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桑布伊

相關文章 7 篇
  • 交流音樂會最後,所有團隊上台合唱〈森谷地Verelruwan〉。
    焦點專題 Focus

    給島嶼和世界 我們共同的歌 交流音樂會與閉幕音樂會側記

    藝術節的舉辦,不只是為了呈現美好的音樂,透過共聚機會深刻交流,更是重要。因此VAF特地安排了「給島嶼和世界的歌台日交流音樂會」及「閉幕音樂會」。前者邀台灣原住民歌手桑布伊與日本的團隊、歌手同台,最後所有團隊上台高歌〈森谷地Verelruwan〉歌頌山林、感謝島嶼。後者則由上屆的客家歌手與下屆的高雄團隊接力呈現積累傳承,並邀剛出爐的大賽冠軍與世界級的史溫格歌手演出,為整個藝術節劃下美好的句點。

    文字|李秋玫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參與教育論談的各國代表合影。
    焦點專題 Focus

    以交流啟發靈感 學習中尋找可能 VAF的論壇、大師班與工作坊側記

    除了比賽與音樂會,VAF的活動還包含了論壇、講座、大師班與工作坊,讓參與者能互相交流經驗與心得,並展開豐富的學習體驗。這次的大師班邀來當代阿卡貝拉頂尖團隊「史溫格歌手」帶來講座與課程,在「國際阿卡貝拉教育論壇」中,則有來自台灣、日本、韓國、丹麥、美國等國的音樂教育者上台分享。而台灣原住民歌手桑布伊與日本民謠歌手木島ユタカ的工作坊,是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

    文字|李秋玫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年輕的桑布伊能發出悠遠的嗓音,他確信,那是「老人家借我的喉嚨」從塵封百年傳回他的身上。
    專題

    桑布伊 唱起部落的歌,就身在部落

    「藝術離我們很近,靈感觸手可及,在我們的周遭有很多的訊息,只待你有沒有用全身的感官去看到、聽到、發現到?」歌手桑布伊說,而引發他感受這一切的基底,仍是他從小成長的部落生活,那個山、那個河、那個海、那個蟲鳴鳥叫、那個星空下,大家圍起的那堆火就是他的信仰、他充電的方式與能量的來源。

    文字|李秋玫、劉振祥
    第315期 / 2019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文字傷舞 一切盡在舞中

    在兩廳院卅周年的場館內外活動夥伴時代的交流論壇、蔡振南的電影歌聲和林強的電音眾聲之後,迎向本刊的三百期之前,由平珩、陳樹熙、林奕華及林家文等四位經驗豐富、觀點獨到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從舞蹈、音樂、戲劇到技術管理等不同領域、角度,深入當前的製作現況、創作環境,他們的全新專欄於本月分隆重推出。而兩廳院「舞蹈秋天」的重頭戲雲門舞集《關於島嶼》亦會在本月底舉行世界首演。四十多年以來,雲門舞集作為台灣表演藝術界最重要團隊與先驅者之一,名聲享譽國際、足跡遍布全球,卻仍不停思索、深掘、扣問有關這塊土地、這片島嶼屬於我們的各種深意與感受,將其幻化為舞、吟唱成音,表現為不斷變革、力求突破的視覺意象,辯證著彼此的共同想像。 關於島嶼,林懷民在記者會上不願多說,淡淡地敘述著這個作品沒有指涉,微笑地告訴大家不要對號入座,這只是個在被海包圍的一方土地、一撮人們的樣貌,無論是快樂與悲傷、躊躇與桎梏、和解與衝突、無知與滿足,這就是一支舞。但是且看舞台上的時而掉落崩壞、時而爆裂飛散的字句,或是舞者們甩臂揚臀、跳躍奔馳的身軀,的確,編舞家已不用多說,因為他早說過「文字傷舞」,一切盡在舞中,不是嗎?關於「我是誰?」「誰是我?」或是更多他所關心、所擔憂 林懷民此次選擇和多位年輕藝術家包括甫入圍金馬獎的影像設計周東彥、名揚英國時尚圈的服裝設計詹朴,及今年金曲獎最佳專輯得主桑布伊合作,更像是藉由這個製作過程,試著與他們「對話」,從個別的「字句」組成接近集體的「文章」;放下書法,改將台灣作家筆下的詩文,以印刷體呈現,從獨立的塊狀至重疊混合的難分難解、字體細節的放大縮小、在舞台上變化多端的影像效果搭配舞者的身體動能,也創作出與過往完全不同的雲門美學,正如林懷民所說:「我很高興自己在七十歲時,還做跟以前完全不一樣的作品。」 NSO與影評人藍祖蔚攜手推出的「藍色電影院」和「總監電影院」系列音樂會,也讓我們有此機會深究、細查電影與音樂之間的曖昧關係從百年前放映機的噪音遮羞布,到互為依賴、彼此交融,不僅寄託寓意、暗示情節,更能前後呼應,甚至兩兩烘托而成為經典。各種由來和流轉,不管你只熟樂曲

    文字|黎家齊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桑布伊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年輕藝術家遇上林懷民之三 桑布伊:他讓我丟掉原本會的,去做簡單有力的事情

    他發掘我的潛能,讓我丟掉原本會的,去做簡單有力的事情。過程中有討論與磨合,因為誰都不知道老師要做什麼,或許他要透過我的聲音找他要的東西。創作通常都有主題、對象,這次是沒有主題的哼唱,非常辛苦。直到進錄音室,歌唱的核心都不明確,他只要我不要唱自己的創作、不要部落的歌,只要哼唱。

    文字|張慧慧、許斌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歌之版圖》中巨型投射的人文景象,特地以黑白影像呈現力道,搭配歌者劇場性十足的肢體表演,不訴悲情,卻以更大的情感滲透。
    音樂

    《歌之版圖》 藝術家們與土地的對話 澳洲黑臂章樂團 跨界吟詠自然謳歌

    來自澳洲的黑臂章樂團由澳洲原住民歌手與白人音樂家共同組成,這次訪台帶來的演出《歌之版圖》,創作核心來自於與土地的連結,集結澳洲各族裔歌手,以十一種原住民語言吟唱,將既有和新創的音樂混搭,投影與演出同時進行,時而清唱、時而加入樂器演奏,別具特色。此次演出並邀請台灣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桑布伊擔任客席,同台激盪與融合。

    文字|李秋玫、Sarah Walker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 泰武古謠傳唱,是近年原住民古謠復興中最受矚目的生力軍之一。
    焦點專題(二) Focus

    變奏一:古謠的再生 老欉新栽 唱出古謠新生命

    原住民的部落傳統股謠,承載了原住民生活、祭儀及文化,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遭逢無可避免的流失命運。但如同果樹老欉可以結出最甜美的果實,回頭探尋源頭,不管是在部落中教學傳唱,或是透過新穎編曲讓古謠呈現新風貌,古謠的重生,也讓原住民的音樂文化更添新生命!

    文字|黃婷儀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