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我們要革命!現在就要!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慕尼黑Spielart藝術節,去年於十月廿三日至十一月七日舉行,以「抗爭中的藝術」為主題,進行展覽、演出、研討會、參與式表演、講座放映,探討從二○一○年以來全球的各種危機,邀請全球藝術家參與,對當代藝術市場及藝術是否應具有社會功能進行批判和反思。知名的「里米尼紀錄」劇團、爭議性強的導演米羅.勞和他的IIPM均受邀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分鐘速寫
十大城市,探看德國
漢堡Hamburg 德國第一大港,第二大城,北德文化中心。易北河流經至此港寬水深,市中心內阿斯特湖週邊環繞頂級飯店、企業大樓,聖保利紅燈區為歐洲三大港市紅燈區。著名的藝文展演場所包括:漢堡港音樂劇廳、音樂廳(Musikhalle)、漢堡國家歌劇院、德意志劇院、漢堡美術館、漢堡歷史博物館、工藝博物館。 柏林Berlin 自一八七○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鐵血宰相俾斯麥即統一德意志帝國,柏林自此成為德國首都。二戰後柏林圍牆將東西德分成兩半,首都暫遷波昂,一九九○年東西德統一,國都重回柏林。柏林是德國第一大城,人口約四百萬人。市區綠地與河湖佔地三分之一,布蘭登堡門為主要地標。展演場所有柏林愛樂廳、國家歌劇院、德意志國家歌劇院、音樂劇廳、柏林音樂廳、德國古根漢美術館柏林分館、德意志歷史博物館。 慕尼黑Mnchen 德國第三大城,巴伐利亞邦首府,為前往阿爾卑斯山的出發點,也是通往奧地利與義大利的門戶。以慕尼黑啤酒節、職業足球、及BMW總部和博物館而馳名。建於十九世紀的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堪稱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歌劇院,國家歌劇院也座落於此。展覽場所有舊比納克美術館、新比納克美術館、比納克現代美術館、市立美術館、巴伐利亞國家博物館、慕尼黑市立博物館。 萊比錫Leipzig 德國商展大城,世紀聞名的博覽會城、書城、和音樂城,擁有興盛且歷史悠久的書籍出版業,萊比錫書展與法蘭克福書展兩者齊名。托瑪斯教堂以巴赫精心培養的托馬斯合唱團及巴赫的指揮而聞名,他創作的《馬太受難曲》等名曲均在此首演。此外尚有負盛名的萊比錫歌劇院、萊比錫音樂廳。展場有孟德爾頌之家及博物館、萊比錫美術館、巴赫博物館。 科隆Kln 古城科隆與萊茵河相伴近兩千年,城內留有羅馬帝國遺跡,如十二座建於十到十三世紀的羅馬式教堂。
-
其他分類
鞭炮聲外,咀嚼多情人間
過年多是娛樂大片,特來賺你口袋的壓歲錢,不過你也可以有另類選擇,充滿溫情的《小站》、尋訪人生感情過往的《愛情,不用尋找》,再加上充滿歷史省思的《慕尼黑》,保證你不會過完年,只覺得一場空!
