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愛芭蕾舞。」──胚芽谷少年芭蕾舞團的《動物狂歡節》(牛耳藝術經紀公司 提供)
專題報導 Feature 兒童表演

五彩繽紛的想像國度──第一屆牛耳國際兒童藝術節

童年的獻禮

我們都曾經有過童年有過自己小小的夢想小小的快樂與悲傷在這多慶典的季節這是你的禮物《無鳥國》是「鞋子兒童劇場」給你的年度大戲《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音樂故事》是國內的音樂家們給你的雙十賀禮《牛耳國際兒童藝術節》是來自世界各地表演團體的秋日禮讚我們都曾經有過童年而且,這是多慶典的季節──    

童年的獻禮

我們都曾經有過童年有過自己小小的夢想小小的快樂與悲傷在這多慶典的季節這是你的禮物《無鳥國》是「鞋子兒童劇場」給你的年度大戲《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音樂故事》是國內的音樂家們給你的雙十賀禮《牛耳國際兒童藝術節》是來自世界各地表演團體的秋日禮讚我們都曾經有過童年而且,這是多慶典的季節──    

「爸爸,那隻紅色的大怪怪是什麽?」「不知道。」「啊!我知道了。──」──孩子永遠會「知道」,憑了他的想像。

孩子是想像世界的天使,飛躍在成人爲他們搭起的天幕裏,好奇地四處觀察與探尋。他們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一畦悉心澆灌的園地,能自由地表達、成長、學習如何欣賞藝術與培養生活的趣味。

在今年的七月到九月間,第一屆「牛耳國際兒童藝術節」爲台北到屏東的孩子們帶來了美國、俄羅斯、匈牙利、西班牙與芬蘭的節目。他們在十四個場地所做的三十六個場次演出,打破了國内「夏季是表演淡季」的成見(歐美的許多藝術節反都集中在夏季舉行)。策劃兒童藝術節的節目,需要花比別的節目更大的心思,因爲除了要讓孩子們又玩得高興又從遊戲中學習之外,還要兼顧現場的家長們也能同樂。由現場的熱烈反應看來,真正具有教育與娛樂雙向功能的精緻藝術,其豐富的色彩、音樂、設計、表情與肢體語彙,已成功地跨越了年齡差異及語言障礙的鴻溝,達成了劇場的溝通功能。

一般觀衆最喜歡的是娛樂性高的〈胡桃鉗傳奇〉,由具有五十年歷史的「匈牙利國家人偶劇團」擔任演出。他們以「音樂默劇」的手法,結合了特技黑光皮影人偶等多媒體的運用。這樣呈現的柴可夫斯基,可能對學齡前與低年級的小觀衆稍嫌抽象艱澀,頗需家長的耐心講解。不過,孩子是愛看默劇的,而成人並無法測度他們究竟懂了多少。另一個也深受歡迎的是美國的「億默國」(Imago),淋漓盡至的面具藝術所舞動出逗趣誇張的造型,在服裝道具與特技的創意裏把默劇變成了三度空間的幽默動畫:有包浩斯(Staatliches Bauhaus)☆理論的鮮活呈現,有蟲寶寶、鬼祟族和烏龍馬戲班的多樣笑點,有怪博士和小瓜呆的幻象錯覺表演,有靑蛙、蜥蜴和蒼蠅等所構成的兩棲世界,有巨大的頑皮球與觀衆同樂的場面。在這裏,歡笑是默劇的語言。相對於默劇的是西班牙的「水瓶座兒童劇團」(Acuario Teatro),在大膽驚奇的〈你敢不敢進來?〉劇中穿插了大量的西班牙文對白;然而,孩子們仍可由音樂的色彩和造型動作的設計間讀出他們的故事與意念來。此外,美國的「紙寶貝兒童劇團」(The Paper Bag Play-ers)運用鮮豔的紙箱與紙袋等紙類製品,設計出造型性頗高的道具與佈景,並以現場伴奏的歌舞情節演出親切幽默的生活故事。

最值得國内借鏡的是美國「胚芽谷(Cuyahoga)少年芭蕾舞團」的精神。這個非營利的準職業團體,十七年來都是由社區居民羣策羣力,積極參與幕前幕後各種工作而逐漸實踐推廣舞蹈教育的理想。舞者的家長與義工們不但爲舞團籌募基金、貢獻組織領導與藝術設計的長才,還隨團巡迴演出,負責後台的工作。這次他們表演的舞碼是爲少年舞者所作的創作式芭蕾舞:安徒生童話〈公主與豆子〉、六十七種動物參與的〈動物狂歡節〉、精緻的〈浪漫組曲〉,及以舞蹈來介紹美術觀念的現代舞作〈調色盤〉。在芭蕾與現代舞之外,芬蘭的「福加祿(Hur-jaruuth)舞蹈劇場」也帶來了新作:〈猜猜看〉把全場觀衆捲人遊戲的氣氛,〈環遊世界〉的飛速與多元令人目不暇給。不過正如其他在台灣曾推出的舞蹈劇場一樣,福加祿的票房也失利。

藉著莫斯科小小音樂家的訪台,指導教師們也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爲國内習樂者開講了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大師課程。這回藝術節中唯二的本地表演團體,是台灣最早的兒童合唱團「榮星兒童合唱團」及童話森林的「台北長笛室内樂團」。在國内演出團體型態較少的情況下,有的家長反應説此次活動的整體架構不夠本土化,有些演出的故事連大人都不熟悉;所以他們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多看到給兒童的本土表演,或是有系統地規劃劇本來請國外團體演出中國的民間故事。

不知道是國内的生活教育平時過度壓抑兒童,還是家長們對於劇場規則不夠熟悉,往往可見到孩子們在演出高潮開始衝撞追逐,中場休息跑上舞台掀幕,即興表演時又一哄而上。

一個中等收人的家庭若想要帶孩子看遍這兩個月内所有的表演,是個沈重的經濟負擔。政府和企業界若能贊助這類活動以降低票價,相信將有更多的親子們前來同樂──因爲,這種讓孩子們直接參與劇場、想像與感受異國文化的經驗,會在他們童年的鑄版上刻下永遠的美麗回憶。

本文部份取材自牛耳藝術經紀公司八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之座談紀錄。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小辭典

包浩斯(Staatliches Bauhaus)

Bauhaus乃由德語hausbau(意即「房屋建造」)一詞顚倒而成,指1919〜1933年間由建築師Walter Gropius在德國創立的設計學校,訓練學生藝術與工藝技術兼重。「包浩斯」的設計理念是實用的美學,設計家要設計實用而能大量生產的作品,造型則以立方體、長方形與圓圈形爲其獨特的基礎。這項在二十年代德國興起的「包浩斯運動」影響到諸多的藝術表現方式(包括編舞),而其敎學方法與指導思想也由其師生傳播到世界各地。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