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乾淨的眼睛 今日大陸的兒童劇
謝幕已經六次了,掌聲還如連綿雨向舞台上噴濺過來。主角「男孩」再一次畢恭畢敬地向觀衆鞠一個躬,就蹦跳進側幕。北京兒童藝術劇團的團長說:「你演得眞好,覃琨!」覃琨哇地大哭起來,說:「我演的就是我兒子啊!」戲中的男孩面對的是父母離異的新難題。當年覃琨的丈夫離去時,她兒子也是十多歲。她演這齣戲時穿的就是兒子當年的衣服,只不過把衣袋捅破,演出時調皮地把手從口袋裡一下捅出來,演得觀衆一會兒笑一會兒哭的。每次戲演完,主持人在掌聲中提高嗓門說,你們知道扮演小男孩的是誰嗎?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表演藝術家覃琨,今年五十幾歲了!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花‧獻給孩子們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成立於一九五六年,除文革時期的動亂停擺外,三十多年來,在大陸近百個城鎭演出風格迥異的多種劇目,爲廣大的群衆散播劇場藝術的花朶。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中國兒童戲劇年表
回顧我國的兒童戲劇發展,從二○年代起,郭沫若在時事新報的學燈版上發表了中國首部兒童詩劇《黎明》,開啓了我國兒童戲劇發展的始頁。在這個與五四新文學運動相結合的中國話劇創始期中,許多知名的文藝作家如魯迅、老舍、熊佛西等人,體認到兒童戲劇、文學的重要性,紛紛投身於兒童戲劇、文學的翻譯、創作以及理論闡述。抗戰時期兒童戲劇在國難中背負了沉重的歷史任務,也與時代的脈動相互結合,發揮了戲劇的另一重功效。 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大陸方面,由於話劇在其政治發展的歷史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更加積極掌握。宋慶齡的「中國福利基金會」便創辦了兒童劇團,其後大陸各省成立二十餘個兒童戲劇院團,諸如「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中國福利兒童藝術劇院」等是較爲知名的劇院團體。 在臺灣,第一次的兒童劇公演,是在一九四八年五月,由臺灣省敎育會主辦。一九六八年,戲劇學者李曼瑰敎授自歐美遊學返國,除了倡導小劇場運動之外,對於兒童戲劇的推行更是不遺餘力。一九七四年,敎育部國敎司更頒訂「兒童戲劇實施要點」,通令全國各省市敎育局一力推行,將兒童戲劇列爲敎育目標之一。然而戲劇是一項極爲專門的藝術,儘管對兒童戲劇的重要性人人均有共識,兒童戲劇的推動卻仍然難以進行。從八○年代開始,臺灣地區逐漸有一些戲劇界人士參與兒童劇場的展演。一九八二年,陳玲玲所主持的「方圓劇場」製作了三齣兒童劇,開啓「成人演戲給兒童看」風氣之先。其後汪其楣的《牽著春天的手》、「魔奇兒童劇團」相繼演出,爲臺灣兒童戲劇激起許多浪花,除了造成家長帶兒童觀劇的風氣,也使得兒童戲劇邁向社區性的展演。 放眼兒童戲劇七十年來的發展,我們或許不能苛責時代因素的限制和對兒童戲劇認知上的不足,但是如何集合兒童文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乃至於有心於兒童戲劇的戲劇專業人才,在新的世紀中創造出眞正屬於我國兒童戲劇作品和環境,則是關心兒童無可推諉的責任之一。 1920.9.22 郭沫若童話劇《黎明》發表於時事新報,是中國首部童話詩劇。 1922 黎錦暉發表《麻雀與小孩》,是首部爲演出而創作的兒童歌舞劇。 《兒童世界週刊》主編鄭振鐸向兒童徵稿,兒童自創短劇《唱山歌》、《寄信》、《吿狀》等發表。 1922.7.2 上海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