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伯恩
-
關於戲劇的五四三
與家人看戲
還是圍繞著吃食討論更無傷大雅些:「要在台中吃?」「回員林吃?叫外送?或者直接在家熱菜好了喔對了舞台很漂亮耶」。 或者聊聊交通方式吧:「騎腳踏車?」「台中捷運通車了呢我們都沒搭過」「會搭台鐵區間車回員林」「啊對,歌劇院之前有一家新加坡菜,倒了嗎」「黑天鵝那個舞者跳得很有力一點也不娘,很帥。」 這時候我聆聽。 不擅長聊天的家庭多半會為了食衣住行以外的話題困窘,離開臺中國家歌劇院《天鵝湖》的播映現場,多少普通日常的台中家庭這樣閒聊著,我也是其一。 過年期間,台中歌劇院的「NTT放映室」做了一系列春節特映:《灰姑娘》、《天鵝湖》、《睡美人》、《奧菲斯與尤麗蒂切》、《巴黎生活》等。免費放映,適合過年期間扶老攜幼前往,挑選適合家人一起看的劇目太艱難了,猜測兩個姪子可能的喜好,先排除歌劇,最後因應家人們的時間,挑中了馬修.伯恩(Matthew Bourne)版的《天鵝湖》(Swan Lake)。 1995年的作品,2019年於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錄製,東尼獎得獎作品,美學較現代,又不至於去掉故事線到讓青少年看不懂,黑天鵝改由男舞者飾演,我不認為做任何事都需要帶來啟發,但至少分享給孩子們更多不同的人的樣子。 芭蕾舞劇開演,王子在床上掙扎惡夢,醒來後日常的行禮如儀,明顯取材自英國皇室,皇家不自由的生活與皇后的混亂情感成為王子的日常困境,王子一躍而起燈光轉換打在家人的眼鏡有反光呢。自覺陪家人看舞劇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在男女舞者跳舞時那芭蕾的抱、靠、張力,我都些微緊張,何況劇情推演到王子在湖畔遇到黑天鵝,展開一連串的雙人舞,那些親密、依偎與拉扯,感受到曖昧,我的腳趾不由自主緊抓地板,有點害羞與赤裸,畢竟在老家完全不可能看各種男性與男性、如此親密又汗水密合的貼身舞蹈,尚未劇終,已思考著如何自然開啟話題。 後方一直傳來小孩的聲音跟大笑,「王子怎麼這麼難過?」「王子要去哪裡?」,穿著豬肝紅羽絨衣的中老年人在某些時刻離去,開門、腳步聲、滑手機的人群,我從「看戲」,漸漸轉而注視著「看著群眾穿梭觀眾席的劇場」。 演出結束後,與親戚走出劇院,各自去上廁所,陷入短暫沉默。 親戚先反應:那個佛朗明哥跳得
-
藝號人物 People 英國編舞家
馬修.伯恩 引爆青年震盪,讓經典活出當代模樣
劇院群聚的倫敦西區,英國編舞家馬修.伯恩(Matthew Bourne)的名字代表著驚喜。將經典芭蕾舞作賦予當代的改編與詮釋,是他獨樹一格且風靡西區的標誌。1995年他推出全男性芭蕾舞者版本《天鵝湖》(Swan Lake),天鵝成為充滿攻擊性的強壯生物,王子更愛上男天鵝,對比過往的柔情詮釋,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在有力的肢體表演下展現全新風貌,隔年就獲得英國劇場奧利佛獎;兩年後前往紐約百老匯巡演,更獲得美國劇場界最高榮譽東尼獎導演與編舞的肯定,成為21世紀初的重要舞劇經典。 然而馬修並沒有在高峰停下腳步,而是放手展開一系列充滿野心與挑戰的創作,他成立的「新冒險舞團」至今已推出35部舞作,其中由馬修擔任導演與編舞的有13部,包括改編經典的《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2005)、《灰姑娘》(Cinderella,2010)、《睡美人》(Sleeping Beauty,2015)、《紅舞鞋》(The Red Shoes,2016)等,以及即將在今年巡演至亞洲的《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2019)。而集口碑與票房於一身的馬修,也在2016年獲英國皇室授予爵士的榮譽。 從小種下的創作啟蒙 1960年出生,成長於英國倫敦,裨益於地緣,馬修成長過程就常跟著父母造訪電影院和劇院,他回憶:「印象中他們沒有太多錢,所以我們總是坐在最頂層,最便宜的座位區。」然而馬修正式學舞的時間相對地晚,22歲才進入倫敦拉邦中心,畢業後跟著拉邦中心的過渡舞團(Transitions Dance Company)進行兩年的巡演。很多人以為他是先跳舞才編舞,其實不然,馬修早在5歲就開始頻繁參與社區、學校的大小演出,儘管沒有正式學過表演,但他從小就會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處理演出,「換個方式試試看」的念頭可說是他編舞的啟蒙,過程中他也一路自學舞蹈,直到長大才正式進入學校學習。而父母為他培養的看戲興趣,則是他從小就身兼影迷、戲迷,最終更投入劇場工作的重要啟發。 隨著他為電視、劇院和其他舞團的編舞工作變多,表演次數減少,最終他在1986年創立公司開始個人創作。如今64歲的他,依舊充滿熱情地表示,這是他一直以來最喜歡做的事,未曾改變。
-
倫敦
馬修.伯恩演出新舞作《午夜鐘聲》
馬修.伯恩的最新作品《午夜鐘聲》靈感來自作家漢密爾頓的系列小說。伯恩在表演藝術界極受歡迎,因此很容易讓人認為他是「主流」作品的創作者,但以此角度觀察伯恩的作品,則可能會忽視一直以來支撐他所有創作極富顛覆性的美學。
-
倫敦
編舞家馬修.伯恩 將《胡桃鉗》帶回小學母校
以男舞者扮演天鵝的《天鵝湖》版本聞名國際的編舞家馬修.伯恩,其創立的「新歷險記舞團」近期入駐伯恩小時候的母校羅傑阿沙姆小學,與其小學弟學妹共同排練並演出製作《胡桃鉗》,藉此機會,伯恩期望給學生「一種團結感,一種和他們一起征服困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