桃會》的孫行者興高采烈地模仿八仙的姿態,靈感很有可能來自於現實世界中的杜雷氏症病人。
-
名家訪談
鄧肯對舞蹈治療的影響
貝爾格自小就隨鄧肯的弟子習舞。如今雖然從事舞蹈治療的工作,但鄧肯的舞蹈觀念仍深深影響著她。
-
名家訪談
帶領人群以身體溝通
近幾年,舞蹈治療在美國蓬勃發展,美國舞蹈治療協會(American Dance Therapy Association,簡稱ADTA)主席貝爾格更常常受邀到歐陸等國訪問及舉行工作坊,推廣舞蹈治療的概念。今年二月的《表演藝術》曾報導了幾位台灣舞蹈治療工作者的作法和理念;爲了解西方舞蹈治療的起源和發展現狀,本刊特別在紐約專訪貝爾格,並請她談談,對此行未來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