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巴黎市立劇院

相關文章 10 篇
  • Shechter II 參與巴黎市立劇院 「團結聖誕」公益藝文活動。
    巴黎

    巴黎市立劇院持續與觀眾密切互動

    疫情緊繃,法國藝文場所仍維持關閉,巴黎市立劇院把節目改成現場演出、透過社群媒體直播,加上一系列公益藝文服務,是法國極少數仍與觀眾保持密切互動的劇院。

    文字|楊宜霖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庫索莫與他的長冠八哥》運用簡易的物件操演,於光影變化間建構場景、時事背景等,並且讓現場音樂演出及伴奏烘托敘事。
    親子

    楊宜霖《庫索莫與他的長冠八哥》 藉由難民題材 與孩子們分享人權思索

    由旅法劇場工作者楊宜霖編導的《庫索莫與他的長冠八哥》,述說一位逃往澳洲的印尼難民庫索莫與他的長冠八哥「天天」的故事,在光影變化間建構場景、時事背景等,並且讓現場音樂演出及伴奏烘托敘事,由此探討人性價值與人權議題。不同於一般兒童劇對兒童觀眾傳達直線而刻板的敘事觀點,楊宜霖透過開放式的解讀,來與孩子們對話、討論,啟動思索。

    文字|吳岳霖、Bruce Clarke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圍城》中「瘟疫」與「愛」此消彼長之過程,以現代手法精采詮釋了經典劇本。
    戲劇

    地的裂口,愛的勇氣

    此地獄自地底翻起的意象在劇情推進間不斷堆疊,使得劇中情人之間大量詩化的柔情話語更加濃郁,於是堅定不移的愛形成反抗的力量,隱隱約約在「瘟疫」的魔掌中逐漸顯露且貫穿全劇,成為逆轉與解救的主因,當迪亞哥直面「死亡」說出我不恐懼,並犧牲維多利亞以換取整個城市的自由時,「死亡」隨即退卻,能力削弱,眾人得以走向希望

    文字|陳元棠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 法國劇場導演德馬西-莫塔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劇場導演德馬西-莫塔 人性手法 創造現代的奇幻寓言

    卅一歲就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國家戲劇中心總監,劇場導演艾曼紐.德馬西-莫塔接掌巴黎市立劇院以來,即以多項計畫鞏固了該院多元、國際化的風格,更改編許多廿世紀經典劇作,企圖打造一套市立劇院的定目劇,即將訪台演出的《犀牛》就是其中之一。尤涅斯柯的《犀牛》是荒謬劇經典之一,但德馬西-莫塔的新版卻刻意淡化了荒謬語言製造的喜劇效果,而強調出人物內心的不安與惶恐,企圖用人性化的手法烘托出劇作家筆下對於存在的困惑。

    文字|王世偉、Jean-Louis Fernandez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臺中國家歌劇院《犀牛》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開幕迎來了許多世界知名的演出,而其中最讓我期待的節目便是由法國巴黎市立劇院原裝來台演出的《犀牛》,《犀牛》是法國荒謬劇場大師尤涅斯柯的作品,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劇作之一,他的劇本讀來有一種韻味,出其不意的情節也吸引著我迫不及待地繼續往下閱讀。《犀牛》即便是二戰前後的作品,在個人主義當道的現代卻依舊能發人深省的原因大概是,在追求不一樣的同時,每個人卻又往同一個目標走去,不管是在金錢、權力、地位面前,皆無人能抗拒變成犀牛。非常期待能十一月一睹德馬西-莫塔導演版本的《犀牛》!

