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奔
-
戲劇
問號不斷做文章,卻成裝飾一場?
導演以影像及聲音,提出了許多問號,如:這個動作的名稱是否政治正確?這個動作的深層結構和權力有什麼關係?問題是,舞台上體制內的演員,並不真參與問題,自成一個封閉世界,舞台下體制內的榮念曾,欲言又止,完全上不了體制外的梁山,眾多問號成了裝飾,倒形成了一種分裂、壓抑的劇場氛圍。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進念.二十面體《夜奔》
說香港進念.二十面體對港台卅年來的現代劇場影響深遠,絕不為過。他們除了戲劇上的多種實驗路向,更積極參與文化政策,扮演反對者、干預者的角色。 近年來,進念主要演出包括政治批判劇場、巨星演唱會,還有以傳統戲曲為根柢的實驗表演,令人隔岸豔羨。這次的《夜奔》便是後者的終結篇,從香港藝術節、上 海世博、一路演到了台灣。主演的是江蘇崑劇院院長柯軍和他的年輕學生楊陽,這就先保證了技藝的品質。但榮念曾是不甘心只在戲劇框架內做實驗的。林沖反叛不 義的體制,奔向另一個體制,在榮念曾手裡必能處理成絕佳的政治與個人生命隱喻。 榮念曾善於提問,有時由於太善於提問了,反而觀眾只 記得排山倒海而來的問題,而忘了去想答案。不過,或許正由於他旨在提問,所以沒有那種讓傳統和現代搓湯圓聯誼的美滿假象。和台灣盛行的戲曲改革迥異,這齣 戲的目的絕不是(或絕不只是)傳統戲曲如何現代化的問題。舞台上以清唱或現代服裝反襯出的崑曲美感,在所有聲音、空間、文本交互錯位作用下,可以產生複雜 的感知輻射。元素精簡,卻意韻複雜,這也是愈來愈好大喜功的台灣劇場可以思索借鏡的。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林沖為何《夜奔》? 叩問個體的體制出走
香港導演榮念曾 崑劇中「實驗中國傳統」
香港導演榮念曾製作實驗戲曲《夜奔》一個選擇從體制出走的人,心中所思所想為何?一個崑劇演員,又如何面對面對個人生涯與藝術傳承的兩難?《夜奔》由三名演員:柯軍、楊陽與來自香港的楊永德,交互演出「林沖」、守在台邊六百年的「檢場」、以至「演員自己」等不同角色,在今年的香港藝術節中首演。
-
專輯(一)
拔足夜逃,新舊間探舞路
逃亡成為《夜奔》作品的主題與背景,若說逃亡是一場旅程,在旅程當中勢必充滿了對過去的記憶、悔恨,對現況的恐懼,以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甚至憤怒,這都是林原上在與舞者工作時藉以想像、發展的材料,也是他企圖在舞台上呈現的氛圍──在危險中奔逃的不確定、柳暗花明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