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花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留住大師「筆跡」 回想藝術精彩
大師簽名陶盤 留駐鶯歌陶瓷博物館
由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發想,讓曾到訪兩廳院的藝術大師簽名留跡的陶盤,將在六月底的「Salute!向大師致敬-藝術大師簽名陶盤展」結束後,贈予委由鶯歌陶瓷博物館接手保管、典藏,未來將不定期在兩廳院和大家見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視歌仔戲的黃金年代
六○年代,台灣娛樂工業剛起步,台視開播第一齣電視歌仔戲,挾著豐沛的民間資源和龐大的觀眾群,歌仔戲開始從廣播轉戰電視,攻城掠地、擴張版圖。 七○年代,歌仔戲以勢如破竹的聲勢,掌握了三家電視台的市場命脈,台視聯合歌仔戲團播出《七俠五義》,眾星雲集,盛況空前。 八○年代,歌仔戲風雲再起,台視中視華視競爭激烈,楊麗花、葉青、黃香蓮、李如麟四強鼎足而立,創新多元、求新求變,是為三波改良電視歌仔戲時期。 九○年代,娛樂形式多元,曾經叱咤風雲的歌仔戲藝人或淡出螢光幕或走向精緻藝術殿堂,歌仔戲朝現代劇場發展,電視歌仔戲逐漸式微。 驀然回首,歌仔戲與電視已經攜手合作了四十年歲月。這一路走來,電視歌仔戲曾經睥睨一時、風光至極。雖然如今歌仔戲已在電視上消聲匿跡,但卻在現代劇場裡找到新生命,也應證了不管什麼劇種,有觀眾,就有它的價值存在。 今年,暌違觀眾已久的歌仔戲天王楊麗花,應兩廳院二十年之邀,重返舞台演出《丹心救主》, 本刊特別企畫,讓讀者回顧那個屬於電視歌仔戲的黃金年代,以及在那個流金歲月裡,許許多多紅遍大街小巷,讓我們曾經每天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為之深深著迷、為之瘋狂的歌仔戲明星們!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明星群像 瀟灑小生的致命吸引力
四大天王 流金歲月的璀璨身影
回眸這四位電視歌仔戲四大小生,無一不是影視「兩門抱」的傑出明星。奠基於年輕時所紮下的深厚功底,及通過唱念作打的演出實踐,四大小生淬礪出個人獨特的氣韻風華,小明明的靈秀雅媚,柳青的清逸純淨,葉青的軒昂深邃,楊麗花的誠篤親和等,都為電視歌仔戲烙印出繽紛多元的劇藝景觀,也成為你我心目一抹永恆的璀璨光影。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歌仔戲皇帝話當年
歌仔戲.情人.夢
豔陽高照的午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文昌祠戲臺前,仍聚集了上千名戲迷,爭賭歌仔戲天王楊麗花與她「永遠的娘子」許秀年的巨星丰采。即使當天氣溫達三十幾度,酷熱難耐,大批追星族們,卻是在傳藝中心一開園,就搶進園區佔位子,為的就是要和偶像近距離接觸。 暌違舞台已久的天王巨星楊麗花和許秀年,在歌仔戲迷的簇擁和歡呼聲中登場。楊麗花頭戴白帽,穿著白上衣,水藍長褲,帥氣不減當年,許秀年一襲黑色薄紗洋裝,楚楚可人。這對歌仔戲最佳情侶檔,戲裡夫妻結緣超過三十載,鴛鴦再聚,兩人現場即興一段《唐伯虎點秋香》,身段眼神交會,盡是濃情蜜意,看得台下觀眾如痴如醉。 這場堪稱歌仔戲世紀天王天后空前對談,在戲曲學者林茂賢風趣幽默的穿針引線下,兩人暢談他們一路走來的甘苦歷程,同台談情說愛的甜蜜往事,以及與歌仔戲難分難解的一世情緣。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丹心救主》
二十幾年前的我,總是一邊看著楊麗花歌仔戲、一邊幫著阿嬤、大姑媽抓龍(按摩),這是我接觸戲劇的起點。二十幾年後的七月底,《丹心救主》所有預售票在短短幾小時內被搶購一空,而許多購票者為了父母而來、向隅者為父母難過,許多婆婆媽媽為了一睹楊麗花丰采即將首度步入國家劇院。 如果說歌仔戲的靈魂,是唱腔;如果說忠孝節義的故事,是歌仔戲在動人的唱腔背後,潛移默化教化人心的力量。那麼,楊麗花歌仔戲,就是我們共同在看戲的樂趣中長大、感動的回憶,也是讓台灣社會在看戲的樂趣中感染忠義、氣節的力量;這是我們一個深藏在心裡多年多年以後始終忘不了的美夢。即使過了這麼多年後,這個美夢仍然深藏在我、在許多人的心裡。 兒時的回憶,總是最難忘、也最感人的滋味。《丹心救主》讓我們得以溫馨地再度感染這個夢。 文字|陳保源 31歲,現在高雄地方法院任職法官助理。喜愛觀賞音樂、戲劇、舞蹈等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踞居於「新舊交會」的通路
這一路行來,電視歌仔戲走過睥睨一時風光至極的黃金歲月,也有過景氣低迷乏人問津的慘澹時日。然而曾幾何時,「全新製作」的電視歌仔戲已逐漸在螢光幕上「銷聲匿跡」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且讓明星歸明星
如今,生產歌仔戲明星的機制已經消失,台灣不可能再有第二個「楊麗花」。如果後來者不能認清楊麗花成名的時代背景因素,仍嚮往影視明星的風光,那麼,歌仔戲將隨本土熱的消退而漸入死寂。
-
戲台女影
早開不謝的芙蓉花──許秀年
阿年仔說:「一念不捨,使我重新粉墨登場,演一個歌樓紅伶芙蓉。戲裡戲外,我都是一個被人期許的演員,在排練這齣戲的過程中,一恍惚,便會有時空錯置之感,不知道是許秀年在演芙蓉,還是芙蓉在演許秀年?」。一個演員的掙扎與痛苦,快樂與暢意,似乎盡在其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紅著長大的安安──楊麗花
四歲開始在歌仔戲野台上跑龍套,還沒什麼名氣;七歲跟媽媽同台演《安安趕雞》,嘿,小生小旦閃閃去,紅起一個小安安,阿公阿媽,爸爸媽媽,大小囡仔都是來看小安安的。 安安上小學,可是心還是出牆在野台上。第一次挑樑演《陸文龍》就更紅、更亮了,這時安安已長大──十六歲,阿公阿媽、大人小孩都是來看舞台上的俊扮小生楊麗花。 安安怎樣紅起來的,不明白;楊麗花的迷倒大眾,是她寒寒暑暑、風風雨雨的努力追求、堅持得來的── 幼小時候很淸楚的一個心願,一直當頭明亮:「我從小跟媽媽在戲班裡過生活,媽媽在台上演戲時,我就在台前看。媽媽是扮『小生』的,不論演什麼,都有一種和台下很不一樣的神采,我常常看入迷,就想,將來長大,我一定要像娘一樣演『小生』。」 (本刊編輯 胡惠禎)
-
焦點
武戲文做《雙槍陸文龍》 兼談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
以一齣《陸文龍》而聲名鵲起的歌仔戲小生楊麗花,在將近四十年社會劇變的歲月中,爲歌仔戲的生存發展及她自身的表演成績作了最佳適應,以致能夠在舞台、廣播及電視媒體上歷久長紅。値此,台灣光復五十周年,楊麗花重登舞台,再次演出她的成名戲《雙槍陸文龍》,可謂饒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