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達美跨界 新世代的電影原聲
當紅指揮家杜達美跨足電影配樂錄製,並不讓人意外,畢竟他現在領軍的洛杉磯愛樂,本就是好萊塢御用的配樂樂團。最近杜達美錄製的兩張電影音樂專輯《胡桃鉗與奇幻四國》與好萊塢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的《電影配樂慶典》,音樂性強、詮釋到位,已經達到藝術品的等級。
當紅指揮家杜達美跨足電影配樂錄製,並不讓人意外,畢竟他現在領軍的洛杉磯愛樂,本就是好萊塢御用的配樂樂團。最近杜達美錄製的兩張電影音樂專輯《胡桃鉗與奇幻四國》與好萊塢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的《電影配樂慶典》,音樂性強、詮釋到位,已經達到藝術品的等級。
十一月,歐美當紅的指揮家杜達美終於首度造訪台灣,並率領古典樂天團柏林愛樂初次光臨高雄,參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開幕季演出。在這場音樂會中,特選了馬勒與伯恩斯坦的作品,這兩位都兼有作曲家和指揮家雙重身分,都是猶太人,且都曾在紐約、維也納大展長才。杜達美與柏林愛樂將如何演繹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與伯恩斯坦的《管絃樂嬉遊曲》?相信樂迷都十分期待!
今年適逢美國指揮家暨作曲家伯恩斯坦的百年冥誕,身為第一位美國本土出身、但能征服征服歐洲的北美指揮家,大西洋兩岸的英美兩國,也紛紛為伯恩斯坦端出精采樂季菜色。另一方面,倫敦交響迎回賽門.拉圖自是盛事,但誰能繼柯林.戴維士爵士之後成為英倫樂壇盟主?而美國樂團中幾位新生代指揮也已站穩定位,未來能否突破外在環境困局,值得觀察。
甫於今年元旦舉行的樂壇盛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馬上就成為熱騰騰的《杜達美維也納愛樂2017維也納新年音樂會》CD專輯,讓樂迷可以品味熱情的杜達美如何與老牌優雅的維也納愛樂共舞。除了必有的理查.史特勞斯,這次的音樂會也加入了八首新曲目,樂迷可以驚喜地發現,杜達美的加入並未讓這擁有悠長歷史的樂團崩解,反而別具一番生氣。
連續幾個交響樂團對外公告下屆音樂總監與指揮後,令眾人難以置信,這些陌生的名字有的從未與樂團公開合作,有的媒體幾乎沒聽過,更在樂迷閱歷之外。 環顧古典樂界,新銳指揮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頭來,這些不到四十歲的新興指揮們,不乏音樂世家出身,更有幾位是當代重要指揮家之子,不僅贏得各項國際大賽,更準備接下各國大團,並在二○○八到二○一○年樂季大展身手。 為預測明日之星,本刊特別舉辦票選活動,從台灣地區具有影像、錄音與相關資料的條件允許之下,以四十歲以下作標準,選出六位菁英作為候選對象進行票選。當然,新銳指揮決不只如此,才器能力或許超過六位,但無法搜尋完整影音者,為了公正,僅能列入遺珠之憾,只作簡單介紹。 這些稚嫩的臉龐、羞澀的笑容、操著南美洲口音、戴著近視眼鏡加上小捲捲頭,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和能力呢?在投票前,先一起拿著放大鏡找一找吧! 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 36歲,1972年出生於莫斯科 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的父親是同樣身為指揮家的米凱爾.尤洛夫斯基(Mikhail Jurowski),從小就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在家鄉莫斯科音樂學院(Music College of the Moscow Conservatory)完成基礎音樂訓練,在一九九○年舉家遷往德國之後,他持續在德勒斯登與柏林接受高中的音樂課程,師從名指揮家、柏林歌劇院音樂總監羅特(Rolf Reuter),並與俄羅斯鋼琴家史凱金(Semion Skigin)學習聲樂指導課程。一九九五年,二十三歲的尤洛夫斯基在威斯福特慶典(Wexford Festival)中指揮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歌劇《五月的夜晚》May Night,開始受到國際矚目,同年在皇家歌劇院柯芬園演出威爾第歌劇《納布果》Nabucco,讓他大放異彩。許多知名的歌劇院也紛紛與他合作,如皇家歌劇院柯芬園、巴黎巴士底歌劇院、威爾斯國家歌劇院、德勒斯登歌劇院等
票選指揮星光幫,本刊特邀張己任、歐頭、王世強、李勤一、林采韻、施迪文六位長期觀察古典音樂界動向、具有相當音樂專業及指揮家等身分者擔任評鑑團成員,依據「台風」、「外型」、「親和力」、「台灣熟悉度」、「樂曲詮釋」、「樂團掌握」、「未來發展潛力」、「整體表現排名」共八個不同項目給分,將結果製圖分析,讓整體排名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現。在得知結果前,不妨先聽聽評審團們怎麼說!
鄰家男孩 哈汀 奪魁 小捲捲 尤洛夫斯基 摘榜眼 青春無敵 杜達美 獲季軍
美國各大龍頭樂團近年吹起首席指揮和藝術總監換人風,不過到現在也差不多大勢底定,接下來就看新任指揮如何帶領樂團「振興經濟」!今年新樂季中,貝多芬仍是重量級曲目,九首交響曲演透透;被看好實力可挺進「美國五大」的舊金山愛樂,連續三週的「馬勒音樂節」可說質美價優;而浦羅柯菲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今年也突然竄紅,不知道是否是因為這正是當紅大陸年輕演奏家王羽佳的主打曲目。
美國的經濟風暴仍未過去,也讓各大樂團莫不費心突破逆境,從新樂季的企畫、曲目、演出邀約的音樂家均可見端倪,也有少數玩出新意。英國各大團則仍靠俄系指揮與俄系曲目撐場面,還有永遠不敗的貝多芬!
身兼作曲強打當代 薩洛能vs.洛杉磯愛樂 洛杉磯愛樂成立於一九一九年,大本營位於加州好萊塢影藝重鎮,正常樂季演出於迪士尼音樂廳、夏日樂季則在好萊塢碗型劇院。歷屆音樂總監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師,分為是羅瑟威爾(Walter Henry Rothwell,任期1919到1927年)、舒尼渥特(Georg Schnevoigt,任期1927到1929年)、羅定辛斯基(Artur Rodziński,任期1929到1933年)、克倫培勒(任期1933到1939年)、華倫斯坦(Alfred Wallenstein,任期1943到1956年)、貝紐姆(Eduard van Beinum,任期1956到1959年)、祖賓梅塔(任期1962到1978年)、朱里尼(任期1978到1984年)、普烈文(任期1985到1989年)、薩洛能(Esa-Pekka Salonen,任期1992到2009年)。 一九九二年在來自芬蘭的第十任總監薩洛能帶領之下,洛杉磯愛樂大量演出當代作曲家的新曲包括像薩洛能作品《螺旋》Helix,甚至結合影像推出Tristan Project,薩洛能的風格充滿好萊塢熱情。音樂無論速度或強弱都呈現高度戲劇反差,也因此大幅拉高樂團的藝術地位,無論聲望與活力都逐漸淩駕紐愛、費城、波士頓等老牌美國五大樂團之上。 為了讓自己有更時間作曲,薩洛能將於二○○九年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