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相關文章 45 篇
  • 指揮家水藍
    音樂

    聽見國內交響樂團的德奧風格演繹及其脈絡

    台灣的交響樂圈有種凝滯的氛圍,也和歐陸樂壇如隔層紗:古典樂作為自西方移入的文化藝術,台灣似乎尚未完全找到屬於己身的定位與能動性。

    文字|顏采騰、鄭達敬、Hilary Scott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 俄國鋼琴家馬祖耶夫
    音樂

    俄派鋼琴傳人 挑戰一日攻頂 馬祖耶夫演出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全集

    拉赫曼尼諾夫創作的鋼琴協奏曲均以深刻情感與炫技特質知名,尤其他身材瘦高,手掌寬大,作品中動輒十幾度的音程跨距更是特色,有「霍洛維茲接班人」、「拉赫曼尼諾夫最佳詮釋者」美稱的馬祖耶夫此次訪台,將挑戰一日內演出拉氏四首鋼琴協奏曲,幾乎是要向台灣樂迷表演「不可能的任務」,如此安排恐怕也只能說「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文字|鄭可喬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們出發,一起到劇場找妖怪!

    妖怪,還躲藏在哪裡呢? 還是,他們早在身旁竊笑,是我們太過遲鈍呢? 妖怪搜查線的最後一站,為了避免被妖怪笑我們蠢,身為特派搜查員的帕帕將光明正大的(?)提供幾條妖怪即將於劇場裡現身的線索,足跡遍布台北、台南、高雄等地。 你,準備好了嗎?接下來的任務交給你了!屬於你的尋找妖怪大冒險立刻展開!

    文字|吳岳霖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 首席客席指揮水藍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三大系列澎派展開 水藍掌舵拓展藝術能量

    這個新樂季,國臺交將在首席客席指揮水藍的精心安排下,推出「貝多芬系列」、「大師與名作系列」與「大自然系列」三大系列,除了接續上樂季演出貝多芬系列交響曲外,更有兩位駐團藝術家萊納.霍內克與陳毓襄,及令人期待的俄國鋼琴家馬祖耶夫應邀演出。另特地安排與大自然相關的曲目,撫慰疫情中焦慮的人心。

    文字|倪暐、Eugene Evtukhov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 國臺交首席客席指輝水藍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文學底蘊經典交響 細膩處更見深度

    二○一九/二○新樂季節目一推出,讓人看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在經典與當代的曲目中積累演奏實力的企圖心,也看見樂團在社會音樂教育上所做的努力,天平兩端,終於有了平衡。國臺交新樂季節目分成兩大主軸:「文學經典」系列演出以莎翁名著、德國大文豪歌德劇作、詩歌等文學為本或靈感的音樂創作;「巨人之聲」系列則規劃演出貝多芬、白遼士、布魯克納、馬勒等偉大作曲家經典代表作。

    文字|王俞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霍內克
    音樂

    NTSO「首席高峰會」 霍內克與達奈洛娃 給你「純粹的維也納」

    維也納不但被譽為「音樂之都」,更在音樂史上留下不小篇幅,如主導古典時期的「維也納樂派」或稱「維也納三傑」、廿世紀以十二音列留名青史的「第二維也納樂派」,為奧地利打響名號。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首席高峰會」音樂會即以「維也納」為核心,邀請兩位來自維也納的樂團首席霍內克與達奈洛娃,帶來兩首來自維也納作曲家的經典大作。

    文字|張偉明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荷蘭雙鋼琴盧卡斯及亞瑟.尤森兄弟。
    音樂

    雙鋼琴尤森兄弟與大提琴吳氏兄弟 東西型男兄弟檔 舞台放送雙倍魅力

    相隔剛好一個月,兩組年輕的兄弟音樂家拍檔來自荷蘭的雙鋼琴組合盧卡斯及亞瑟.尤森、生於澳洲的華裔雙胞胎大提琴家吳沛軒與吳沛祺,將帶著精湛的琴藝與默契一前一後造訪台灣。前者將演出浦朗克奏鳴曲、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與台灣罕見的雙鋼琴版拉威爾圓舞曲,後者則將與新加坡指揮家水藍合作演出阿霍的雙大提琴協奏曲。

    文字|賴家鑫、Marco Borggreve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鋼琴家胡瀞云
    音樂 鋼琴家胡瀞云再現精湛

    十年磨一劍 無止境的藝術追尋

    在獲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的十年後,鋼琴家胡瀞云再度展現她「十年磨一劍」的指下功力,以「極綻」獨奏會探索鋼琴的無窮可能,也以鋼琴展現精采的音樂藝術,巧心安排的曲目,在極端的聲音對比中,呈現豐富的音樂色彩。同月,她也將與國臺交和指揮陳美安合作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唯有透過琴音,才能領略胡瀞云無止境的藝術追尋

