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主教教会支持下的「耕莘实验剧团」经历多次变革,慢慢成为一个稳定成长的剧团。(图为该团《收藏、台北、1999》演出剧照)(耕莘实验剧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特别企画/我「信」故我「艺」/艺术宗教,宗教艺术/宗教跨界篇

用艺术的美学展现生命的真理

宗教跨足艺术领域的多元面向

目前,国内基督教、天主教,甚至佛教界都陆续跨足表演艺术的领域,形成多个不同风格与性质的团体;有的是因为信仰相同,并坚持艺术专业素养而成立,有些则秉著本身所赋予的才华,矢志借由表演艺术将信仰的真理传扬出去,虽然这些团体的经营模式与理念各有不同,但信仰绝对是他们所以聚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基督教、天主教,甚至佛教界都陆续跨足表演艺术的领域,形成多个不同风格与性质的团体;有的是因为信仰相同,并坚持艺术专业素养而成立,有些则秉著本身所赋予的才华,矢志借由表演艺术将信仰的真理传扬出去,虽然这些团体的经营模式与理念各有不同,但信仰绝对是他们所以聚集的一个重要因素。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实不可分,相互援引运用的实例,比比皆是。远古部落时期,祭祀与酬神就少不了舞蹈与装扮;欧洲中古时期,教会使用音乐、戏剧与绘画在信仰的教育和传布上,同时也造就当时艺术的成就。实际上,以艺术形式传递信仰,既不失教义的真理,也更加生动活泼,容易将其内涵传播出去,因此有人说「信仰是生命的真理,而艺术是追求真理的途径,当两者结合在一起,就逐步提升人到真理的境界。」许多宗教艺术团体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产生的。

台湾以传播信仰为主的艺术团体,当首推张晓风与基督教艺术团契。这个团体在传统话剧并不受到重视的七〇、八〇年代,曾陆续推出探讨人性纠葛、圣与俗冲突等宗教意味浓厚的戏码,在当时造成轰动。但之后同类型的团体,几乎要等到十年后,另个以传扬基督教信仰为职志的亚东剧团出现,宗教界才有个全职宣扬教义的艺术团体。

目前,不只是基督教界,甚至佛教、天主教界都陆续跨足表演艺术的领域,形成不同风格与性质的团体,他们的经营模式与理念各有不同;有的团体只是因为信仰相同,在艺术领域当中容易沟通,坚持专业素养而成立,如音契合唱管弦乐团与室内乐团,以及黑门山上的剧团等。有些则因著信仰热诚的激励,也藉著本身所赋与的才华,矢志借由表演艺术将他们所信仰的真理传扬出去,如天艺话剧团、金色莲花表演坊以及亚东剧团。总的来说,信仰绝对是他们所以聚集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仰为目标,戏剧是媒介

金色莲花表演坊(简称金色莲花)、天艺话剧团(简称天艺)很淸楚的都是以宗教性质为主体,在组成背景以及目前的发展形式与规模上也很相似。天艺最初由四名团员带著幻灯机奔跑于各教会,后来成立团契,到现在的四个大组(行政、戏剧、灵修、技术),约四十位固定契友;「金色莲花」则缘起一群在家居士,因共同喜爱硏究佛法,逐渐由最初的读书会,发展到佛学出版社,乃至于「金色莲花」的成立。至于为何会接触表演艺术,天艺与「金色莲花」均认为戏剧是一很好的传播方式。「金色莲花」的导演周玉卿表示「是体认到现在是个以『视觉』为主的社会,因此决定以戏剧的表演方式来传播佛法。」,此外「因为戏剧容易亲近人的特质,加上我们在导戏的手法和导向都站在观众的立场,让观众易懂、易了解」,「金色莲花」在戏剧题材上多是以佛教经论传说中重要的人物,如「莲花生大士」等为主,内容极易为大众所接受的。

至于天艺则考量「选择戏剧表演方式来传福音,容易邀请到从不愿意进到教会的人。」目前负责天艺剧团的余益明表示,一直以来,多数人对教会有一种高不可攀、神圣而不可亲近观念,所以天艺每次演出内容都以探讨社会、亲情或生活上种种压力挫折为主,「天艺一直以来的戏剧风格特色,就是演出自创的剧本,并于内容探讨人性、剖析人生。剧中并不下结论,因为每次在戏剧演完之后,我们都有讲员导引剧中的问题,并提出以我们信仰为出发点的观点,最后并有呼召」,于是多年下来天艺每次演出都吸引千余人次的观赏,并在福音传播上大有成效,但是天艺并不负责牧养这些在戏剧布道中决志的慕道友,反而是将这些人依据不同的居住地分派到当地的教会,由各地方教会来跟进牧养。

