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倩
艺评人
-
焦点专题 Focus
「历史的返视、评论的在场」第二讲侧记
主持人纪慧玲开场先介绍讲座活动与今天的讲者,这次筹备「评论的历史」回顾讲座时,主要回顾的文本群为《民生报》「民生剧评」、《PAR表演艺术》杂志(以下简称「PAR杂志」)与「表演艺术评论台」。发现除了王墨林,陈雅萍也是从1990年代持续书写评论到今天,跟台湾舞蹈创作、生成、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邀请陈雅萍谈舞评人的评论史,以及如何看当代舞评人的养成。
-
戏剧
拍打、撞击、直面、情感、厄运、剧变
法国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在1950年代撰写戏剧评论,共同创办《民众戏剧》(1953-1964)杂志,尔后他少量至几乎不再写戏剧评论,转向摄影书写。但,戏剧在他心中的分量,似乎没有就此消声匿迹,反而内化成一种思考性的内核。如同他在《罗兰.巴特论罗兰.巴特》(1975)中曾写到「全集的交汇点或许就是戏剧。」(注1)在巴特最后一本著作《明室.摄影札记》(1980)中,「剧场」的身影也不曾缺席。 阅读《罗兰.巴特论戏剧》评论集,巴特「描述看的方式」与「望向某处的视线」,引起了我的阅读趣味:「表演的首要特征并非模仿。即便摆脱了『现实』『逼真』『摹本』等概念,只要某一主体(作者、读者、观众或偷窥者)将目光投向远方,从视野中切割出三角形的底边,他的眼睛(或脑袋)充当三角形的顶点,那么终归还是有『表演』存在。」(注2)循著巴特对于观看表演状态的描述文字,身处在观众席的临场感随即浮现,作为观者的我们,我们的目光习于在舞台上热切找寻标的,任何表演发生的可能性。 今日的剧场,演员对角色「模仿」得像不像,不再受重视。展演的自然性、对议题的探讨、舞台视觉的构造等,成为新的焦点。我很喜欢刹那之间被舞台捕捉视觉的时刻被作品掳获、被卷入、被动情、被视听声光情境、被语言抓住,凝结成对于作品的记忆点,也常是舞台上重要的关键性构图。舞台的视觉构成攸关于创作者对画面的掌控与调度。视觉时刻的关键性「极为具体也极为抽象,也就是莱辛(在《拉奥孔》中)所说的意味深长的时刻」。(注3) 开场,即为结局、亦为谜底 记得《山貌》是这样开场的,几位穿著运动服装的年轻人,在舞台中央缓缓架起球网在开演前的寂静之中开始挥拍、击球、挥拍,在偌大的舞台上打起羽毛球⋯⋯ 3月3日的晚上,我走进了满座率不到4成、略显冷清的国家戏剧院,坐在前几排,观看西班牙塞拉诺先生剧团《山貌》。创作者对视觉营造如何渐次堆高议题的复杂度与节奏,有相当精准的视觉运镜与时延调度。舞台上始于球场冷清到以登山险峻告终。中间掺杂耸动又能扰动人心的外星人攻打地球广播剧展演,亦剪辑电影导演奥森.威尔斯(Orson
-
特别企画 Feature 观看的方式 观演关系
以移动的身体记忆地方,改写日常
当观者从黑盒子剧场走入现实空间中的「地方」,原本对于黑盒子空间可透过不同展演重新塑造单一空间的想像,替换成一座城市、一个街道社区、一栋特定建物、一段交通枢纽与运输系统,有时候打开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可能性,有时候则是透过身体感觉城市的流动,有时候是倾听一个地方从观者主体身体的漫步移动、感官对周遭环境讯息的接受与交换,都让原本制式的展演关系,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
特别企画 Feature
其实,艺术家和你怕的一样
人可以感觉到「恐惧」是先天本能与后天习得的混合反应,是我们面对外在威胁或担忧而影响内在心理的交互感受,例如怕黑、惧高、恐火等。当对某事物或情境的恐惧长时间挥之不去时,则形成了恐惧症(phobia);当危险足以威胁到生命时候,恐惧的感觉就变成了恐怖。在艺术史中,也有描绘对于恐惧、忧郁、害怕、不安有关的作品。 而人或许唯有通过恐惧,直面困惑,谦逊地尝试理解自己的内在风暴或外在世界的变化,才能成长。让我们透过十件经典作品,一起了解历史上、生命中的各种恐惧。
-
舞蹈 田孝慈、郑皓、苏品文的《微舞作》
「神话」为题 掘探生命当下
今年「舞蹈秋天」的《微舞作》,由郑皓、苏品文、田孝慈担纲上阵,这回的命题是「神话」,三位新生代编舞家各自从自身体验取径:郑皓的《触底的形色》从近年的生命低潮状态,发展为对于量子力学和测不准原理的思考;作为性别研究者、女性主义倡议者的苏品文,则希望让观者在《嗯哼》阅读到女人与性的关系;田孝慈则以《清醒梦》作为个人创作阶段性的回顾,质疑僵固的惯常。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剧场演员
刘廷芳 化作绷紧的弦弓,射向未来
过去从没想过会成为演员的刘廷芳,当初因两百元的报名费踏进戏剧系,在「反复不断重来」的面试过程中,预告了往后演员生涯的日常。从不同导演与团队的合作里,在不同的创作型态与形式间,她持续将自己化作绷紧的弦弓,等待张力最大最足的时刻,把箭射出,朝向未来。
-
特别企画 Feature 现象3:参与式展演蓬勃发展,体验方式多元
后数位时代 「参与体验」成为最真实的现实
回看今年的表演形式呈现,最令人有感的莫过于「参与式艺术」,不管是戴上耳机、五感齐发的行走体验,在过程中参与投票、议题讨论,或是以素人身分加入演出,多样的参与体验表演可说是蓬勃发展,蔚为风潮。表演艺术独有的现场性与共时性,让参与成为个人独特的经验,是这类型艺术深具魅力的特色之一。
-
企画特辑 Special 2018台南艺术节
「城市舞台」、「佰元食验场」 走入府城「灶脚」 「演」一桌私房料理
说起台南,最吸引人的除了文化气氛盎然的各种古迹,就是多样引人垂涎的味美佳肴小吃,结合这两种特色,今年的「台南艺术节」邀请艺术团队发想,以美食入戏,在特色城市空间上「菜」,在「城市舞台」、「佰元食验场」两大单元中,献「演」一道道表演「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