    文字|黃筱媛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導演帶著這一家人到舞台底部的廂型升降梯處,一起降到劇場下層去參觀。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導演手法簡潔大氣 深邃幽微再探經典 看巴黎市立劇院復排版《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

    義大利劇作家皮藍德婁的《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是現代劇場的經典,雖然首演距今已超過九十年,但其探索劇場真實與虛幻的主題卻歷久彌新。巴黎市立劇院總監德摩西-莫塔在今年一月復排此劇,將十四年前版本搬上舞台,由前輩導演薛侯的愛將擔綱主演。德摩西-莫塔不特別強調視覺驚豔,而是從大處著手,於細部順勢導入個人新的詮釋以簡單,在最小的改動範圍內,讓一齣觀眾已熟知的現代經典,從戲裡到戲外都具有更豐富的意涵。

    文字|羅仕龍、Jean-Louis Fernandez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台灣】 國際城市「表演藝術暨創意產業」研討會一月展開

    由 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主辦的國際城市「表演藝術暨創意產業」研討會,將於1月5日登場,此次以「十城十美」為題的研討會,匯集了來自台北、高雄、上 海、北京、首爾、香港、雪梨、格拉茲等城市長期關注表演藝術與創意產業議題的人士,齊聚一堂發表專題演講,研討會將在1月11日到12日在台師大教育大樓 202國際會議廳舉行。另外並於1月5、6、12、13日舉行四場大師班,分別由美國國家戲劇獎得主Dr. Edward F. Emanuel、風之舞形舞團藝術總監吳義芳、奧地利格拉茲國際音樂學院教授Heimo Smola、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系主任鄭新文等擔任指導。詳情與報名可洽0918033960張小姐,或參活動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performing07,報名截止日為1月4日。(莊珮瑤) 湯皇珍邀請七人,自囚「瘋人船」激盪創作 行 動藝術家湯皇珍「以瘋癲為名之船我是他人」創作計畫,構想來源是對人生與藝術的思辯所採取的行為藝術。她邀請了舞評人鄒之牧、劇場編導林乃文、藝術行政 工作者詹淑齡、攝影錄像工作者韋啟美、視覺藝術系老師范宴暖與行動藝術家葉子啟,一起自囚在台南的鹽分地帶文化館,整整14天的自我放逐隔離,集體創作出 一個可以演出的文本。而今,展演的時候到了,這個「瘋人船」的創作成果,將在一月份登場。靜態的隔離期間相關紀錄於1月5日至31日間展出,創作出來的文 本則於1月12、19、26三日演出,地點都在台北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的「覓空間」。詳情可電洽02-23965505。(莊珮瑤) 2007NTSO 鋼琴協奏曲大賽得獎名單出爐 由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主辦的「2007 NTSO 鋼琴協奏曲大賽」,於去年12月8日假國台交霧峰演奏廳展開激戰。決賽共有六名競逐冠軍寶座,皆自小接受音樂教育的優秀學子,更是許多著名鋼琴大賽的優秀 得主。其中林亦凡、陳孜怡二人分別就讀於德國國立漢諾威音樂學院、Karlsruhe 音樂院碩士班;鄞蔚婷於師大音碩班畢業後,年底擬前往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文字|耿一偉、羅苑韶、本刊編輯部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 電影《悄悄告訴她》結束時,片尾用的正是讓導演阿莫多瓦感動淚流的作品《熱情馬祖卡》。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與碧娜‧鮑許一起存在……

    碧娜‧鮑許一直到今天都堅持不肯發行作品的DVD,萬一錯過了演出,我們只能夠靠著口耳相傳、有限的作品錄影帶、電視台的訪談、舞團的畫冊來一窺究竟:那傳說中積滿舞台的水與那隻肥碩癱在舞台上的河馬,到底是怎樣的舞作?

    文字|田國平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卡洛琳.卡爾森在巴黎市立劇院推出年度新作《內─外》。
    巴黎

    喝一碗「舞蹈」濃湯 卡洛琳.卡爾森的《內──外》

    四月中,卡洛琳.卡爾森在巴黎市立劇院推出年度新作《內─外》,舞蹈運用美國六〇年代著名歌手鲍伯狄倫的歌曲,並將部分歌詞與圖像投影,大小不同的布幕變化出不同的空間,而舞者優美流暢的動作更讓人體會舞蹈的詩意。

    文字|簡秀珍
    第68期 / 1998年08月號
  • 巴黎市立劇院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開巴黎地圖 看戲就在這裡!

    巴黎是歐陸的表演藝術重鎮,豐富多元的演出日日登場,但是入寶山要如何尋寶?本刊特別選出七個各具特色的重點劇院,讓你從古典看到前衛,入寶山絕不空手而回!

    文字|周伶芝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