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四话》(台湾春风歌剧团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2013表演艺术回顾 现象观察9:新编戏曲触角广

题材创新不设限 新生代接棒尚迢遥

戏曲的创作面貌,在这一年有丰富的面向,超越传统的忠孝节义儿女情长,在形式上跨界多样,在题材上挑战性别、哲学、社会正义等议题,令人耳目一新!而台上的角儿接班状况,有气候已成的黄宇琳与萧扬玲,但整体来说,新生代的成角之路,依然显得遥远!

戏曲的创作面貌,在这一年有丰富的面向,超越传统的忠孝节义儿女情长,在形式上跨界多样,在题材上挑战性别、哲学、社会正义等议题,令人耳目一新!而台上的角儿接班状况,有气候已成的黄宇琳与萧扬玲,但整体来说,新生代的成角之路,依然显得遥远!

在「假」字当道横行的台湾,戏曲创作者多能不受习染,固守对艺术美善的追寻。抱持海纳百川的气度,无有不可入戏者:跨界合作早已不是新鲜课题,大胆兼杂混融,构绘难以归类的新风貌;不论大小剧场都有亮人眼目、锐意出新的佳作。

创新思维  改换戏曲「传统」面貌

二○一三开年不久,许久没能让人惊艳的江之翠剧场,端出和现代戏剧导演张嘉容合作《桃花与渡伯》见客。跳脱传统南管折子〈桃花搭渡〉的小戏情味,邀请观众与演出人员一起同船共渡,省顾生命的美好或残损;戏曲不再是远观的表现客体,而是集体心灵疗愈的媒介。卸却戏曲程式束缚规范的减法精神,同样体现在本事剧团的《三颗头》中:编剧邢本宁以不同视角重新拆解干将莫邪铸剑故事,形式杂揉了京剧、歌仔戏、爵士音乐、荒谬戏剧。既成三颗被宝剑所砍在炉中追逐的人头,演员必须隐身在撑著支架的黑袍内,以没有手脚与身体的表演方式,思索著生命的自由。

五月底在高雄,春天已然远离的「高雄春天艺术节」,春美歌剧团的《变心》以超越剧中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器官移植手术,为戏里的小生置换一颗存有记忆的女性心脏;纵使未全然翻转角色性别,雌雄同体的诠释更添表演华采。六月底的台北,一心歌仔戏剧团则以《断袖》直接书写汉哀帝与董贤君臣的同志情谊;舞台上两位女小生刻意铺陈著男男恋情,演绎性别认同的自由。

八月盛夏溽暑,奇巧剧团编导刘建帼以戏中戏古今并陈的包装,揉合歌仔戏、豫剧、现代戏剧、摇滚乐等元素,打造出一出无法以既有剧种分类的「摇滚新戏曲」。改编自布莱希特的名作《高加索灰阑记》的台版《波丽士灰阑记》,不愿堕入传统公堂戏湛湛青天的窠臼,著意突显正义在现实难以伸张的窘迫。在台北市中山堂前广场搭台演出,市警局近在咫尺,不远处的凯道更有无数身穿白T、追真相讨公道的自主公民,在丑恶人生里呼喊自由。

知识分子编剧  垫高了看懂戏的门槛

知识分子的介入日深,为戏曲带来更多新变的可能:刘建帼不只为自身剧团写戏,也跨刀为人作嫁。前年替一心歌仔戏剧团改编布莱希特的名作《三便士歌剧》为《Mackie踹共没?》,本著布氏的批判精神控诉社会的不公不义,透过嘲讽突显荒谬的无奈。该剧推出后甚受好评,去年在《波灰》演出后旋复上档,两部作品相互参酌,益见编剧的悲悯。岁末十二月,她又为台湾春风歌剧团创作了轻武侠、怀旧轻悲剧《江湖四话》,透露对无法完成的梦想与错过情感的愁怀。三出戏皆抛舍直述的时空轴线,让情节人物在不同设定间腾挪穿梭,创造不同的看戏视野,也垫高了看懂戏的门槛。

