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思慧
-
焦點專題 Focus
過來人這麼說……
走過卅年,兩廳院的實驗劇場,曾經以「實驗」、「海闊天空」、「新點子」等系列名稱,讓許多表演藝術工作者展現才華、實現創意,他們曾是不畏虎的初生之犢,可能就是在這黑盒子裡起步,開展日後的劇場生涯。本刊特邀四位曾參與的劇場工作者,分享他們的回憶,與對此實驗系列的想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張詩盈 ╳ 女總統
她是張詩盈,以《父後七日》拿下台北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員;她在電影裡粉墨登場亮眼吸睛,電影導演王育麟盛讚她:「張詩盈的表演精準、用心、有力量,是個未來前途不可限量的演員!」。她也是張Winnie,在劇場裡搞笑深情性感可愛無所不行,連劇場頑童王嘉明都驚呼:「小心!!不要以為你可以抓住她!定義她!」。 無論影像或劇場,她的表演猶如她那招牌般爽朗直率的笑容,直擊你心。雖然Winnie曾經告別劇場放下表演,度過一段轉職上班族的生活,卻仍因為表演的光芒獲得獎項的肯定而又宿命般地回歸演員的身分。轉了一個彎,還是回到表演這條路,她笑稱卅歲左右這一連串的生命變化像是開啟一扇又一扇的門;最初雖然令人惶恐,但是推開了而立之年那扇厚重的門之後再回首,路上的障礙和疑惑全都化作綺麗風景,盡收在她骨碌碌轉動著的大眼睛裡。
-
藝@書
本月精選書摘:《單人表演》
由黑眼睛文化所出版的「劇場手邊書」系列,於去年底又推出三書,分別是林國源《詩的表演從波特萊爾出發》、楊莉莉《歐陸編劇新視野從莎侯特至維納韋爾》與杜思慧《單人表演》。作為國內表演藝術界唯一的專業刊物,本刊樂見此系列手邊書能引領更多人踏入藝術殿堂,深入欣賞表演;於是本期特選摘《單人表演》一書之第一章〈單人表演簡史〉,以饗讀者!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她的劇場,她思考,她創作——
正如本文中受訪的劇場編導馬照琪提到的:「放眼望去在台灣的劇場界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女性,但真正受重視的女性創作者卻往往不及男性,這背後的原因蠻值得玩味的。」的確值得玩味,為何這群熱愛劇場、在劇場中放射光芒的女人們,雖然沒有得到社會相對應有的「重視」,仍執著於思考與創作,為台灣劇場留下美麗深刻的軌跡?本刊特邀五位以不同創作風格與形式活躍於劇場的女子:杜思慧、戴君芳、賴淑雅、石佩玉與馬照琪,告訴我們,她們的思考,她們的創作。
-
舞蹈新訊
舞出心靈的私密慾望和騷動
作品充滿女性纖細特質,擅於營造妖嬈詭譎劇場氛圍的編舞家卓庭竹,今年邀請劇場編導杜思慧與旅德舞蹈家賴翠霜共同創作,以「成妖扮孽」為題,赤裸展陳每個人內心的私密慾望和現實生活的角力。卓庭竹說:「似乎在這規律的社會中,有特殊主張的人就代表著不好,非妖即孽,不被大眾所接受,在改變自己去符合規則的同時,卻同時喪失了自我的靈魂。」 三段舞作中,賴翠霜的《變形蟲》利用生活場景帶出心靈的無力及空虛感,穿著寬大西裝外套的上班族瑟縮在西裝的殼中,外表和內在看似兩人一體的連體嬰,卻時而融洽,時而對立,如人們在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意識般的迷失般,顯露對表象、命相及宿命的盲從。卓庭竹《出竅》以台上一群同樣造型的藏鏡人,在巨大斗篷下,呈現靈魂在身體軀殼中的慾望與騷動,彼此激烈的牽制隱喻內心慾望與現實環境的抗爭,一探他人無法窺視的真實。杜思慧《HOP-HOP》則讓夢與現實共存,一場現實發生的車禍與夢裡的動物世界看似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但卻有共同的情感糾葛,外遇、爭吵、孤獨等情節,將虛擬舞台和現實人生巧妙連結。(廖俊逞)
-
戲劇 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人.偶.嘉年華 撞擊「操控美學」
「偶」的創意運用已經成為新的小劇場美學風潮,今年在牯嶺街舉辦的「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節」就以「偶」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德、英、台的六個表演團隊,展開長達一整月的「人偶嘉年華會」活動,以演出、教學工作坊、展覽活動,多方面談討人偶之間的「操控」關係。
-
台北
「海闊天空」末世紀,實驗劇展新出發
隨著今年十至十二月的「海闊天空實驗劇展」結束後,「海闊天空」一詞將正式走入歷史,明年起兩廳院將會對此實驗性的劇(舞)展有一番變革,除了換個新名字外,也將採取「主題性」劇(舞)展的規畫、邀請資深編導參與等等可能的新做法。
-
台前幕後
戀曲一九九八
此次實驗劇展三齣戲的內容,都將討論的問題回歸到人身上,這是相當可喜的現象,台灣也終於可以好好看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