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姆雷特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導演、戲劇製作人
黃毓棠 導演是掌舵者,也是修行者
跟著恩師李國修十四年,原本以為一輩子就只會在劇場工作的黃毓棠,因恩師辭世,生命卻開拓出不同的道路。踏入影視圈培植新生代演員有成後,又重拾起難捨的劇場因緣,將恩師的經典之作重新搬上舞台。敏於觀察、情感纖細的她,強調導演工作要「確定」,「導演是整艘船的掌舵者,所有判斷與指引會決定演員的方向。」導演也要能夠被信任,要承擔演員對你的信任感,「帶人要帶心,說穿了,導演其實是一名修行者。」
-
焦點專題 Focus 從「試水溫」到「潦下去」
大劇場進大陸 抓住時機打造台灣品牌
兩岸開放文化交流已經二十餘年,但台灣的劇團進軍大陸的成績,一路起起伏伏,有過輝煌但更多慘痛經驗。不過,近兩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現代劇場漸漸在彼岸打出名號,如賴聲川的大陸版《暗戀桃花源》走紅、應央視之邀編導《陪我看電視》,李國修《莎姆雷特》贏得大陸觀眾的笑聲回應隨著兩岸政府關係的回溫,是否也打造了台灣劇場在大陸立足的契機?
-
戲劇 喜劇天團 經典再現
屏風搬演《莎姆雷特》 為二十歲暖壽
《莎姆雷特》可以讓觀眾見識屏風表演班的喜劇精華戲中戲的運用與時事的嘲諷;藉由莎翁名劇《哈姆雷特》的角色情節,進行破解再建構,借用莎士比亞的台詞,影射虛構劇團(風屏劇團)中演員的內在處境。藉著這齣戲,李國修更想嘗試當悲劇碰上悲劇,是否如數學中負負得正的原理,進而轉化印證「悲悲得喜」的喜劇結果?
-
即將上場
屏風表演班《莎姆雷特》二〇〇〇狂笑版
屏風表演班的情境喜劇《風屏劇場三部曲之二──復仇曲──莎姆雷特》狂笑版,將於八月展開北中南的全省巡演。 劇中描述業餘的風屏劇團推出莎翁名劇《哈姆雷特》,在一連串錯誤和意外的糾葛,以及迭起的高潮中,演變成一齣與哈姆雷特無關、與莎士比亞有染的復仇喜劇! 屏風的《莎姆雷特》曾在一九九二及九五年兩度搬上舞台,並在九六年遠赴加拿大安省國家劇院演出。二〇〇〇狂笑版的演出陣容,除了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李國修以及屏風的固有班底之外,還特別邀請到倪敏然、梁家榕、蕭言中、樊光耀參與演出。二〇〇〇狂笑版將重新傳達導演意圖諷刺戲子伶人面對現實生活的為難,以及台灣劇場幕後鮮為人知的各種面貌。
-
即將上場
屛風劇團重演《莎姆雷特》
《莎姆雷特》四年前曾於全台掀起一陣情境喜劇風暴;四年後,經過了內斂成熟的思維與凝聚的沈澱,《莎》劇將以修訂版再度呈現。《莎》劇描述業餘的「風屛劇團」在演出《萬里長城》失利後,誓言推出一部以丹麥王子復仇爲題的世界名劇,最終卻演變成了一連串錯誤、意外交疊的捧腹喜劇。編導除了意圖藉此諷刺戲子伶人面對生活的難爲與辛酸,更企圖藉「戲中戲中戲」的情節鋪陳與戲劇形式,呈現台灣劇場生態的種種面貌。修訂版《莎姆雷特》在劇情鋪陳與戲劇張力上力求精簡、凝聚,在幕後設計群也加入服裝設計靳萍萍、燈光設計王世信、舞台設計張一成等,演出的陣容則包括李國修、陳繼宗、實力派歌手萬芳、電視節目主持人何篤霖、台語相聲名將蔡阿炮以及石幸宜、高明偉等十二人。 修訂版《莎姆雷特》將在國內巡迴演出二十三場之後受加拿大「綠石傳動」之邀,前往多倫多公演兩場。
-
交流道
大陸舞台上的台灣話劇
八〇年代起,台灣劇作家的作品連年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成都等重要都市的舞台上搬演,《紅鼻子》、《弱者》、《遊園驚夢》、《蝴蝶夢》等,雖不能概指爲針砭、但有一定程度反映資本社會世態的劇目,在以社會主義爲背景的舞台上,如何「扮」演呢?
-
台前幕後
舞台演出的佐料 漫談國內配樂工作
舞台劇配樂一向是戲劇演出中不可或缺但也不易察覺的部分;它烘托劇情,暗示時地,透露角色心緒,好像是一道菜中神奇的佐料,沒有佐料的菜往往是難以下嚥的。本文作者以其親身體驗,爲讀者介紹配樂工作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