    文字|張偉明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TSO精選 TSO Choice

    人生低谷中的作曲生涯最高峰 北市交、國臺交聯演 馬勒《千人》磅礡登場

    奧地利作曲家馬勒的磅礡巨作《第八號交響曲》,又稱為「千人交響曲」,因為規模宏偉、編制龐大且音樂難度高,演出不易,在台灣迄今也只演過三次。而就在九月中,曾經演出過第八號交響曲《千人》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共同演出,另與八位獨唱家、四組中部地區合唱團攜手合作,在水藍的指揮下,先後於台中和台北兩地演出,這首作曲家創作於人生幸福之時,首演於人生低谷之刻,充滿戲劇性的樂曲,無論是否樂迷,都不容錯過!

    文字|本刊編輯部、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指揮家水藍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兩大系列挑戰經典 歌劇美聲悅耳饗宴

    持續練功與挑戰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在新樂季中安排了「巨觀交響」和「德奧經典」兩大系列,前者繼續挑戰馬勒,並加碼華格納、布魯克納和理查.史特勞斯,後者重現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等德奧經典。而歌劇與聲樂推廣也不鬆手,除了兩場浦契尼歌劇的音樂會,更將在聖誕節時邀旅義女高音朱苔麗合作,演唱多首著名的宗教曲目。

    文字|張皓閔、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小提琴家夏漢(左)與指揮家水藍
    音樂

    NTSO「大師的對話─夏漢與水藍」 俄國交響與大師 三個時代的不同面貌

    柴科夫斯基、浦羅柯菲夫、齊爾品,分屬三個時代的俄國作曲家,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大師的對話─夏漢與水藍」音樂會,即以上述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呈現俄國音樂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面貌。其中邀到知名小提琴家夏漢詮釋浦羅柯菲夫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指揮水藍本身就是第一位灌錄全套齊爾品管絃樂作品的指揮家,合作早有默契的兩人,如何展現俄國大師傑作?令人期待!

    文字|張偉明、Luke Ratray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指揮家陳美安
    音樂

    與國臺交一同挑戰《彼得洛希卡》 指揮家陳美安 揮灑東歐音樂風景

    備受矚目的華裔指揮家陳美安將再度與國臺交合作,這次「嘉蘭塔之舞與異想世界─陳美安的彼得洛希卡」的音樂會,著眼於樂團的優秀演奏家,特地選了斯特拉溫斯基《彼得洛希卡》與高大宜《嘉蘭塔之舞》來表現功力;更邀西班牙雙簧管演奏家奎羅演出捷克作曲家馬悌努的雙簧管協奏曲。三首樂曲剛好都來自東歐作曲家,獨特音樂風景令人期待。

    文字|賴家鑫、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國臺交將演出作曲家賴德和的《海神家族》交響曲。
    音樂

    NTSO「海神家族與巨人」 馬勒與賴德和 「標題」交響曲的大膽相遇

    馬勒在廿七歲完成的《第一號交響曲》是他最常被演出的作品之一,把這般宏偉的曲目,和另一首交響曲擺在同場音樂會一起演出,是相當新鮮而大膽。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音樂會「海神家族與巨人」,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與台灣作曲家賴德和根據小說《海神家族》創作的同名交響曲同台演出,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場音樂會的重頭戲不是馬勒交響曲,而是一部真正的「標題交響曲」的世界首演。

    文字|張皓閔、劉振祥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女高音琳達.華生飾唱伊索德。
    音樂

    國臺交「崔斯坦與伊索德」歌劇音樂會 詩與樂 共詠愛與死

    《崔斯坦與伊索德》是華格納藉中世紀傳說詠自身故事之作,也因革新了和聲的寫法,將調性音樂推展到極致後,打開一條崩潰的道路,成為新音樂的濫觴之作。國臺交新樂季在藝術顧問簡文彬的策劃與發想下,推出《崔斯坦與伊索德》歌劇音樂會,邀請詩人路寒袖為歌劇音樂會撰寫詩句串連歌劇選曲,並由作家楊照發聲朗讀。

    文字|李秋玫、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藝術顧問簡文彬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挑戰馬勒邁大步 台灣文學入樂來