目前天艺与「金色莲花」每次大型演出均有大量义工协助。以天艺为例,每次大型的免费戏剧布道,所需人力包括前台服务、陪谈人员约三百五十至四百人,均来自于义工招募,而所需约一百二十至一百六十万的制作费,也都是来自教会各界的奉献。「金色莲花」则在经费上较不担心,每次的演出均有售票,票房状况也足以支付每次制作的支出。

「金色莲花」自民国八十四年首度推出《广钦传》,引起广大的回应,至今已陆续推出共六个作品。「来看我们演出的并非全然都是佛教信徒,也有很多是一般观众。」这使得「金色莲花」在去年登上了国家戏剧院,演出《莲花生大士》之后,即获邀至新加坡演出登上国际舞台。

但是专业技术与人才流失仍是剧团目前所面临最大的问题;周玉卿说:「我们共同的信念是最大的助力。虽然『金色莲花』当中大部分演出人员都是义工,但是向心力很强。」但在艺术上,「金色莲花」成员多非科班出身,为了弥补不足,以定期举办演员训练,或参加其他团体举办的工作(workshop),帮助「金色莲花」在艺术层面的成长。而「人才流失率大」却是天艺经常面临的问题;由于团体的业余性质,加上团员出国求学、结婚、就业,无法继续参与因素,使得经验无法累积与承续。

信仰为根据,专业为依归

国内有些由宗教信仰结合的表演艺术团体,坚持定位于专业演出,并不标榜自己为宗教团体,如「音契合唱管弦乐团与室内乐团」(简称音契)与同样是基督徒所组成的「黑门山上的剧团」。音契和黑门山上的剧团主要成员都是学习艺术专业科班出身;音契是一群国内外有专业音乐教育背景的老师、毕业生、在学靑年以及具有丰富音乐素养的社会人士所组成,而黑门山上的剧团成员都是国内各大学戏剧或传播科系出身的,素质都相当整齐。

音契的音乐总监金希文特别强调,十八年来音契靠著演奏的水准、创作的坚持,以及内涵的深刻已建立自己的特色。自一九八九年起,音契连续十年获邀在国家音乐厅演出以《心灵乐篇》为名的系列音乐会,九七年到纽约林肯中心的Avery Fisher Hall演出,获满场听众热烈的反应,专业的音契已经迈向国际舞台。而年轻的「黑门山上的剧团」目前的作品,虽仍以小剧场形式演出为主,也陆续推出了广受观众欢迎的《眼神》、《要高兴唱著歌》、《公园》、《大恋爱家》、以及《推销员之死台湾版》。

但既然以基督徒为主要成员,是否在艺术表现上受到宗教的深切影响?「以信仰为出发,表现在曲目的选择上。」金希文表示不论是音乐布道会或是音乐会,音契的曲目安排是带有深层思考、生命关照,以音乐来和观众心灵相呼应。金希文以自己为例,在「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时,他随即有感创作出〈不是死亡,乃是真的生命〉一曲,表达当时对未来中国的盼望,并抚慰了自己徬徨的心灵,他认为这正是音乐最大的功能。

黑门山上的剧团艺术总监颜美珍则表示;「我们的专业和信仰是不相关的,我们走的是专业剧场。是以学戏剧的角度出发,希望所学所能可以为信仰服务,但并不是强迫性地叫大家来信」。黑门山上的剧团在成立之初,即定位在从事生命追寻的艺术创作。戏剧的演出避免以强迫、说教的形式,而借由戏剧各类不同的形式表演,探索人与神的关系。「我不否认,我的创作甚至剧团目前以喜剧为主的走向是有『哗众』」的嫌疑!…请注意是『嫌疑』,而不是『事实』」颜美珍强调;「因为观众是我们创作的导向之一,我们希望观众在欣赏演出时是高兴的,这样的想法促使我们的演出到目前为止均是以喜剧为出发,这就是我所谓的『嫌疑』。」

事实上,这两个团体的理念都能依自身艺术走向的不同特质发展出特点,但同时也深受本身信仰的影响,在乐团或剧团的经营与内容走向上,传扬福音也都被列入重点发展。如音契每年在怀恩堂的音乐布道会,黑门山上的剧团持续接受教会界的邀请出福音队,甚至和基督教团体联合举办寒暑假的戏剧营会。

