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的女信徒
-
演出評論 Review
從祭神的儀式到認識你自己
我們既需要酒神來破除外在種種社會約定俗成的制約,但同時亦需要日神的邏輯、與嚴格的自我觀照訓練,來運作日常的世界。如何不囿限於外在社會意識形態的束縛,亦不漫無邊際地追求自由,須回歸到本我的內在,去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這可能是《酒神的女信徒》所帶給台灣觀眾的一份禮物,讓這一夜台北的星空如此希臘之外,可以留在觀眾心中縈迴再三、反覆思量的餘響。
-
特別企畫 Feature
沉浸於狂喜的身體 洗滌精神的污垢
《酒神的女信徒》是特爾左布勒斯與他的阿提斯劇團成名作,當年他以民俗儀式入戲詮釋古希臘悲劇,引發國內外的兩極化評價,卻也讓他與反動歐洲文明、回歸原始的歐美前衛運動接軌。特爾左布勒斯以獨特的訓練,讓演員身體達到狂喜的狀態,回歸到既是個人也是集體的潛意識中,從而自然地傳遞一個全新的語言。特爾左布勒斯傳承古希臘的人文精神,以儀式性的身體劇場,洗滌現代人的精神污垢,儼然是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劇場巫師。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酒神歸來 改變我們的生活
《酒神的女信徒》是奠定希臘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的風格美學之作。一九八六年首演至今,陸續在哥倫比亞、杜賽朵夫、莫斯科等地,與不同國家、背景的演員合作,推出不同版本。通過不同身體訓練的演員的特質,這齣希臘悲劇經典得以展現不同的面貌。今年十月,他應兩廳院之邀,與台灣演員合作,在國家兩廳院的藝文廣場,推出第五個版本。本刊特別在他來台排練之際,獨家專訪他與台灣演員工作的心得,暢談他所觀察到的台灣演員的特質,以及將以何角度詮釋台灣版的《酒神的女信徒》。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阿爾美達劇院「希臘戲劇節」 引人思辨「抉擇」與「正義」
繼荷蘭導演凡.霍夫執導的《安蒂岡妮》之後,阿爾美達劇院也接著推出「希臘戲劇節」,一連演出《奧瑞斯提亞》、《酒神的女信徒》及《米蒂亞》三齣希臘悲劇,讓倫敦變得「很希臘」!首齣作品《奧瑞斯提亞》是個因選擇而遭逢厄運的故事,一再搬演,不僅展現了人與命運的衝突,也提示了許多必須反覆思考辯證的問題,引發觀眾對哲學問題的重新詰問。
-
戲劇
《酒神》美學:戲曲中的詩意創造
廿五年後已成「經典」的《酒神》,無論尤里庇底斯的文本,或鈴木忠志的美學風格,都是安放在博物館或展覽廳裡的收藏品。它的重要在於縫合歐、亞文化之間,從生命真相的不同、所產生出審美的裂隙,倒襯托出一片無遮蔽領域的世界;戲劇在這個敞開的世界,真正成為對文化的深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