-
編輯室
編輯室報告
《表演藝術》十月份推出試刊號後,我們得到不少回應,有鼓勵有建議,也有批評期許。 可預見的欠缺不足,怎麼避免和改進,正是我們推出試刊號想找尋的答案。每個人其實都有「要多麼好才算好」的理想境界,難的是怎麼在剛起步的時候就可以跨人那境界。這一本刊物,文化界已經等待多年,所以遲遲不見誕生,本來也因爲其事甚難,「聞者生畏」。《表演藝術》的同仁一個個已經做了過河卒子,除了使所有的辛苦嘗試都成爲進步的基礎外,也没有別的更好的安慰。我們期望繼續得到來自各方的指正和建議,使這個基礎更穩固。 這個月,日本的國寶級乾旦坂東玉三郎來台演出。我們特別就歌舞伎的形式和玉三郎的個人成就,作了專題介紹,希望能提供國人對這個獨特的東方演出藝術進一步的瞭解。 配合玉三郎的演出,我們也繼上期的「台北/慕尼黑」表演環境單元,推出「台北/東京」單元。在這些介紹中,我們一方面從對比看出台北的不足,但另一方面,也不難感覺到近年來台北民間劇場的活力。在許多您也許不曾聽見過的演出場地,許多年輕的演者舞者,正在熱切地摸索方向,嘗試新的形式。 專題單元的彼德胥坦新歌劇評介,是一篇力作。幾齣兒童演出的評論,則讓我們瞭解近來有些什麼演出是針對養成小朋友的表演品味而設計的。 「里程碑」上期的約翰凱吉紀念專輯廣受好評。這一期,我們留下篇幅紀念兩位地處中外,生死同年,今年都適逢五十忌辰的藝術大師:開創現代舞先河的俄裔舞蹈家弗金(Mikhail Fokine, 1880-1942),和淹貫多種藝術形式,以繁華始以苦修終的弘一大師(1880-1942)。 世間的藝術,是嘔心瀝血成就一件作品;世外的藝術,卻以肉身生命完成藝術的最高本然。弘一的作品有詞有曲,有法書有金石。但最震動我們的,是以生命完成的那部份。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慕尼黑的音樂環境
史無前例的一百七十人慕尼黑愛樂交響樂團即將在台演出,我們回顧了這個樂團的近百年歷史,也認識一下傳奇性的「絕不錄CD」的指揮大師傑利畢達克。慕尼黑這座以啤酒與音樂聞名的國際都會,充滿熱情的藝術與民俗氣息,也同時體現德意志民族追求紀律、精準、完美的精神。我們作了一場慕尼黑音樂環境的巡禮,希望也提供摸索中的台北一個借鏡。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走在慕尼黑的音樂天地中
出了慕尼黑機場到市區,高速公路兩旁夾道高高低低的樹,生意盎然。市區則街道寬廣,市容整齊,建築雄偉。古典與現代在這裏相互交融,真是一個美麗的城市! 慕尼黑面積三百一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一百三十萬人,是柏林、漢堡之後德國第三大城,也是德國南部巴伐利亞邦的首邑,位於北緯四十八度,相當於我國哈爾濱市之北,濱臨多瑙河支流的伊薩(Isar)河畔,距離阿爾卑斯山邊緣約五十公里。 慕尼黑是歐洲最重要的文化與藝術城市之一;它擁有五十多個博物館,私人畫廊三千家以上。音樂廳與歌劇院至少有七十座,其中由傑利畢達克領導的慕尼黑愛樂交響樂團及由達衛斯(Sir Colin Davis)指揮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Bayerischer Rundfunk)等,都是世界一流的樂團,演出時,往往一票難求。 慕尼黑是啤酒的故鄉,擁有六家啤酒廠,著名的「十月啤酒節」(Oktoberfest),源自1810年路易王儲(Kronprinz Ludwig)與德樂莎公主(Prinzessin Therese)的婚禮。自1811年至今,每年於德樂莎草場(Theresienwiese)均舉行爲期十六天的啤酒節,約有五百萬人次參加,一次可以喝掉四百萬公升的啤酒,同時有十幾個樂團現場演出,這是全世界最盛大的民俗活動。 慕尼黑──德文Mnchen,英文Munich,源自Munichen這個字,意思是「小傳道士」。1158年6月14日魏爾富(Welfen)家族的國王紅鬍子菲特烈.巴巴羅撒(Kaiser Friedrich Barbarossa)於奧古斯堡城(Augsburg)的「國會」,首次以「Munichen」之名,簽署一紙正式的文獻,以和解一場叔姪爭奪鹽商所必經之橋樑和市場的糾紛。國王巴巴羅撒的叔父──奧圖主教(Bischof Otto),也是福來興(Freising)區之主教,同意原有的勢力和產業,讓予其姪獅子亨利公爵(Herzog Heinrich der Lwe)。 亨利公爵拆了奧圖主教的橋樑,並在伊薩河前端造一座新橋,開闢一處市場,使成爲鹽商必經之地,繁榮地方。就在新造橋樑處已有墾荒者在此定居,他們是一羣小傳道士(Mnchen),並在瑪利安廣場南側建立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彼得教堂(Peterskir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戰火餘生錄 慕尼黑「官邸劇院」
慕尼黑人熱愛音樂,即使戰火連連,也不忘把劇院的一磚一瓦拆下保存。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音樂、啤酒、黑森林 慕尼黑國家歌劇院
慕尼黑曾經有機會成為世界歌劇之都,但,她錯過了華格納和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