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曲
-
音樂
聲音啟動了,聽眾在哪裡?
現代劇場在台灣的發展時間遠遠短於現代音樂,但是現代劇場已經培養出廣大的觀眾群,反觀台灣的現代音樂即便同在音樂圈,也仍是極小眾藝術。「啟動台灣的聲音」雖然票房不盡理想,仍然「啟動」了些許人的聽覺,值得再接再厲。
-
專題
戰勝命運的巨人
二次大戰德、英兩個敵對的陣營,在希特勒宣告死亡的廣播裡,這兩個國家不約而同地都以《英雄》交響曲來悼念與慶賀希特勒的逝世。今日「貝多芬」這個國際化的名字,早已不專屬於德國,其《合唱》交響曲更是國際重要慶典的首選之曲與會歌。這位一生與疾病抗戰的音樂巨人,永遠不向命運低頭,就像普羅米修斯,忍受痛苦,永遠帶給人們無限的光明與希望。
-
專題
進入大師殿堂的天梯
貝多芬作品的錄音大槪是古典錄音版本之冠,但是每位指揮家對貝多芬交響曲的詮釋都有不同的見解,加上過去浪漫式的詮釋方式與今日仿古樂流行下的新聲音,同一首樂曲卻讓聽者有天壤之別的感受,所以請聽聽指揮家如何談貝多芬的音樂。
-
專題
可左可右,普世尊崇
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處在西洋思想史上的啓蒙時代,所以他的音樂散發了與現實、命運抗爭的味道,而他的音樂更啓發後世追求自由與人道精神的理想,像是歌劇《費黛里奧》中的法國大革命。他也是日爾曼民族的榮耀,就如德國音樂家舒曼所說:「歌劇是屬於義大利、革命是法國、軍隊是英國,德國則是貝多芬」。
-
音樂
冷靜無情,駕馭馬勒的「龐然巨物」
簡文彬處理第六號的幽暗面,刺激而無憐憫之意,冷靜如金屬的色澤,甚至有著撕裂的快感。他帶著這股無情與化繁御簡,即使到了第四樂章,樂團有如進入延長賽的足球隊出現疲態,但他仍維持了樂曲的形貌不至鬆潰,直到定音鼓擊出所謂「命運的打擊」,才得以善終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