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的诱惑》,前年玛莎葛兰姆舞团曾来台表演过。(Nan Melville 摄)
纽约 艺术之旅/纽约

纽约当代舞团 从玛莎葛兰姆出发

正当台湾现代舞者「还在云门的假山真水里或坐或卧」,在世界另一端的纽约,「后现代」早已在玛莎葛兰姆的地板上恣意地手舞足蹈,尽情反动。然而,「革命」并没有造成「摧毁」,从现代舞始祖邓肯,直到最「后现代」的比尔.琼斯的舞作,都同样活跃于当今观众的掌声之中。

正当台湾现代舞者「还在云门的假山真水里或坐或卧」,在世界另一端的纽约,「后现代」早已在玛莎葛兰姆的地板上恣意地手舞足蹈,尽情反动。然而,「革命」并没有造成「摧毁」,从现代舞始祖邓肯,直到最「后现代」的比尔.琼斯的舞作,都同样活跃于当今观众的掌声之中。

讲到现代舞,就不能不提到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由她发展出来的「葛兰姆技巧」使得现代舞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出发点。讲到「后现代舞蹈」,则不能不提到模斯.康宁汉(Merce Cunningham)。一九六一年,几个在「康宁汉工作室」上课的舞者,受他创作概念影响,进而在纽约的「杰德逊教堂」(Judson Church)推出作品发表会。舞评家称「杰德逊教堂」为后现代舞蹈的发源地,康宁汉则成为后现代舞蹈的第一人。

后现代舞蹈的定义与分类,至今仍有许多争议。但是讲到现代舞,大家心里浮现的画面,大概都有葛兰姆舞作的影子──戏剧化的内容与音乐。「像玛莎葛兰姆编的那种舞」几乎成了现代舞的代名词。大部份葛兰姆的重要作品都有故事在里面:《夜旅》讲的是希腊悲剧《伊底帕斯王》,《心灵的洞穴》讲的是《米蒂亚》。就算不讲故事,葛兰姆讲一种情绪、一种形象的能力也很有成就,例如《悲恸》在葛兰姆的解释是「一支关于悲伤的舞」,而《新境》则是「对早期移民女性的独立、勇气所作的礼赞。」

葛兰姆讲故事、情绪、形象所表达出来的细致与深刻,为现代舞的创作立下许多里程碑。前年她亲率舞团到台湾演出,许多现场看舞的观众莫不为大师作品高声喝采,尤其是在舞者演出《夜旅》遇到灯光当机两次,仍能在灯光恢复后,延续音乐的段落继续演出所展现的专业水准,令人印象特别深刻。

葛兰姆舞团、舞校都在纽约,而纽约另外还有两个现代舞团値得一提,那就是「保罗.泰勒舞团」与「艾文.艾利美国舞团」,艾文.艾利大多以黑人音乐、黑人故事题材入舞,而他的舞者也大部份是由黑人担任。保罗.泰勒(Paul  Taylor)原本曾在葛兰姆舞团担任主要舞者,一九五四年,自己出来成立舞团。

泰勒的舞作也讲故事,《白雪公主》、《绿野仙踪》都曾被他搬上舞台,不过泰勒对现代舞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动作」(movement)的敏感,年初甫去世的芭蕾巨星纽瑞耶夫对他的评价是:「泰勒的舞有许多简单的动作,他只用简单的动作就能感动你。」

云门舞集曾在九一年演出泰勒的经典作《光环》,今年则另外再推泰勒出的另一支巨作《海滨大道》。这两支舞当中,都包含许多简单的动作与流动的韵律。泰勒对于节奏与音乐的掌握也达到让观众可以「看到音乐」的地步。《光环》里白衣飞跃的男女舞者,相信都是观众心中永恒的记忆。

纽约另外有一个重要的编舞家也来自葛兰姆舞团,那就是前面曾提到的模斯.康宁汉。康宁汉编舞主要以「随机」(by chance)方式进行,所谓「随机」的意思是康宁汉会先编好动作,至于动作的顺序,甚至舞者活动的范围与前进后退的方向,则是以掷铜板或翻书之类的方式来决定,这个方法使得每天的舞蹈都有不同组合的可能性,每场舞都变得是独一无二。

康宁汉今年高龄九十一,仍然推出新作,而且自四年前开始以电脑程式作为编舞的辅助工具。这个电脑程式包含三个部份:舞者动作、空间、时间,三者可以混合加以编排。康宁汉对于有人质疑电脑是否会完全取代编舞家工作,他的回答是,它提供观舞的新角度,它是辅助工具,可以与其他方法合并使用,而不需要去取代别的编舞方法。

葛兰姆、泰勒、康宁汉,乃至于艾文.艾利都有自己的舞蹈学校,训练舞者技巧与表演风格。对于不在纽约的观众而言,看到这几个舞团的演出就等于看到世界级的表演,机会十分难得。但是纽约的戏剧,舞蹈演出是那么频繁(每晚有两百场以上的表演),纽约的观众看到世界级表演团体机会太多,而舞团每年又固定有季节公演,看葛兰姆这类「古典」舞团的必需性就大大的降低了。去年我到「市中心剧场」(City Cen-ter Theatre)看葛兰姆与泰勒舞团的公演,观众都只有七成左右(而且剧场三层观众席只开放两层)。

在纽约观舞,不管是现代舞或是后现代舞,都有各自的观众群。从现代舞最早的始祖伊莎朶拉.邓肯(Isadora Duncan)的舞作,到目前最「后现代」的比尔.琼斯(Bill T. Jones)的作品都能吸引到各自的观众。现代舞与后现代舞的编舞家仍然每年都有新作发展,各自有不同口味的节目可供观众挑选。

曾于去年来华参加「国际舞团会议」的美国重要舞评家玛西亚.席格(Mar-cia B. Siegel)对于现代舞与后现代舞蹈的发展有一段有趣的描述:「后现代舞蹈源自于对现代舞的反动。这些舞者为了表现自己的风格,他们得发展各自的技巧,而为了保持技巧与风格,他们得持续的推出作品。这一来,就牵涉到商业与票房──于是有坠入主流或无法反动的可能。这三十年来,后现代舞蹈的发展就像这个循环,而现代舞的发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现代舞的起源,来自于对芭蕾的反动,来自于为表现新时代、新文化所需要的新表演形式。到了六〇年代之后的「后现代」时期,舞蹈界有「后现代舞蹈」的推出,作为对现代舞的反动。「现代舞之母」葛兰姆的作品曾被视为最能表现时代精神与意义,到了今天却有人批评她「太用大脑编舞,离开真实人生太远了!」有几位后现代编舞家甚至表明他们就是要革葛兰姆的命,这样看来,仿佛现代舞与后现代舞都以葛兰姆为出发点。只是不知道几年后,由「反动」到「无法反动」这个循环中,还会发展出什么技巧、什么风格出来。不过有一点倒是肯定会发生的:那就是后现代舞蹈是迟早要被「革命」的──就像他们对现代舞所做的一样,而这大概就是舞蹈本身活力的所在吧。

 

特约撰述|李立亨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