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欣
-
戲曲
精煉「戲肉」重登舞台 內台戲經典點染新意
需連演十天的內台歌仔戲經典劇目《王昭君》,要如何精煉才能成為一下午或一晚能演完的作品?薪傳歌仔戲劇團將於二○二一年將推出的《昭君.丹青怨》,是人間國寶廖瓊枝老師自內台戲時期便念念不忘的劇目。擔綱編劇的蔡欣欣教授語重心長地說:「這是廖老師一直希望能夠圓的一個夢。」這個夢,是恢復內台歌仔戲時的榮景,讓觀眾看見當年的風華,同時希望能「以戲帶功」,給演員們充足的磨練。
-
企畫特輯 Special
傳承小戲展多元 見異同中拼創新
今年的亞太傳統藝術節首次以「戲曲」為主軸,以「展示戲曲發展徑路」為構思,以「小戲」與「偶戲」為策展主軸,分為「兩岸小戲匯演」、「亞太偶戲聯演」,及「當代戲曲精品」三個部分,並串連「104年資深藝人看家戲精華再現專案」與「美麗浙江、南戲源頭第九屆臺灣.浙江文化節」一起展演,讓觀眾從採茶戲、車鼓戲、本地歌仔、傀儡戲、皮影戲與布袋戲等同台競演中,看到戲曲從傳統到創新等異同發展的繽紛多樣!
-
戲曲新訊 華人歌仔戲創作藝術節 開鑼拚戲囉!
唐美雲、廖瓊枝新詮老戲 透視三地創作實力
「什麼是歌仔戲的本體?」二○○六「華人歌仔戲創作藝術節」邀請台北、廈門、新加坡三地的歌仔戲團,針對「古戲新詮」進行創作,戲後並安排論壇講座,讓演出和學術研討結合,共同探索歌仔戲的傳統為何。藝術總監蔡欣欣表示,兩岸三地歌仔戲交流,源起於一九九五年在台北舉辦的「海峽兩岸歌仔戲研討會」,十年來由不同城市輪流承辦,今年首度採用「指定命題」形式,讓參與團隊針對同一題目進行對話。 今年藝術節陣仗不小,廈門歌仔戲團派出近七十人的龐大陣容,新加坡則有福建公會薌劇團、新加坡戲曲學院近五十人來台交流;台灣由唐美雲歌仔戲團打頭陣,演出改編自《宋宮祕史貍貓換太子》的《金水橋畔》,將外台十本大戲濃縮為一晚演出,唐美雲和七十二歲高齡的廖瓊枝再度攜手。另外推出十二場「實驗小戲」,以歌仔戲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為實驗主體,邀請明華園天字團、春風歌劇團、陳美雲歌仔戲團,以及結合歌仔戲與偶戲的納豆劇團,實驗劇場拼台呈現。(廖俊逞)
-
座談會
文化轉型!表演藝術向前行?
作為表演藝術類的專業雜誌,在主管機關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即將轉變為財團法人的前景下,《表演藝術》要如何定位自己的未來可能?於迎接十週年社慶之際,本刊特地邀請多位包括立委、文化評論者、表演藝術工作者等關心本刊的人士,進行一次深度的座談,經由大家熱烈討論,提示了本刊所必須正視的行銷通路問題,以及未來在政府BOT的大趨勢下,本刊可能面對的存續狀況。
-
台前幕後
好一個狂放天才的朝代!
《貞》劇的劇本的確有待商榷,原作或許不是選擇了最好的素材。但是,《貞》劇新編的舞台場面、程式動作與唱腔編曲,卻是令人大開眼界;對於尋求京劇現代化的觀衆與創作者來說,觀賞《貞觀盛事》的演出,其實是一次相當有趣的觀摩。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卸卻人情包袱
在講究人情倫理的戲曲界,常是創作者、評論者「一家親」,爲了傳統戲曲未來的發展,創作者和評論者皆努力關注作品的「當代」意義。
-
座談會
藝文沙龍裡品「戲」論「曲」
由現代戲曲協會主辦的週末傳統戲曲劇評會,自今年四月起,計畫以一年的時間,在現代感十足的咖啡館裡公開評戲,開放聽衆參與。十二齣戲、十二次評述,希望在傳統戲曲界激盪出各種回音。
-
回想與回響 Echo
《徐九經升官記》觀衆回響
由復興劇團演出的《徐九經升官記》十一月二十八到三十日在國家劇院引起觀衆的熱烈反應,已定於本月七到九日加演三場。本刊搜集了一些現場觀衆意見,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