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音樂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視覺藝術到電音舞曲
極簡主義四十年
從五○年代電視興起、加上大量消費的市場出現,一種偏好不斷重複的文化審美已在美國醞釀,無論是廣告風格或是超市架上的陳列商品,都成為極簡音樂的社會先行者,你也可戲稱它們正式宣告了機械時代複製藝術的來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音樂極簡風 不為捨棄累贅 只為書寫浩瀚
Minimal Music 寓繁於簡
Mnimal Music與視覺藝術的「極簡主義」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並非是對任何一種風格或主義的反動,更非以「捨棄累贅」為出發點,相反地,它是為了追求更寬廣的空間以容納更豐富的內容而存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極簡音樂達人
賴偉峰 藏在硬式冷調下的 熱靈魂
賴偉峰小檔案 媒體工作者,資深樂評人,古典啟示錄台長,音響評論專家。欣賞古典音樂超過二十年,聆賞極簡音樂約莫十年;收藏古典樂唱片六千張,極簡音樂CD將近五十張。在極簡音樂中聽到神聖,幾乎出神忘我。 「我會聽現代音樂有兩個因素,一是音樂顯現出當今的時代性與激起使命感,二是在古典和浪漫樂派之外,想要有個冒險,去聽聽不一樣的音樂!」資深樂評人、「古典啟示錄」個人新聞台台長賴偉峰感性描述他的極簡音樂之旅。「心情需要沉澱時,適合聽極簡音樂。」然而,「當你陷下去之後,卻能感受強大的情緒感染力,它不明顯著相,而像隱性的環境氛圍。」冷中之熱,重覆性漸次累積的張力,聆聽極簡音樂竟是這麼弔詭的回事。 極簡音樂初聽雷同,境界不一 極簡音樂,或稱極微音樂、低限音樂,最大特色在於重覆性。它運用極少的動機,讓一段旋律或節奏不斷反覆與變化,如同布拉姆斯的三十二段變奏曲。就變形而言,古典音樂是改變一個樂句的語調和和聲,極簡音樂則變動非常小,但時間累積長,音樂連續性強,「所以你能感覺到它的變化性,就像『今天天氣很好』這句話,連續講一百次是不同的。」賴偉峰生動比喻。每支極簡音樂,初聽似乎雷同,但音樂家的想法和樂曲標題,使曲子的意味境界不一樣。例如菲利普‧格拉斯的《法老王》、《機械生活》象徵性濃厚,而《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則在劇場舞台之外讓音樂延展。 賴偉峰談到喜愛的極簡音樂家:「菲利普.格拉斯是美系而城市味的,他的作品文化質感濃厚,接觸面向深廣,例如野生動物、環境議題,將之與作曲結合,構成多元題材與具有認知高度的作曲風格。」另一位是以《鋼琴師與她的情人》電影配樂聞名的麥可.尼曼(Michael Nyman),他的音樂是「歐系的極簡主義」,擅用絃樂、鋼琴、與電子樂中低音等配器,以古典音樂元素和系統進行拼貼、倒裝,比如在他的音樂中可聽到普塞爾(Henry Purcell)的低音、舒曼的旋律、莫札特的和聲混用,將傳統的對位、和聲、節奏賦予時代生命,匠心獨具。 表達資本主義的社會疏離感 史帝夫.賴克(Steve Reich)是上述二人的前輩,他是混音魔法師,<em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劇場極簡風 Art Disco嚴肅音樂裡的流行教父
極簡越界 讓表演轉向內在
極簡派音樂(尤其是格拉斯)所具有的跨界通俗傾向,更可能是表演藝術背後選擇極簡派作品的動機。不像許多實驗音樂充滿了不和諧或噪音,極簡派作品的確更容易入舞。康寧漢弟子大衛.高登甚至認為,極簡派音樂可稱為「藝術迪斯可」(Art Disco)。不可否認的,表演藝術界的菁英取向,讓他們寧願選擇格拉斯,也不要用真正的迪斯可或電音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