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人」由古箏演奏家郭岷勤、中阮演奏家潘宜彤與笛簫演奏家任重組成,將在2018 TIFA演出「3x3計畫」。(三個人 提供)
焦點專題(二) Focus 台灣國樂新勢力 邁向世界的進行式/即將上場

國樂進行式 傳統新樂章

要知道一種表演藝術的蓬勃與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檢視它的實際演出。翻開三月國樂相關的演出,就會發覺單單一個月當中,質與量竟都是如此地驚人。仔細研究內容之後更將讚嘆,國樂的發展早已不是LKK茶餘飯後的消遣,這股旺盛的野心與新勢力,已經勢不可擋!

要知道一種表演藝術的蓬勃與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檢視它的實際演出。翻開三月國樂相關的演出,就會發覺單單一個月當中,質與量竟都是如此地驚人。仔細研究內容之後更將讚嘆,國樂的發展早已不是LKK茶餘飯後的消遣,這股旺盛的野心與新勢力,已經勢不可擋!

系列性聯演  百花齊放

一開春,由臺灣戲曲中心主辦的「國樂薈萃.團聚TTTC」系列活動隨即開跑。從三月一日至十一日,六場演出除了駐團的臺灣國樂團帶來壓軸之外,更邀請全台六大國樂團串聯匯演——台灣南北三個職業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桃園市國樂團、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以及台灣三大國樂系──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加上臺灣國樂團共七支國樂勁旅將各自演繹拿手曲目並展現團隊特色,可說是少有的國樂盛事。

同樣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也推出四場以「2018世代之聲——臺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的系列性音樂會,分別為原住民的「賽德克巴萊,大家一起來跳舞吧!」、「傳唱賽夏之歌」、「聽見牡丹」及「南管尋親記」的演出。不同於以往以演奏為主,主辦單位邀請了曾毓芬、林珀姬、呂鈺秀及錢善華四位音樂學者擔任策展人,讓節目更帶有深度的探討。令人欣喜的是,透過他們的力量,音樂會中不僅有專業演奏家,更有在地的耆老、陣頭與大學、小學新生代的參與,豐富了表演,也為台灣音樂史地圖的描繪勾勒了清晰的稜角。

單場演出  提出新觀點

一年一度的臺北市傳統藝術季,也在此時展開。開幕音樂會「弦音爭鳴」由臺北市立國樂團擔綱,在首席指揮瞿春泉率領下,將首演曾獲「2016國際作曲大賽」首獎作曲家郭岷勤為樂團譜寫的新作《蕨》。特邀前來的古箏演奏家任潔,是中國第一位文華獎、金鐘獎古箏演奏雙料冠軍,其演奏的專輯更曾獲得第廿屆金曲獎「最佳演奏獎」。胡琴演奏家孫凰則是中國第二屆CCTV民族器樂大賽拉弦組金獎及國際二胡大賽的優秀指導教師獎得主。在一場音樂會中,將同時欣賞演奏家超群的技藝以及多首風格獨具的精采作品。

「3x3計畫」是兩廳院主辦2018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的系列節目之一。音樂會由古箏演奏家郭岷勤、中阮演奏家潘宜彤與笛簫演奏家任重所組成的創作型室內樂團「三個人」擔任演出。成員不但具有極高的演奏水準,同時也擅長汲取生活中的靈感為創作素材,玩轉各式曲風、巧妙編織出充滿新意的絕佳聲響。上半場以《脈》、《浸墨》及《掣》三首樂曲各自展現對傳統樂器的創意之後,下半場更邀請三位才氣縱橫的台灣作曲家,為他們打造全新作品:邱浩源的《背灼炎天光》運用勞動工作時的民歌為材料,表現節奏裡的溫度與運動感;李元貞的《光、物、影的二十個極短篇》以抽象的音樂描繪具象的視覺感知,樂器使用了許多模擬生活中聲響的演奏技法;而劉韋志的《歪曲之語》則是在不借助電子或數位科技輔助下,使聲音能更為「變態」的展現,以此建立幾近「弔詭」的感受。藉由不同的創作觀點與演奏家碰撞,引發更多可能性,也為國樂的發展,寫下一頁新篇章。

編按:本文介紹之節目演出時地資訊,請參p.156「節目掃瞄」。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