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芳
-
特别企画 Feature
向宇宙下订单>>戏曲类
唐美云歌仔戏团《光华之君》 2020/11/05-11/08 国家戏剧院 编剧陈健星重新解读与改编日本文学经典《源氏物语》,不写主角光华君╱光源氏前半生的荣光,反写步入中年后面临生命的沉痛打击,包含挚爱的离世、新欢与他人私通等。在原著的故事架构上,编剧添入作者藤夫人╱紫式部为其中角色,开启书写内外的情节对照与情感相应,此角色更特邀「台湾京剧小天后」黄宇琳跨界诠释。《光华之君》获得第32届传艺金曲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团体演出奖三大奖,为当年之最。 推荐人 李易修 《光华之君》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美得不可方物的舞台美学。 以「书籍」意象搭建的方型框格舞台,在每一次平台机关的旋转时,都像似翻阅一页页的小说章节,引动故事剧情的时光流转。而在舞台主体之外,包含影像设计、服装造型甚至是小道具等,整体视觉元素的美学统合叙事能力令人惊艳。导演透过「书页」内外之别,展现「作者籐夫人的真实人生境遇」,与「藤夫人操弄笔下角色遭际,以暗暗吐露心事」的两番情貌,舞台调度可说是十分巧妙。 有趣的是,虽将《光华之君》剧中的时空背景设定在唐代,但舞台美学却是处处日本文化中的「侘寂」与「物哀」之美,实际上更贴近其转译的小说原本《源氏物语》。这样的处理,对于熟悉日本娱乐和文化旅游、却不见得读过《源氏物语》的台湾观众来说,是很好的「体验切入点」。尝遍当代各种视听娱乐刺激体验的观众,未必都能感受到《源氏物语》中那些贵族之间的情爱、人生的碎语琐事和虚掷岁月韶光的哀痛,但《光华之君》由剧本的编创,再到演员精湛的表演技巧与诠释,最终结合舞台视觉的整体美学呈现,让观众收获满满而强烈的观剧体验,以心印心直觉传达人生愁欢爱苦之叹。 义兴阁掌中剧团《GG冒险野郎》 2021/03/19 台北 大稻埕永乐广场 此作取材自西班牙作家赛万提斯的经典著作《唐吉诃德》,将主角「唐吉诃德」那些在世人眼中极其荒诞、匪夷所思的行径,再次翻看与探问,于虚幻与现实世界之间穿梭,映照当代社会的种种现象与价值观。《GG冒险野郎》延续义兴阁掌中剧团独树一帜的「布袋戏摇滚音乐剧」形式,
-
特别企画 Feature 她扮戏 #郭春美 歌仔戏天王
倾倒众生——郭春美与歌仔戏的百变魔力
戏迷总是说舞台上魅力十足的小生是「目尾牵电线」,说的正是那靠一双电眼、颠倒台下众生的奇幻魔力,而扮相俊俏、气质亦正亦邪的郭春美,更是个中高手!从电视歌仔戏《义薄云天》里的逍遥公子「白云天」,到河洛精致歌子戏中从反派到深情的小生,再至自身团队推出的胡撇仔风角色或游走黑白的飞贼,或日治时代文青,或当代企业菁英,或古代英勇将军,总是让戏迷心醉臣服,痴情相随
-
演出评论 Review
场无大小,惟梦是依
三出戏很巧合地都安排了戏中戏的段落,《代战》三段不相关涉的演出最是代表,《夜奔》硬是安排不擅曲唱的演员秀了几句林冲奔行的经典唱段,《幻戏》更有完全摆落偶身的武戏《三打白骨精》。运用现成段落的确能方便迅捷代入戏曲元素,但若仅为套用而设,不免僵滞且有自废武功之嫌。
-
演出评论 Review
欲字当头,杀!杀!杀!
李团版的《石秀》自承受到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的启发,以佛洛依德理论挖掘石秀潜意识中的性心理,在不能更动《水浒传》原本情节框架中,提供新的理解小说中以意识流手法细腻勾勒石秀层层心理转折剧场呈现须立体化平面的文字描写,为迁就舞台场域与演出时间等诸多限制,不得不大力删汰细节,转以极具浮世绘风情的服化装扮,渲染绮丽情色氛围,再安排诸多物件意象成就独特的奇爱风格。
-
特别企画 Feature
清曲袅袅不绝 唱尽爱恨嗔痴
中国四大章回小说中,因精采繁复的情节铺展,屡屡被传统戏曲取材改编,《红楼梦》的戏曲改写却另走他径,形式与数量皆相当惊人。抽离出不同角色及情节再次发展,幻化出一出又一出的大观园爱恨情仇。统计清代红楼戏曲数量有卅四种之多,分属杂剧、传奇、京剧、桂剧、粤剧等类型,由此可见《红楼梦》的永恒魅力。
-
焦点专题 Focus
昔时聚百戏 戏窟再回春
商业活动兴盛、富商小民聚集的大稻埕,因为酬神与娱乐的需要,也自然成为台北城内百戏汇聚的「戏窟」,昔年淡水戏馆(新舞台)、永乐座、第一剧场等,从京戏、歌仔戏、布袋戏到新剧、文明戏,不知上演过多少好戏。新世纪开张的「大稻埕戏苑」延续早年精神,精心策展,让老「戏窟」重新找回了戏曲演出繁盛风景。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现象观察9:新编戏曲触角广
题材创新不设限 新生代接棒尚迢遥
戏曲的创作面貌,在这一年有丰富的面向,超越传统的忠孝节义儿女情长,在形式上跨界多样,在题材上挑战性别、哲学、社会正义等议题,令人耳目一新!而台上的角儿接班状况,有气候已成的黄宇琳与萧扬玲,但整体来说,新生代的成角之路,依然显得遥远!
-
回想与回响 Echo
渡海之后,只有悲歌?
《刺桐花开》与《台湾,我的母亲》已为歌仔戏编演近代台湾故事留下足迹履痕,更勇敢地跃向台湾歌仔现代戏的创发。欲由传统戏曲的搬演程式过渡到现代戏曲的表现,也许还需要更多艺术工作者的投入,才能为两者济渡造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