人戏如此,偶戏亦然。连续推办七届的「歌仔戏创作及发表专案」后,国艺会首次推出布袋戏专案,祭出高额补助诱引剧团创发新戏,并强制编导其一必得为外聘人员,借由客位的观视,突破剧团的惯习陈套。王艺明掌中剧团与台语文学创作者周定邦合作,将在地余清芳领导的抗日事件编写成《台湾英雄传之决战噍吧哖》。真快乐掌中剧团请来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团长郑嘉音,梳理经典老戏的新风格。导演除以擅长的光影手法丰富视觉,更调整叙述节奏不使复蹈冗赘故习。台北木偶剧团资龄较浅,彰显品牌特色企图强烈;导演是张嘉容,身心疗愈是其长项,深究角色行为动机,妆点偶戏人物内在肌理。专案的媒合能否有效协助剧团趋近当代美学品味,仍有待后续追踪考察。

新生代角儿浮上台面  但后辈成角之路仍显崎岖

制作团队不断戮力求新,演员的接班态势又当如何?开春时上海昆剧团展开赴台廿周年纪念展演,年轻的昆三班成员已俨然有当家领军的气势。反睽自身,十八年前整并三军成立的国光剧团,当时技艺卓绝的优秀演员们,逃不过岁月增寿的催逼,姐字辈哥字级的名角,终有洗尽粉墨卸下光环的一日,等著顶上来的接班梯队呢?谁不想成「角儿」?祖师爷肯不肯赏饭吃才是关键。栢优座的《独、角、戏-吉岳切》,戏曲出身的编导许栢昂藉戏道尽成角之路的残酷,戏中演员黄宇琳也在台上演述著成角的艰辛。黄宇琳在校坐科时便已崭露头角,大一时参与新编京剧《罗生门》演出,脚下跷工扎实;十五年后转益多师的她,已然成了令人赞叹的招眼要角,还能在王小棣执导的《丈夫的一千零一夜》里,独撑一百廿分钟,自在从容地变换多位不同身分年龄背景的女子。转个身,她回到戏曲舞台,文武戏都拿得出手,不论在哪个剧团与谁对戏,都掩不了她的「角儿」丰采。

豫剧团走过六十春秋,王海玲从丫头片子升格为豫剧皇后,以鲜明的全能旦角形象傲人;学生们或得一隅,难以尽得其传。于是一甲子特别公演的三天戏,甚至含括明年初的《青春版刘姥姥》,主演共有四个人。台湾豫剧团最具代表意义的戏出当然还是《杨金花》,主演萧扬玲身为大弟子,个头扮相嗓音条件皆不差,却屡为师父巨大身影所掩,少了统御震慑全场的气势。无怪乎张启丰要在评论中疾呼:「该是为萧扬玲量身设戏,打造台湾豫剧新风华的时候了。」

歌仔戏作为台湾最主要的在地剧种,同样面临传承危机;学院教育的人才与剧团实际需求的落差问题,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于是台北市社教馆自行附设青年剧团,以训练学习为主轴,十二月廿二日才贴演成军两年多来的唯一售票场《传说.陆文龙》。演出规格依然傍附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成角儿道途仍迢遥。京剧系也有学难以致用的尴尬,当代传奇自辟「传奇学堂」,台北新剧团李宝春带著学生从演出实践中磨练;戏曲学院京剧团历经去年剧目更变、主演退戏、外调借将、改换档期等连串风波后,今年终于安稳演了改编新戏《暗河渡》,演出成效虽不尽完美,至少开启了蜕化重生的契机。

二○一三整整一年,戏曲演出无有停歇;积极推陈新变,只为站稳当下,瞻盼新局!

剧场未来式广告图片
艺术家请回答-张擎佳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