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空間╳建築╳身體╳舞蹈 與包浩斯相遇
廿世紀初,原本專攻建築學的魯道夫.拉邦(Rudolf von Laban),開始對移動中的身體與空間的關係產生興趣。他前往德國慕尼黑,研究當時流行的表現主義舞蹈,並設計「拉邦舞譜」,將空間的概念引入當時只注重時間與步伐的舞蹈記錄方式。人們對舞蹈、身體和空間的認識,從此有了重大改變。 同一時期,沃特.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在德國威瑪擔任包浩斯(國立建築學院des Staatliches Bauhaus)的校長。包浩斯是一所結合建築、工藝、與藝術的學校,吸引跨學科人才湧入,從不同層面探究、重新界定人與空間的關係。 身體與空間、建築與舞蹈,自此不斷碰撞、詰問。我們將帶您紙上走訪「空間╳建築╳身體╳舞蹈」的國內外精采案例,看看兩方人馬激盪出何種燦亮的創作火花!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包浩斯劇場的前世今生
繼去年「與佛塞同步威廉.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今年臺北藝術節再度以「Play.包浩斯」動態裝置展,開拓觀眾對肢體與空間的多元思考。「Play.包浩斯」由德國德劭包浩斯基金會策劃,藝術總監托斯頓.布魯梅擔綱策展與導演,並由台灣旅歐舞者陳韻如擔綱編舞,將透過互動裝置、錄像、演出與文件展示,讓觀眾體驗包浩斯劇場顛覆傳統的現代主義精神。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托斯頓.布魯梅,為讀者介紹包浩斯劇場的「前世今生」與此次策展的概念。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Play.包浩斯」展覽
去年臺北藝術節舉辦了「與佛塞同步」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以多元媒材活潑生動地展示了歐洲 編舞大師威廉.佛塞對舞蹈的深層哲思。今年,臺北藝術節再接再厲,邀請德國德劭包浩斯基金會特別為台灣的觀眾打造了「Play.包浩斯」動態裝置展。表演 藝術展覽已經成為臺北藝術節最鮮明獨特的標幟了。 廿世紀初的現代舞思潮,尚在擺脫芭蕾說故事的起步階段,而向來崇尚理性思考的德國,則「不把人當人看」,深入探索人體及動作單純作為幾何構圖、造型、力量的運作等等,來開創美學的可能性。 「Play.包浩斯」將以各種互動裝置與表演,文獻和訪問影片,展現德國包浩斯自一九二○年代以來,對舞蹈、建築、設計等多方跨界溝通的思維和發展,再現包浩斯顛覆傳統的現代主義精神。 整個展覽的設計,恐怕連坐飛機到德國都看不到的。所以必看、必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化遠觀╱建築
建築新世紀 成熟內斂又「悶騷」
德國當代建築一如他們生產的頂級汽車和精密儀器,展現出精準可靠的實用面。如今在設計上又加入上面幾個特殊方向的考量,身在德國環顧週遭的新建築環境,你會感受到一股成熟、高工業水準、卻又內斂、偶而帶點「悶騷」的特殊建築氛圍。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化遠觀╱藝術
視覺藝術 推動文明的無限力量
自二次世界大戰以降,德國的現代藝術,承襲德國表現主義與包浩斯(Bauhaus)以來的風格特質,在理性堅韌的外衣下,蔓延著自我省思氛圍的氣息,它通過各式各樣的創作表現手法,從「向歷史再反省」的角度,碰觸官方亟欲遮掩的傷痛,其前仆後繼的批判精神,在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後達到頂點。
-
專題報導 Feature
五彩繽紛的想像國度──第一屆牛耳國際兒童藝術節
童年的獻禮 我們都曾經有過童年有過自己小小的夢想小小的快樂與悲傷在這多慶典的季節這是你的禮物《無鳥國》是「鞋子兒童劇場」給你的年度大戲《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音樂故事》是國內的音樂家們給你的雙十賀禮《牛耳國際兒童藝術節》是來自世界各地表演團體的秋日禮讚我們都曾經有過童年而且,這是多慶典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