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木偶劇團
-
ARTalks
無表情之表情,無器樂之樂音──《得時の夢》
編按:本劇劇名取自日治時期皇民化布袋戲推動者黃得時,暗喻布袋戲如何在時代洪流「順應天時」,發一場藝術之夢。劇情描述傳統戲《七俠五義》主角錦毛鼠白玉堂,亂入到皇民戲《月形半平太》中,被迫參與了幕末土佐勤王黨、武士半平太和坂本龍馬等的尊王攘夷運動,由此開啟一連串跨時空的奇幻之旅。
-
2023戲曲夢工場 穿越戲曲平行宇宙召喚前衛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今年邁入第6屆的「戲曲夢工場」,邀請臺灣大學華語教程助理教授汪俊彥擔任策展人,策畫6檔全新製作,包含掌中戲、說唱藝術、歌仔戲、京劇、現代戲劇等劇種元素,從8月12日至9月17日,連續6個週末假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帶領觀眾體驗一趟趟穿越之旅,從歷史縫隙潛入戲曲平行宇宙,探尋那些被遺忘、被忽略、想說想做卻又沒有完成的片光零羽。
-
戲劇
走出彩樓.打開鏡框
台灣布袋戲歷經不同時期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表現形式與風格。以舞台形式來說,早期的傳統彩樓與鏡框式繪景舞台,一直是布袋戲主要的舞台形式。然而近年來,除了一般外台民戲和公演外,進入現代劇場,也成為各團在規劃演出時的選項之一。當布袋戲進入現代劇場,傳統彩樓與鏡框式舞台已無法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劇評人紀慧玲便認為:「今天新形式的布袋戲顯然超越了過去規範,觀眾的欣賞方式向現代劇場靠攏,必須閱取『舞台』全部空間裡更多訊息,組構觀賞美感。」(註1)換言之,如何藉由現代劇場敘事轉化布袋戲傳統,連結現代觀眾的審美習慣,或許是每個布袋戲團在進入現代劇場時,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目前布袋戲在劇場中,最常見到的舞台形式,主要是以黑色平台為主。舞台上通常會有兩個以上的黑色平台,連接的平台會與兩側、上方的布幕,形成一大型鏡框,上舞台則會懸掛布幕或布景。此種舞台的好處在於,平台至上舞台間,能保有較大的表演空間,演師可在此空間來回穿梭、走動,呈現精采的武打戲和複雜的特效場面,或是利用布景、道具台車,在畫面上製造出景深的效果。值得一提,此類平台多為可移動式,依劇情需要進行翻轉或移動,在表現形式上更為多樣開放(註2),也讓整體舞台畫面更具流動感。 當布袋戲離開傳統彩樓,打破鏡框式舞台後,表演空間的擴大,為當代布袋戲迎來豐富的表現形式,但同時也衍伸出值得思考的問題:傳統的小戲偶如何在偌大的劇場裡被看見?在打開舞台空間後,如何建構布袋戲的表演邏輯?當演師走到觀眾面前時,如何與戲偶、觀眾建立非傳統單一的觀演關係?而在表演空間的運用上,是否有其他的可能?當然,這些問題並非本文所能全面回答。以下,試著聚焦臺北木偶劇團《水鬼請戲》、同黨劇團《上帝公的香火袋》,以及不貳偶劇《戲頭》,透過不同劇團推出的布袋戲作品,或許能開始思考上述問題,一窺布袋戲在現代劇場裡的舞台風景。 舞台風景第一景:有限空間創造多重視角《水鬼請戲》 臺北木偶劇團於今年推出的《水鬼請戲》,編劇周玉軒以嘉義大莆林水鬼傳說為本,藉由蒐集當地民間傳說,轉化為劇中角色人物。劇中人物眾多,主要人物江一泉與藝妓清子的愛情故事,以及小孩水鬼甘蔗對母親的思念,是全劇情感描寫的核心。《水鬼請戲》的導演伍姍姍,長期投入光影劇場和偶戲的創作,這也是繼《白賊燈猴天借膽》
-
戲曲
如何測量觀眾席與舞台間的距離?
《白賊燈猴天借膽》雖在形式上得到有趣的發揮,但故事講得零碎,而無法藉此打開時空縫隙,讓觀眾重返過去的台灣;同時,我們也難以確認作品的預設對象與目的。造成的是,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不只是可被測量的實際數據,更因觀演兩端的理解落差與無法對話,反而漸行漸遠。
-
戲曲
從布袋戲萌芽的當代精神
儘管作品後半翻出的主題別具新意,但在前段未能埋足伏筆,製造孟麗君對自我認同的不同思索。因此就結果看來,全劇內在精神大致斷成兩截:前半仍是那個講述女性身不由己的陳舊故事,後半才逐漸浮現自我認同的全新議題。若能進一步改善此現象,劇本確實有以相同素材,提煉出截然不同內在精神、與由當代浮現之核心問題的空間。
-
藝視窗 News
馬水龍六首室內樂作品出版
【台灣】 馬水龍六首室內樂作品出版 由邱再興文教基金會所主辦的「春秋樂集」於1991年由作曲家馬水龍教授創立,提供作曲家發表的平台,致力推廣台灣當代音樂。2016年「春秋樂集 SQ +春」音樂會在五月底舉行,發表國人作曲家謝宗仁、劉韋志及陳宜貞的作品。在演出之前,基金會安排了一個儀式,感謝畫家汪壽寧女士將珍藏的張萬傳作品數件,全數捐贈給鳳甲美術館。汪女士是馬水龍教授年輕時習畫的老師,因此贈畫之舉頗具意義。此外,歲月匆匆,馬水龍教授已經辭世滿一年,在這期間基金會並無停頓,整理馬教授六首室內樂作品,於五月出版,分別為《弦樂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白鷺鷥的願望》、《水墨畫之冥想》、《祝福》與《懷念》。這次出版的樂譜通路將比照過去的出版品,將在國內各大網站通路、實體書店及美國最大的樂譜網站sheet music plus販售。(李秋玫) 「2016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展開徵件 「2016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今年將邁入第17屆,將自6月16日起至7月15日止展開徵件,只要是對舞蹈創作有著想法與創意者,不限年齡、國籍、舞蹈類型,都歡迎報名參加。 中華民國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表示:「舞蹈,即是透過肢體將情感及文化傳遞,舞躍大地舉辦至今,培育出近千名優秀舞蹈人才、百位優秀編舞者,歷屆得獎者並於國際賽事大放異彩,並持續散發能量,鼓勵各種舞蹈類型的創作者能精益求精,增強台灣文化軟實力,閃耀於國際。」曾獲得多次年度大獎的編舞家張堅貴亦表示,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已成為他每年創作的動力,期待今年有更多作品參與比賽。 參賽作品不限舞蹈種類,惟須以藝術舞蹈創作為目的,且須為未曾得過全國性公開比賽首獎或第1名之作品。舞者人數3至20人,舞蹈長度以10分鐘以內。初賽以參賽作品影片評選,選出30首舞作進入決賽。決賽將以現場演出方式評選出金牌獎1名20萬、銀牌獎1名16萬、銅牌獎1 名12萬、優選5名各10萬,今年並新增列獎項為佳作7名各2萬、國際交流獎1名。 參賽者可至專屬網站www.cdc.org.tw採網路報名或下載紙本填寫報名,列印並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