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书涵(Balint Hrotko 摄 台北市立国乐团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指挥.不指挥╱养成之路

挥洒音符的背后 不可承受之「轻」的坎途

台湾新锐指挥的养成之路

近年来,台湾本地栽培出来的青年指挥,在许多国际大赛中脱颖而出,进而在世界乐坛崭露头角,这显现了台湾这几十年来音乐专业教育的成果,但背后之不易,更难以一言蔽之。不同于演奏家,一名指挥的养成需要庞大的资源、实地的演练,透过在职业剧团的观摩、参加指挥大赛与研习营是重要且有效的学习,唯有在学校与环境教育的互相支援下,才能让在台湾学习指挥的有志学子在国内就能获得丰富的学习及上台练习的机会,并让大环境能有正向循环发展。

近年来,台湾本地栽培出来的青年指挥,在许多国际大赛中脱颖而出,进而在世界乐坛崭露头角,这显现了台湾这几十年来音乐专业教育的成果,但背后之不易,更难以一言蔽之。不同于演奏家,一名指挥的养成需要庞大的资源、实地的演练,透过在职业剧团的观摩、参加指挥大赛与研习营是重要且有效的学习,唯有在学校与环境教育的互相支援下,才能让在台湾学习指挥的有志学子在国内就能获得丰富的学习及上台练习的机会,并让大环境能有正向循环发展。

近年台湾音乐教育体系培养出的指挥人才,逐渐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发光发热。这些纷纷传来的捷报,亦代表著台湾在这三、四十年来的音乐专业教育发展的成果,尤其是培养指挥家比培养演奏家困难许多,其养成之路值得我们检视与思考。

先来回顾吧!二○一三年,当时就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指挥研究所的吴曜宇,初试啼声即获得法国第五十三届贝桑颂国际青年指挥大赛(e53rd International Besançon Competition for Young Conductors)首奖及最佳观众奖与乐团奖。二○一七年,正就读德国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的杨书涵获得波兰费特伯格国际指挥大赛(Grzegorz Fitelber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Conductors)首奖,是第一位于此比赛获此奖项的台湾人,其后并受邀于欧洲各地演出。

去年七月,正在萨尔兹堡攻读指挥文凭的廖元宏获得罗马尼亚第二届布加勒斯特指挥大赛(2nd BMI International Bucharest Conducting Competition)季军,今年九月再从一百一十名参选者中脱颖而出,获聘为法国国立法兰西岛交响乐团(Orchestre national d'Île-de-France)助理指挥。二○一六年获得罗马尼亚第七届布加勒斯特国际指挥大赛(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 Jeunesses Musicales Bucharest)首奖的张宇安,二○一九年再获聘为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助理指挥,今年一月首次于波士顿交响音乐厅登台,画下了新里程碑。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国际指挥大赛  新星绽放的舞台

国际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指挥比赛,大多数都有年龄上的限制,赢得比赛除了奖金外,通常随之而来的还有乐团的演出邀约,可说是指挥家们「被发现」的管道之一。但其实指挥大赛相较于其他器乐比赛而言较没有悠久的历史,规模大小和重要性仍常有变化。以下为欧陆几个知名的指挥大赛,曾经发掘了不少未来的指挥大师。以下依创立年分排顺序:

法国╱贝桑颂国际青年指挥大赛(International Besançon Competition for Young Conductors)

创立于一九五一年,每年举办一次,包括小泽征尔等多位大指挥家曾赢得此奖项。NSO艺术顾问吕绍嘉、吴曜宇分别为一九九四年及二○一三年得奖者。

丹麦╱马尔科国际青年指挥大赛(Malko International Conductors Competition)

由丹麦国家交响乐团(Danish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于一九六五年创立,每三年举办一次,旅美指挥家陈美安及将于二○二一╱二二乐季接掌德国波鸿交响乐团(Bochumer Symphoniker)音乐总监的庄东杰曾分别于二○○五年及二○一五年获得优胜。

波兰╱费特伯格国际指挥大赛(Grzegorz Fitelber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Conductors)

创立于一九七九年,原为四年一次,自二○○七年后,改为五年一次。杨书涵为二○一七年首奖得主。

俄罗斯╱国际浦罗柯菲夫大赛(International Prokofiev Competition)

于一九九一年创立,每四年于圣彼得堡举办一次,除了管弦乐团指挥,还有钢琴、作曲两项比赛项目。

芬兰╱帕努拉指挥大赛(Jorma Panula Conducting Competition)

是以芬兰国宝级指挥大师约玛.帕努拉(Jorma Panula)命名的指挥大赛,创立于一九九九年,每三年举办一次。

德国╱萧提国际指挥大赛(International Conductors' Competition Sir Georg Solti)

是为纪念已故匈牙利指挥大师萧提爵士(Sir Georg Solti)的指挥比赛,于二○○二年创立,每两年于法兰克福举办一次。江靖波曾在二○○三年获得第三名,庄东杰曾于二○一五年获得第二名(第一名从缺)。

德国╱马勒指挥大赛(Gustav Mahler Conducting Competition)

由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Bamberg Symphony Orchestra)主办的马勒指挥大赛创立于二○○四年,每三年举办一次,指挥家杜达美(Gustavo Dudamel)便是第一届大赛的首奖得主。庄东杰曾于二○一三年曾获得第二奖。

除了交响乐,国乐指挥大赛方面,香港中乐团于二○一一年创办了三年一次的国际中乐指挥大赛。第三届的指挥大赛并与台湾国乐团合办。台湾青年指挥家廖元钰、曾维庸分别拿下第三届大赛的冠、亚军。第四届大赛的复赛与决赛原订于今年六、七月举行,亦因武汉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吴孟珊)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