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紅指揮家杜達美將首度訪台演出。(AP 提供)
音樂

馬勒與伯恩斯坦 在杜達美手中閃耀

杜達美首度訪台 率柏林愛樂演繹大師之作

十一月,歐美當紅的指揮家杜達美終於首度造訪台灣,並率領古典樂天團柏林愛樂初次光臨高雄,參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開幕季演出。在這場音樂會中,特選了馬勒與伯恩斯坦的作品,這兩位都兼有作曲家和指揮家雙重身分,都是猶太人,且都曾在紐約、維也納大展長才。杜達美與柏林愛樂將如何演繹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與伯恩斯坦的《管絃樂嬉遊曲》?相信樂迷都十分期待!

十一月,歐美當紅的指揮家杜達美終於首度造訪台灣,並率領古典樂天團柏林愛樂初次光臨高雄,參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開幕季演出。在這場音樂會中,特選了馬勒與伯恩斯坦的作品,這兩位都兼有作曲家和指揮家雙重身分,都是猶太人,且都曾在紐約、維也納大展長才。杜達美與柏林愛樂將如何演繹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與伯恩斯坦的《管絃樂嬉遊曲》?相信樂迷都十分期待!

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指揮:杜達美

11/11  19:30   11/13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11/14  19:0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INFO  02-66369168

柏林愛樂四重奏

11/12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27715676

帕胡德長笛四重奏與柏林愛樂好友們

11/15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25772568

這是明星指揮家杜達美首度來台,同時也是古典天團柏林愛樂初次到訪高雄。這絕對是衛武營歡慶開幕所端出來豐富精采的諸多節目中,最受古典樂迷矚目的一場演出,其音樂會門票如同流行演唱會一般,早早便已被搶購一空。然而,不同於流行音樂,古典音樂的核心畢竟在於作曲家和作品,不管有沒有搶到票,該是時候來認識一下,杜達美和柏林愛樂將要來高雄演奏些什麼作品了。

亦同亦異的兩位音樂家

作曲家、指揮家、猶太人、紐約、維也納。上述關鍵詞,會讓你想到誰?是古斯塔夫?還是雷歐納德?沒錯,這些正是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和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的共通點:兩人均兼有作曲家和指揮家雙重身分,兩人都是猶太人,且都曾在上述兩座重要城市大展長才、發光發熱。這些有趣的巧合,讓伯恩斯坦自詡為馬勒再世。但在這些巧合之外,兩位音樂家當然還是很不一樣:生於奧地利帝國的馬勒,先在維也納宮廷歌劇院達到指揮生涯的最高峰,後才轉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生於美國的伯恩斯坦則是在開創了紐約愛樂的黃金時代之後,才將重心移往歐洲,和維也納愛樂保持密切的合作;兩位音樂家對自己的猶太身分亦有著大不相同的感受。此外,因為年代遠近不同,今日我們已無法真正認識指揮家馬勒,卻能透過無數影音作品體驗伯恩斯坦的指揮藝術;相對地,馬勒的作品現已成為音樂會上的常客,作曲家伯恩斯坦則尚未獲得足夠的理解與重視。

今日,馬勒交響曲在世界各地的交響音樂會上,常是最受歡迎的重點曲目,能有如此豐碩的成果,伯恩斯坦功不可沒。馬勒生前主要以指揮家的身分聞名於世,作品雖非沒沒無聞,但也稱不上流傳廣遠。這樣的情況維持了數十年,直到一九六○年代才有了巨大的改變:藉慶祝馬勒百歲冥誕的機會,伯恩斯坦指揮錄製了第一套馬勒交響曲全集,同時開始不遺餘力地推廣馬勒的音樂;一股馬勒風潮就此延燒全美,後更慢慢擴展至全世界。

屬於他們的時代已來臨

杜達美和柏林愛樂的衛武營音樂會,便將演出馬勒和伯恩斯坦的作品。首先登場的將是伯恩斯坦於一九八○年創作的《管絃樂嬉遊曲》:為慶祝波士頓交響樂團創團一百周年,伯恩斯坦巧妙地以代表「波士頓」(Boston)和「一百周年」(Centenary)的B音和C音為核心音,設計出八個短小精練、風格互異的樂章。

音樂會下半場安排的是馬勒極受歡迎的《第五號交響曲》。馬勒將作品的五個樂章劃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含標示為「葬禮進行曲」的第一樂章及「暴風雨般」的第二樂章,前者由著名的獨奏小號「號召」(Appell)開啟,後者爆發驚人的狂熱力量,是這首交響曲的「主要樂章」(Hauptsatz)。第二部分是個長大的詼諧曲,馬勒特別在這個樂章安排首席法國號手擔任「必備法國號」(Corno obligato),讓他在多個段落裡擔綱獨奏。第三部分由稍慢板和輪旋終曲組成,前者是馬勒送給妻子愛爾瑪(Alma Mahler,1879-1964)的愛情宣言,後者充分展現馬勒精湛的對位技法,並以樂觀正向的狂歡結束樂曲。

「我的時代終將來臨。」這是馬勒充滿自信的著名預言。自馬勒出生百周年的一九六○年起,這項預言終於在伯恩斯坦和其他支持者的努力下,逐步實現。今年,為歡慶伯恩斯坦的百歲冥誕,世界各地爭相演出他的作品;惟願這能幫助世人重新認識其作品,讓作曲家伯恩斯坦也迎來屬於他的時代。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柏林愛樂兩場室內樂  同步展藝

柏林愛樂此次訪台,除了台北和高雄的三場交響音樂會之外,也特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安排了兩場陣容堅強的室內樂之夜。十二日登場的是柏林愛樂四重奏,此享有「頂尖之四」稱號的絃樂四重奏天團,是由樂團首席史塔布拉瓦(Daniel Stabrawa)和其他三位傑出團員(其中兩位為聲部首席)共同組成,這次他們將帶來三首不同時代的經典作品。海頓的《日出》Sonnenaufgang因開場時第一小提琴在掛留的和弦上奏出上行主題而得名。舒伯特第十三號四重奏之所以被稱為《羅莎蒙》Rosamunde,是因為第二樂章的主題引用自他為同名戲劇譜寫的配樂。德佛札克的《美國》American是作曲家旅居美國時所創作,展現他對美國的印象與思鄉的心情。

十五日的音樂會則由帕胡德(Emmanuel Pahud)領軍,這位聞名國際的長笛獨奏家自廿二歲起即擔任柏林愛樂長笛首席,這次他將和三位柏林愛樂的絃樂演奏家組成長笛四重奏,帶來四首作品。莫札特共創作了四首長笛四重奏,這次將要演奏的是其中的D大調第一號和C大調第三號。六首絃樂奏鳴曲是歌劇大師羅西尼十二歲時的創作,這次將挑選其中的A大調第二號,改編給長笛四重奏來演奏。這場音樂會同樣以德佛札克的《美國》做為壓軸曲目,樂迷朋友不妨兩場都聽聽看,看是原汁原味的《美國》動聽,還是改編給長笛四重奏的版本感人!(張皓閔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