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音樂
-
焦點專題 Focus
取材自然 聲響的自我生成與消逝
或許有人會懷疑,如此就泛音結構「照抄」的音樂,究竟有何趣味。然而更深一層討論,如此產生的聲響卻挑戰將音樂視為旋律、節奏、和聲等「音樂元素」結合的傳統聆聽者。在頻譜樂派的觀念裡,其實音高、節奏、音色等以往被認為是各自獨立的音樂元素,都是可以互相置換的。而把聲音的生成與消逝當成是音樂結構的基礎,更是一種新的音樂的形式概念。
-
復刻選文 藝號人物People
潘德瑞茨基:新一代的作曲家並無法創新
被譽為「二十世紀的貝多芬」之現代作曲大師克里斯多夫.潘德瑞茨基(Kryzxtof Penderecki)於五月首度光臨台灣,親自指揮NSO演出他的作品。高齡七十五的潘德瑞茨基來台行程滿檔,本刊特地爭取到專訪機會,邀請台灣青年作曲家董昭民訪談大師,一談他的創作歷程與對當代音樂文化的看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獨家越洋專訪
蘿瑞.安德森:要是你「想成為上帝」,不妨來當藝術家
喜愛前衛音樂的樂迷,在翹首多年後,終於盼來了蘿瑞.安德森這位從一九八○年代就發光發熱、被視為「美國最有名的女性表演藝術家」。帶著作品《妄想》Delusion,台灣觀眾將首度有機會領略她現場表演的縱橫奇想與舞台魅力,趁此機會,本刊邀請舞評人鄒之牧越洋專訪,讓讀者先行體會這位前衛才女的丰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數位科技vs.劇場
數位DNA 為劇場鋪陳進化之路
結合數位科技的結果,使得劇場從以往對情節與角色的著重,往提升與擴大觀眾感官涉入的方向前進。不過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數位科技對劇場敘事或劇作的影響。如同電影的出現,讓二十世紀劇作出現類似蒙太奇甚至倒敘的寫作技巧。完全成長於網路世代的下一代劇作家,他們的語言表達與創作思維,自然會帶上數位時代的經驗。
-
爵士縱橫談
身入其境的局外人
拜倫的演奏精采絕倫 整體音樂強悍猛烈 他的風格多變 變幻莫測的身影 讓評論界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定位這個人
-
現代音樂盒
俄國的前衛音樂之父
德尼索夫的旋律充滿了歌唱性 在他的素淨配器當中 隱約傳達出一種宿命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