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浦羅柯菲夫、齊爾品,分屬三個時代的俄國作曲家,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大師的對話─夏漢與水藍」音樂會,即以上述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呈現俄國音樂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面貌。其中邀到知名小提琴家夏漢詮釋浦羅柯菲夫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指揮水藍本身就是第一位灌錄全套齊爾品管絃樂作品的指揮家,合作早有默契的兩人,如何展現俄國大師傑作?令人期待!
NTSO「大師的對話─夏漢與水藍」
6/30 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7/1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4-23391141
相對於西歐各國,俄國音樂起步較晚,十九世紀始逐漸浮現於音樂史中。十九世紀後半的俄國音樂界以「五人組」(The Five)為首的「國民樂派」與傳統西歐學院派風格相互對立,但實際的音樂作品無法以如此二分法簡而化之、以這兩者涇渭分明地分門別類:結合兩者,將俄國民族素材鑲嵌至源於西歐的音樂架構中,才是十九世紀真正屬於俄國自身的音樂文化,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即為代表人物。廿世紀初,身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音樂風格有了巨大改變,俄國也試著尋找屬於自己的新樂音,從傳統中解放,浦羅柯菲夫(Sergei Prokofiev)為其中翹楚。在共黨政治的文化政策之下,俄國音樂家對前衛音樂的追求備受限制,許多藝文人士遠走他鄉另尋發展,齊爾品(Alexander Tcherepnin)先後旅居法國、中國、日本、美國等地,並致力探究各式音響色澤。
三位作曲家 呈現俄國音樂不同風貌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大師的對話─夏漢與水藍」音樂會,即以上述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呈現俄國音樂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面貌。柴科夫斯基《第一號交響曲》初始版本完成於一八六六年,最終修改至一八七四年才完成。在音樂技法中,作曲家展現在完整西歐學院訓練下的紮實成果,再注入俄國民謠色彩,混合出十九世紀中後期典型的俄國交響曲之精品。作品又名《冬之白日夢》Winter Daydreams,第一樂章及第二樂章分別名為〈冬旅之夢Dreams of a Winter Journey〉、〈荒蕪之地,霧靄之鄉Land of Desolation, Land of Mists〉,如此詩意的標題是由作曲家親自題名,在簡短的文字中蘊含著無窮的詩意及想像,並藉由音樂的不可言說而完滿。
浦羅柯菲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完成於一九一七年,這首樂曲反映廿世紀協奏曲創作美學的轉變,不再只追求獨奏樂器的炫技與豐富的管絃樂色彩,也不再完全遵循三樂「快—慢—快」的形式,第一樂章以小行板開始,開頭小提琴如夢似幻的第一主題及樂團室內樂般的配器,呈現晶瑩剔透的聲響,奠定了整部作品截然不同的聲響氛圍,並以同樣的寧靜氛圍結束全曲。齊爾品《交響之祈禱》Symphonic Prayer完成於一九五九年,在新音樂的浪潮下,作曲家透過不同的樂器演奏技巧、編制、織度及和聲等手法,展現各種新穎的音響色澤與風格。
夏漢與水藍聯手 演出拿手曲目
這三部作品雖然並非音樂會常見曲目,卻是本場兩位大師的拿手好戲。小提琴家夏漢(Gil Shaham)為當今樂壇的當紅炸子雞,但從不故步自封,十分願意嘗試各類型不同的曲目,浦羅柯菲夫的小提琴協奏曲對他來說,已不僅是嘗試,更受到熱烈好評,其專輯錄音榮獲葛萊美獎提名。水藍是第一位灌錄全套齊爾品管絃樂作品的指揮家,對於其作品之詮釋鑽研已久。此外,兩位大師早已合作多次,並曾灌錄專輯,已有深厚默契。這三首樂曲在國內鮮少機會能一窺全貌,再經由名家大師揮灑演出,錯過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