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民
-
艺@书
散戏之后
林怀民在14岁时发表第一篇小说,并于21岁出版《蝉》,之后更成了华人世界必读的长销杰作。26岁后,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成为国际级的编舞大师,成功用精细的舞蹈,让台湾得以跃上国际舞台,获得众人目光。在半世纪之后,他编了无数的舞蹈,却渐渐惜墨如金。在《激流与倒影》中,共汇编了25篇林怀民以往至今的作品,试图将其笔下的华丽与感动永远保存。本刊选摘本书中相关章节,让读者一探林怀民人生历程与内心情感最真实的文字呈现。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1980之后
到了一点半,我觉得如果我这个主客不走,她也不能回家休息,便决绝地站起来说再见。一手红酒一手烟的Pina看我一眼,不肯站起来拥抱告别,我只好俯身亲颊,说台北见了。 始终忘不了她抬眼看我的神情。如果预知那是最后的告别,我会陪她撑到天亮。
-
特别企画 Feature
剧场私回忆/2003.林怀民
想起剧场,总会想起没做好的部分。例如,《九歌》开演后,发现一朵荷花角度不对。大脑因此主动delete剧场的记忆。有些删不掉: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台美断交,嘉义体育馆,云门首演《薪传》,观众沸腾;或二○○二年布拉格歌剧院全团食物中毒,上吐下泻,「灵魂出窍」演出美得惊人的《水月》。 忘不了墨尔本歌剧院。一九八八年云门在那里作暂停前的最后演出。十五年后,《行草贰》(最近我把它改名《松烟》)获邀为墨尔本艺术节开幕首演。 幕起,杨仪君独舞,三两个动作,观众便沉入专注的寂静。随著舞蹈的进行,舞者和观众同步呼吸,剧院凝为张力十足的磁场。舞近终结,两片背幕往下,往左聚合,背光框住温璟静的身影,像剪纸,观众集体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 两周后,我们在洛杉矶接到墨尔本艺术节的电话:舞评家和观众把《行草贰》选为最佳节目。那是舞者兴致勃勃学习导引和内家拳几年后,初步得心应手的成绩。我记得那声叹息,也期待新一代的云门舞者累积出集体的得心应手。
-
纪念大师 In Memoriam 谢谢你帮舞台打开灯
悼资深灯光设计师张赞桃
云门舞集资深灯光设计张赞桃,于三月廿五日因淋巴癌辞世,享年五十三岁。一生都在云门工作的他,为云门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灯光设计作品,并且屡受国际媒体的肯定。除了工作认真、待人温暖,更让人记得的,就是他瞇著眼睛时的笑容。本刊特以此单元,纪念这位为舞台奉献一生的灯光设计师张赞桃。
-
艺术家的3C生活
春花与春斗
十八年后重返东京,有如南柯梦醒。但见新的建筑以原创、细致的美耸立在六本木和青山道;每日吞吐数十万人次的新宿地铁地下道的地板乾净得好像可以拿舌头去舔。然而,给我最大震动的却是台北、东京两地运将的不同谈话内容。 二月底,往赴中正机场的车上,运将情绪起伏地跟我谈选情。 到了日本,东京的运将跟我谈的是春花:新宿御所的梅花已经盛放,樱花只开三分,而上野公园的冬牡丹已到尾声。 我听话地找时间去新宿御所看梅花白雪压顶似地灿放,也到上野东照宫为大如汤碗的牡丹惊艳。是老梅,是高龄的牡丹,每株牡丹都以稻草的「屋顶」呵护。年复一年的灌溉照料造就了每年春天的繁花,正如勤奋扫地抺地板的居家纪律维护了新宿地铁的光洁。 没有这些生活的基本功,没有对家园诚挚的许诺,繁花如锦的春成为斗争的季节也许是一个宿命吧。
-
特别企画 Feature
剧场梦想的实践大师
他是剧场工作梦想实践的表征,每次和李先生合作就走到一个新的阶段,希望有更多的像李先生如此的人来投注这个行业。
-
里程碑 Milestone
摘蘑菇去──怀念约翰.凯吉
这两三年,我不断建议国家剧院邀请约翰.凯吉和模斯.康宁汉来台演出──在他们还能动的时候。心愿未曾实现,却传来凯吉中风去世的恶耗。 一九七○年,我在康宁汉舞校上课,没见过约翰,也无缘见到模斯。七二年,在阿姆斯特丹美术馆,初次看到凯吉的作品:一室任人搬玩的唱机。不同的唱片,在不同的时间开始转唱起来,闹热滚滚,十分好玩。参观的人不以噪音为忤,个个面带微笑,仿佛回到童年。 声音.顚覆 凯吉喜欢噪音,喜欢纽约居家的第六大道的市声。夜里,车声人声警车鸣声,都不妨碍他高枕酣睡。他说,每种声音各有特色,他把音响化为图像,很美;市声,是生活的诗篇,凯吉认为所有的声响都是音乐。年轻时,他随十二音大师荀伯格习作曲。日后,荀伯格说他不是作曲家,是发明家。 四十年代,在离婚后的徬徨里,凯吉求助于东方哲学,研究《易经》,又随铃木大拙学禅,自此欣赏环境中的声响,是随缘静观大千的心境,是一朵花一世界的童心。 除了掀开钢琴盖子,敲打琴弦,把锣半浸水中,这些怪招之外,凯吉以《易经》卜卦的道理,发明以卜卦或抓阄的「机遇」手法,来决定乐曲的走向。传统的起承转合、调性、和声、主题与变化,通通推翻了。用流行的语言来讲,他「颠覆」了艺术──不只是音乐──的规律与形式。二十世纪后半期的音乐史因他而改写。 音乐.表达 一九四五年,约翰.凯吉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举行音乐发表会,两极化的乐评潮涌而出,《生活》杂志专文报导,凯吉一举成名。四五十年代,他的音乐会最多吸引一百二十五人出席,近年来,他的观众每场多达八九千人。不变的是,中场休息总有成队的人离席退场。参加凯吉的音乐会是一种珍贵的经验,在起居室放他的CD,专心欣赏的人大概不多。 他的音乐要表达什么?凯吉认为世界万物,只要存在,自有它的意义,只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他痛恨主题挂帅的艺术,痛恨说教。凯吉同意杜象的说法:艺术因为观(聆)赏者的诠释才得到完成。他不认为艺术必须透过学习才能欣赏。 凯吉崇拜杜象,挚爱达达,憎恨跟在达达之后的超现实,因为那表示有太多心理学。他也心仪抽象表现主义画作,曾经勉力分期付款买下马克.托贝一幅纯白的画作,画上没有任何画像,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