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三個人

相關文章 8 篇
  • 音樂

    暗室中的黑貓

    當代台灣樂壇有許多將琵琶、古箏、阮咸、笛/簫等國樂器連同鋼琴、提琴等西洋樂器並置演出的先例,以交響樂團協奏國樂器,或以國樂團協奏西洋樂器的演出,也已不再是新奇之舉,如此混搭編制所產出的作品成功者有之,但也常因律制不同而未能在聲響上成功融合,或因尚未尋得合適的方式溝通彼此所承載的文化意涵,即使克服了技術層面的難處,語境上仍顯得尷尬,2022新點子實驗場:三個人「催化效應融・共感」(簡稱「催化效應」)中委託創作的3首作品為混搭編制的聲響呈現找到了新方向,但也如暗室中的黑貓般形跡難定。

    文字|賴曉俐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7/13
  • 焦點人物

    三個人:以當代思維,重塑傳統音樂感官體驗

    既能合體演出,團員也可各自發揮個人特質,為國內多數音樂團體的發展模式。若說能持續保持創新、翻轉傳統思維及挑戰現代音樂,則非當代音樂團體「三個人」莫屬。6月,他們即將推出的《催化效應融.共感》以音樂與影像、舞蹈共感對話,將長期發展的3條軸線創作理念匯聚呈現,跨域激盪出精采火花。

    文字|張瑋珊
    第346期 / 2022年05月號
  • 今年新點子實驗場以「好野」精神帶領觀眾打開未知的感官領域。圖為「三個人」樂團跨域作品《催化效應—融.共感》。

    2022新點子實驗場 「好野」上場

    春暖花開之際,國家兩廳院「2022新點子實驗場」將喚醒你心中熱血,跟著藝術家們一起「好野」冒險。實驗場帶來四段奇幻狂想旅程,途中展現藝術家們在創作中勇敢而冒險的精神,分別為黃鼎云《操演瘋狂》、陳履歡《困獸》、洪于雯《聲妖錄》及「三個人」樂團──郭靖沐、任重、潘宜彤的跨域作品《催化效應融.共感》,4檔精采節目共20場演出,將在5月27日至6月26日於實驗劇場登場。

    文字|張震洲
    2022/03/28
  • 三個人樂團
    音樂 三個人x徐惟恩「誤讀聲響」

    層層音樂誤讀 重新定義聆聽

    近年備受矚目的音樂團隊「三個人」,繼去年TIFA「33計畫~異常返響」後,今年更與鋼琴家徐惟恩合作,在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系列中推出「誤讀聲響」,從我們習慣的旋律素材開始,團隊一路往前提取樂曲中各種元素,逐漸突破聽眾對「什麼是音色」與「什麼是演奏」的想像。

    文字|廖詩昀
    第319期 / 2019年07月號
  • 「三個人」樂團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妥協的撞擊 開展無限可能

    開幕季的音樂節目中,特別策劃了三檔演出,邀請鄰近的韓國表演團體共襄盛舉。三檔演出以「不妥協」作為標題,背後的含義也許即是對於傳統的顛覆,再融合現代的音樂能量,包含傳統說唱藝術板索里的創新改編,還有兩場跨界性質的擊樂團聯合台灣樂團演出。

    文字|謝依庭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胡琴演奏家王瀅絜走上國際,重新去思考二胡的各種可能。
    焦點專題(二) Focus

    多方嘗試不設限 演奏新銳創造新風景

    台灣多年來培育了豐富的國樂演奏人才,除了成為國內外樂團的生力軍,也以個人身分或組成小團體的方式,在國樂的表演形式上開創各種可能:或組合各樂種樂器,或融會爵士、流行、搖滾等風格,或加入現代音樂手法,同時也將國樂樂器帶上世界音樂的舞台,他們透過國樂,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創造豐富繽紛的音樂新風景。

    文字|廖詩昀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簡文彬與TCO」音樂會上演出的四首曲目,就有三首為委託創作。圖為該音樂會演出現場。
    焦點專題(二) Focus

    新世紀創作勃發 新曲注入新活力

    廿一世紀的台灣國樂界,如同觸底反彈般,逐步展現無窮的生命力,無論是公辦樂團還是民間單位,包括臺灣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采風樂坊、小巨人絲竹樂團等皆投入新作品的委託、演出和製作,相關民族音樂創作比賽。綜觀過去十五年,國樂曲目新創的作品數量已經累積到一定的水準,有了量之後,下一階段便是質的挑戰。

    文字|林采韻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三個人」由古箏演奏家郭岷勤、中阮演奏家潘宜彤與笛簫演奏家任重組成,將在2018 TIFA演出「3x3計畫」。
    焦點專題(二) Focus

    國樂進行式 傳統新樂章

    要知道一種表演藝術的蓬勃與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檢視它的實際演出。翻開三月國樂相關的演出,就會發覺單單一個月當中,質與量竟都是如此地驚人。仔細研究內容之後更將讚嘆,國樂的發展早已不是LKK茶餘飯後的消遣,這股旺盛的野心與新勢力,已經勢不可擋!

    文字|李秋玫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首爾

    室內口罩解禁,觀眾雖回流仍顯不安

  • 其他

    輕鬆投件拿10萬! 廣藝「雲舞台獎」盼成為表演藝術線上化推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焦點專題 Focus

    李明潔:「不著痕跡的日常感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