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拉蒂改革器(左营高中舞蹈班组长周素玲 提供)
新舞观 新舞观

形意相融的身体医疗科学

「身心学」简介

身心学的发展始于十九世纪末,源自于对于人体自然动作的观察及体验, 而提出不同的动作教育观点,或是为了解决个人身心上所遇见的问题,而重新探索自我身体,至今已形成许多派别身心技巧。

身心学的发展始于十九世纪末,源自于对于人体自然动作的观察及体验, 而提出不同的动作教育观点,或是为了解决个人身心上所遇见的问题,而重新探索自我身体,至今已形成许多派别身心技巧。

「身心学」(Somatics)是目前欧美国家的舞蹈研究(Dance Research)里,极为风行的「舞蹈科学」(Dance Science)的范畴之一。笔者曾参与多次研讨会,并追随国内身心学博士刘美珠涉猎了许多身体疗法的理论知识与技巧,包括:波拉蒂技巧(编按:本刊旧译为皮亚蒂)、操体技巧、亚历山大技巧、身心平衡技巧、拉邦──巴特妮芙动作分析、身心整合、肢体开发、静坐等课程,亲身经验过身心学所强调的身心合一、内在的自我体察(experienced from within)、开发觉知(awareness)的主张,其影响不只在舞蹈上,更深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亦再度对自己的舞蹈教学、舞蹈编创、学术研究与待人处世,有重新体认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自己重新省思人体动作与身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以身心学的源流出发,针对目前应用在舞者训练中的身心技巧(somatic approaches)作一初步介绍,提供给专业舞者和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

身心学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始于十九世纪末,基本上是源自于个人对于身体自然动作的观察及体验,而提出不同的动作教育观点,或是为了解决个人身心上所遇见的问题,而重新探索自我身体,所逐渐形成许多派别身心技巧(早期称为「身体疗法」body therapy或「身体工作」body work)。

到了一九五〇到六〇年代之间,一些身心学者受到东方思潮及传统身心疗法的影响,将东方哲学思想里强调天人合一、身心灵一体的观念以及包括经络、针灸、推拿、指压、气功、太极拳、合气道、瑜珈等健身方法,融合在其方法技巧中,并深远地影响了至今西方身心学的发展。直至一九七六年,汤玛斯.汉纳(Tomas Hanna)才以”Somatics”命名统称之。

简而言之,身心学是强调由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观察自己,透过身心技巧的学习,经验身体的现象以及体会不同的身体动作,让人们倾听身体所发出的讯息,检视自己的动作模式、身体结构和心灵状态,强调自我内在世界、自我与他人、自我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互动关系;经由身体感觉、体会、反应与动作的探索,来调整身体与心理状态,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发挥潜能,进而让自己的身与心更密切地融合为一。其理论观点包括:身心合一、尊重身体的智慧(body wisdom)、内在的自我体察、过程导向(process-oriented)、开发觉知、改变(change)与选择(choice)、接触(touch)与动作习惯的重塑(repatterning)。

应用于舞蹈的身心技巧

现今全球各地的舞蹈研习营、研讨会,或欧美大学院校中的舞蹈系、音乐系、戏剧系或体育系,皆开设有身心技巧的相关课程。舞者在使用身体的同时,更以这些身心技巧作为身体的复健与预防、舞蹈教学、肢体训练等等的方法,以下就目前较常应用于舞蹈上的身心技巧逐一说明:

一、亚历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

此技巧的创始人是一名奥地利籍的声乐家佛兰德瑞克.亚历山大(Frederick Alexander,1869-1955),在他的事业进入最高峰时,患了慢性喉炎导致失声,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以自我体察、探索身体及呼吸的方式,奇迹式地治愈了自己,因而发展出一套广为后世流传的愈疗方法,称为亚历山大技巧。