也基于如此的信念,音契成立了室内乐团,并举办「台湾音乐行脚」活动到各处巡演。「过去音契许多的关注重点,多在大中国的历史情怀,现在则回归台湾人的历史。」金希文表示台湾本土意识的兴起,刺激了音契去思索关怀台湾的议题,因此有了八六年的「你来唱歌我打鼓」、八七年「台湾情.音契心」等以台湾为主题的音乐会,同时创作台语歌曲、如〈台湾缅怀曲〉等等。

在论及基督教信仰在创作上是否会造成包袱,换言之是「助力」还是「阻力」时,金希文说:「伟大的艺术都可以带领人亲近上帝。」他自己是何等的有限,但是因著神的帮助,使其创作源头不绝,「巴赫最棒的音乐也是歌颂赞美神的宗教音乐,因此信仰对于我的创作,不是包袱而是动力,因为我的动力是活的」「或许,对有些人而言,宗教背景是种狭制,但是对音契而言,这种所谓阻力,反而使我们走出特色。」

颜美珍则说:「信仰使我从只求自己个人的表现中走出来,这是一种提升。过去常看到一些非常耽溺于自己的小剧场表演,这使得一些观众视小剧场的表演为畏途,其实这是非常不好的示范,因此我所创作的戏不以强烈表达个人为风格,而融入我的信仰与观众需要为考量。或许基于这样的想法,有些戏剧的表演手法与内容我无法采用,我承认这就是所谓的信仰包袱。」

最后在谈及目前剧团所面临的问题时,颜美珍说:「我原本最想作的是小剧场,但是后来艺术学院戏剧小组加入后,慢慢地扩大规模,目前我们剧团已在为走向中型剧团作准备,这是未来近期的目标。」但又叹息道:「不晓得是不是因为我们是这样一个性质的团体,使得我们目前得不到任何机构的补助,我们的经费实在有限。」黑门山上的剧团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全职的专业剧团,有自己的排演场,甚至是剧场。但是以目前经费、人力,这还是很远的远景。

信仰为最初助力、艺术发展为目标

耕莘实验剧团和兰阳舞蹈蹈团的共同特色是,都是接受天主教会的支持,但所致力的艺术表演形式并不以传扬任何信仰为主旨。

秘克琳神父是兰阳舞蹈团的创始人。秘神父当初创立舞团的信念认为「中国文化必须扎根在年轻人的身上,才能得到延续。」长久以来,中国的民族舞蹈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兰阳舞蹈团」的出现,展现中华民族舞蹈的丰富多采,终于获得国人的注意与赞美,这是一支训练有素,具有职业水准的中国民族舞蹈团。兰阳舞蹈团三十四年来,先后出国访问、宣慰侨胞、宣扬中国文化不下数十次,甚至曾在教皇面前献艺为国增光,近年来更极力推展古典芭蕾,当然更不忘硏究发展中国古典民族舞蹈提升舞蹈艺术价値。

而同样在天主教教会支持下的耕莘实验剧团,历经多次变革,慢慢成为一个稳定成长的剧团。目前耕莘实验剧团拥有一百五十人座的小剧场,所处地点为罗斯福路上的耕莘文教大楼,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之便,目前许多小剧场展演也多于此地,可谓一小剧场演出重镇;并且不断地举办编剧、导演、肢体语言训练以及其他与表演活动有关的课程硏习,以提升演出水准。

天主教教会对于以上两个艺术团体的培植,仅是站在一个提供协助者的立场,并不直接影响或著利用其为传教媒介,反而使用信仰的团体力量,使其独立成长,甚至如兰阳舞蹈团早年就能在国际间享誉,宗教力量的强势与其丰富的金钱资源实为原因之一。

以上即为目前台湾宗教界运用艺术形式的大致现况,初步归纳这些艺术团体在发展上,不论标榜传扬信仰或否,宗教界都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养分,如基本的观众群、或著义工的来源,甚至连资金都可经由募款或是奉献而获得部分的资助,这是不可否认的优势,但是他们却并不因此放松,反而严谨地在自己所属的艺术层次上努力。更特别的是常常他们所提供给我们的心灵滋养,是我们在一般艺术团体中搜寻不到的,下一次,放下自己对宗教团体的既有成见,去看看吧!

 

文字|萧惠文  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究所研究生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