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
-
香港
疫後現場與線上同演成風 舞台版線上重演權益惹議
香港的現場表演陸續重啟,除了原本安排線上播放版本的演出,也有現場製作呈現,另有大型團隊探索舞台和線上演出雙線發展的可能性,如城市當代舞蹈團與香港話劇團。但將之前舊作的錄影搬到線上播出,其相應產生的版權問題也隨之浮現,包括原本表演者、使用音樂的授權範圍等。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大量資本介入 演藝市場翻新商業模式
在中國龐大而複雜的演藝生態中,民間表演相關團體以野蠻生長的方式,創造了真正的商業市場,如成「開心麻花」從自創的喜劇起家,延伸轉拍電影,讓自身價值從一億增至一百五十億人民幣。另一則是從物聯網業轉進演藝圈的「聚橙網」,以旗下的兒童演藝品牌「小橙堡」徵求加盟,為自己的兒童劇目及演出經驗尋求效益的極大化。資本的介入,讓中國演藝產業發展出令人瞠目的出奇模式。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去,還是不去劇場? 這是一個問題
透過Podcast、YouTube或FB粉絲頁,以現場連線將活動訊息拋給閱聽大眾,這種以宣傳與連結觀眾為目的的直播形式其實很早就開始了,但真正將演出內容直播給非原演出場館內的觀眾欣賞,要從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開始,後來英國劇院也趕上潮流,現今NT Live 已成為全球最成功的劇場直播品牌,甚至日本寶塚歌劇團也效法推出現場直播,以饗海外粉絲。但劇場直播會不會排擠掉劇場觀眾量?或是成為另一種藝術形式?都值得繼續觀察
-
專欄 Columns
期待媒體與文化「掛勾」
媒體應該是文化藝術活動的最佳推動者和層次的提升者。因爲,「傳播訊息」本來就是媒體的天職,而文化藝術的氣息、或是活動,都是最需傳播和推動的。公視文化類型的節目占一半以上;有些是本土的民情展現、有的是精緻藝術的展演、更有先進國家的文化藝術影片,形成一個豐富的、多元的、前衛的、傳統的、底層的、尖端的、本土的、世界的文化國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