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工業藝術祭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劇場,回應「公共」的7道歷史切片
劇場如何與「公共」產生連結?本文透過「近代劇場的7道歷史切片」,從行動劇場、閒置空間、文創園區、身體解放、藝術工程、部落尋根、文化治理等關鍵字,提供大家思索劇場公共性的可能方向。
-
現象視察
台灣↔國際「實驗聲響」風景
這一篇文章以回溯方式簡介五年來台灣實驗噪音/聲響樂界的概況。內容將提到許多參與的人,但完全沒有「造神」的意味:只是想揭示「創作」不是一種特權,毎個人都可以是創作者,「藝術家」不是一個冠冕。一個社會有越多創意的人,整個藝文生態將更豐富、健全,在台灣本土才更容易剌激出眞正國際級的大師。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不良的體制中卯力幹起 從四流巨星藝術節談起
「小劇場的演出,說穿了,在這個城市的意義中,雖然的確是一種「靈光乍現」的浮光掠影但是若我們能替小劇場的改革意識,在個個作品中找到其潛伏的方位,樹立一個長期的戰爭型態,形成一個亞洲海洋國家視野的劇場文化。諸此種種,方是小劇場要卯力幹起所應鎖定的目標。」
-
特別企畫 Feature
「破爛」不只做為一個形容詞……
去年九月八日至十日,破爛生活節「後工業藝術祭」在板橋啤酒廠拆除前夕,邀請了來自法、德、瑞、日等國與台灣部分的地下藝術團體在廠內演出。演出團體大量使用高分貝的「噪音」於節目當中,另外還有部分演出人員以動作或言語向觀衆挑釁,三個晚上的演出雖然已經落幕。藝術祭當中的表演至今還在部分「地下」及「地上」觀衆之間引起討論。
-
台北(地下)
顚覆一個「破爛」的台北? 破爛生活節「後工業藝術祭」
充滿「質樸」、「即興」意味的「台北破爛節」,去年在永和河濱公園,以河堤為佈景,月兒當燈光,連續了數夜的克難演出。今年九月,「台北破爛節」的主辦者吳中瑋、地下藝術工作者林其蔚和李疾合力在台北再度推出「破爛生活節『後工業藝術祭』」,這一回,有八個國外團體加入,使得破爛節星光閃閃,充滿「國際交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