    新樂季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有「歌劇人聲」、「21世紀的馬勒」和「管樂會串」三個系列,依歌劇、交響樂和協奏作品三大主軸,增廣並加深此歷史悠久但成員年輕化的樂團,在傳統曲目方面的歷練。而樂團除了將挑戰五首馬勒的交響曲,也將在「臺灣的聲音」中演出分別從台灣作家陳玉慧與鍾肇政發展而來的樂曲:資深作曲家賴德和的《海神家族》與旅美作曲家黃思瑜的《結》。

    文字|張皓閔 、劉振祥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義大利指揮柯爾悌
    音樂

    國臺交「戲如人生—歌劇世界的七情六慾」 台上喜怒哀樂 台下戲劇人生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五月將演出「戲如人生歌劇世界的七情六慾」歌劇音樂會,這次不演整齣歌劇,而是以歌劇序曲、前奏曲及選段的模式演出,演出《法斯塔夫》、《卡門》、《安潔麗卡修女》、《莎樂美》等經典段落,讓歌劇世界的七情六慾在一個晚上搬演,台上的喜怒哀樂,正映照台下的戲劇人生。

    文字|李秋玫、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陳必先
    音樂

    陳必先與來自瑞士的音樂家們 聽吧,阿爾卑斯山下的音樂國度

    三月上旬在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奏廳演出的這場室內樂音樂會,邀集大提琴家簡碧青、小提琴家威利.齊默爾曼、指揮家與長笛家卡斯帕.參德,還有大家熟悉的鋼琴家陳必先,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瑞士」,這個阿爾卑斯山的國度,也是音樂繚繞的國度,來自瑞士的古典音樂將如何打動人心,令人期待。

    文字|林琬千、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 「復活—國臺交七十年」音樂會將由前任藝術顧問水藍擔綱指揮。
    音樂新訊

    國臺交歡慶七十大壽 馬勒《復活》展現磅礡與活力

    文字|李秋玫、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現任藝術顧問簡文彬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年輕與歷練並存 七十周年精采盡出

    作為台灣最老牌的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可說對台灣音樂發展影響深遠。今年歡慶七十大壽的NTSO,順著近年幾位藝術顧問如水藍、簡文彬規劃的主軸,在新樂季端出不少精采大菜,如邀請前團長陳澄雄在內與樂團有深厚關係的指揮家演出「團慶系列」,還有簡文彬拿手的「歌劇音樂會」系列將演出威爾第經典《茶花女》,而結合經典畫作與音樂的節目也相當令人期待。

    文字|賴家鑫、劉振祥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慶祝國臺交七十周年 委託創作啟動

    【台灣】 慶祝國臺交七十周年 委託創作啟動 適逢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創團至今七十周年,樂團以鼓勵創作為傳統,於今年開始以「台灣文學」方向,委託作曲家以文學作家本身或作品為對象,將文學轉換為音符。此創作計畫名為「交響台灣」,預計為期五年,創作作品以管絃樂團編制為主之管絃樂曲,曲式可為交響曲、交響詩等,由作曲家自由發揮。 邀約對象以國內各世代的作曲家為主,第一階段除了邀請賴德和、錢南章、楊聰賢、潘世姬、陳士惠、黃思瑜、林京美、顏名秀等作曲家之外,在八月國臺交「2016青年音樂創作競賽」獲選的第一名得主,也將為本計畫委託之對象。目前已擬定之文學作品有《海神家族》、《驚婚》、黃春明之四首詩《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等等。第一部作品預計今年11至12月間國臺交七十周年團慶系列音樂會呈現,自此每半年發表一部作品。而完成之作品除由國臺交排練、演出外,亦將規劃相關活動。(李秋玫) 「嘉義市節慶管樂團」夏令營甄選 即日起受理報名 2012年嘉義市政府首度招募成立的第一支官方城市代表團「嘉義市節慶管樂團」,過去三年來不但有管樂節新年音樂會、大師講座、世博台灣館戶外演出還有城市及校際交流。去年首度以夏令營的形式對全國學生招募,今年又將展開甄選。凡具中華民國國籍或在台灣就學之國中一年級以上在學學生(不含國小應屆畢業生)皆為招募對象,報名時間為即日起至5月15日前受理。截止後由嘉義市文化局遴聘審查委員於5月23日辦理試(視)奏甄選,地點為嘉義市立博物館1樓簡報室。相關甄試內容及營隊活動規劃及報名表請至「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網站(www.cabcy.gov.tw)察看下載。(李秋玫) 魔梯形體劇場 本月中舉辦「肢體喜劇工作坊」 什麼是喜劇的身體?為何有些表演者就是特別容易戳中觀者的笑點?他們的身體能量從何而來?師承法國戲劇大師Philippe Gaulier的魔梯形體劇場團長陳雪甄,協同新加坡資深劇場演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123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