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台灣文學劇場

相關文章 4 篇
  • 最後梨花與秀卿兩位女性的釋懷談論,共同搭著公車回去的留白,成了全劇最耐人尋味的時刻。
    新銳藝評 Review

    當語言成為最溫柔的利器

    語言扮演了關鍵性的元素,不僅生動自然,有時,也成為最溫柔的利器。所有角色對於關係立場的辯駁時而溫言暖語、時而直白尖銳。以對白暗諷取代肢體衝突,渲染出最緊繃的氛圍。並且在多數尖銳時刻摻雜了吳氏幽默,讓原本的緊繃情節也能莞爾一笑。

    文字|蔡侑霖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押解》場景發生在一輛舊時台鐵的平快車車廂上,在火車旅途中,菜鳥警察與老扒手展開一連串鬥智鬥法的攻防戰。
    戲劇

    火車上警匪鬥法 台灣社會小縮影 綠光劇團《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

    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系列的第三部《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改編自作家段彩華的短篇小說,場景發生在一輛舊時台鐵的平快車車廂上,描述一名警察得從高雄押解一名扒手到台北出庭聆訊,在火車旅途中,菜鳥警察與老扒手展開一連串鬥智鬥法的攻防戰。編劇吳念真將他對台灣現況的犀利觀察融入,他說火車車廂裡發生的種種,帶出一連串暗藏玄機的故事,如同「台灣社會的小縮影」。

    文字|廖俊逞、綠光劇團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 《蒙馬特遺書》這部邱妙津的遺著在台灣文壇、女同志間引起如傳奇般的迴響。
    焦點

    在劇場裡,一個共同閱讀的過程 「台灣文學劇場」系列

    在與原著工作的過程中,「台灣文學劇場」的五位導演都一致感受到面對一部文學作品、嘗試解讀它、進而轉化為劇場呈現的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這壓力可能來自於喜愛的作品、尊敬的作者,也可能來自讀者。

    文字|黃淑綾、白水
    第93期 / 2000年09月號
  • 在台灣,改編文學作品為戲劇文本早有前例,圖為林博秋改編張文環同名小說演出的《閹雞》(1943)。
    回想與回響 Echo

    繆斯女神漫步在劇場 看「台灣文學劇場」系列談文學作品的戲劇改編

    隨著戲劇觀念的改變,由文學改編而成的戲劇作品,部分改編者嘗試跳脫寫實主義舞台語言形式的束縛,企圖在劇場中藉由大量的肢體及各種語言形式,呈現出「在劇場中表演文學」、將氣質濃厚的「敘述語言」融入劇場的可能性。這種將文學語言在劇場中的變奏嘗試,在「台灣文學劇場」系列演出中,似乎成為一種共同努力的趨勢。

    文字|王友輝、石婉舜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