此技巧教导舞者了解如何避免过度使用身体、及如何让身体减轻一些不必要的压力;治疗的方式以双手引导,加以特殊的想像,让舞者自己学习寻找缓和疼痛的方法,预防伤害并提升舞者的表演能力。现今已有不少学者发表过多篇文章讨论舞蹈训练与此治疗之间的关系。此外,更有其专属杂志及相关之网站。

二、身心平衡技巧(Body-Mind Centering,简称BMC)

BMC的创始人是邦妮.肯恩(Bonnie Bainbridge Cohen),她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习舞,是美术家、舞蹈家及演员,具备多种舞蹈形式、动作训练及瑜珈的基础,曾学习过多种身心技巧的理论,并在医院中担任职能治疗师,其间曾与纽约的舞者及动作教育者进行过一些练习与课程,并在霍金斯学校(Hawkins School)中教授经验解剖学;一九七三年成立BMC的专门学校。

此技巧是一项整合性的方法,透过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发展性的训练原则,对动作进行再教育与重塑。BMC大多用于处理慢性肌肉骨骼系统的疼痛、呼吸系统的问题、疲劳与过度紧张的情形。

三、费登克莱斯疗法(Feldenkrais Method)

出生于苏联小镇的摩西.费登克莱斯(Moshe Feldenkrais,1904-84),这一位身心学上公认的传奇人物,被推崇为世界上研究人类感觉动作功能最有权威的硏究者之一。费登克莱斯原本是一位科学博士,从事核子分裂的实验研究,在膝盖受伤之后决心投入人类神经肌肉的研究,在治疗膝伤的过程中,费登克莱斯收集了许多对身体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并针对感官运动功能发展出一些独特而完整的观点,不仅治好了自己的膝盖伤害,更完成了他第一本有关身心观念的书籍《身体与成熟行为》Body and Mature Behavior,引起相当大的回响。

费登克莱斯疗法包含了两项技巧--「功能整合(functional integration)」与「动中觉知(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费登克莱斯疗法使用温和的动作顺序及手疗工作,透过想像力的一些具体步骤或方法,让舞者更清楚地改善身体一些动作模式或身体能力,重新发现属于自己孩提时期自由自在的动作。

四、意动法(Ideokinesis)

露露.史薇卡(Lulu E. Sweigard)是意动法技巧的发明人,基础理念是源自于她的老师陶德(Mabel Elsworth Todd)的思想,应用心智与意象(imagery)来改变姿势与动作学习模式,加以发展出来的技巧;使用意象作为运用意识及意志力来掌控身体,以达成正确姿势的方法。史薇卡曾任教于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舞蹈系多年,特别是在陶德与史薇卡共同教学的七〇年代中,意动法的训练是当时最重要且最基本的方针。

意动法的主要理念在于,神经系统引导并调和著所有的动作正确模式、肌肉的使用和结构性的动作。要改变你的姿势或动作模式,你必须先改变神经细胞的活动。于是意动法在解剖、神经肌肉的生理学及力学的基础之下,设计了「空西装」和「九条意象动作线」,作为隐喻性的口语提示或以手作引导时的指引方向,此即利用「意象」来引导身体动作(见左图)。

意动法的重要性,可由多篇硏究文献中看出:史薇卡将其发展的意动法,针对姿势的修正而得到正面的效果;玛莎.麦尔(Martha Myers)曾在《舞蹈杂志》Dance Magazine中阐述其实际参与意动法的经验;玛格琳(Joellen Meglin)也指出意动法应用于舞者的效果;而前玛莎.葛兰姆舞团的舞者艾瑞克.霍金斯(Erick Hawkins)亦提到,他在受伤之后因接触了意动法的技巧及观念,而使身体复原及发展了别具风格的现代舞派别;葛琳娜.巴特森(Glenna Batson)指出,透过意动法的学习可增进舞者的延伸力的训练。除了他们,还有许多舞蹈界的教育家及思想家们,皆肯定了意动法的价値。

五、拉邦-巴特妮芙动作分析法(Laban-Bartenieff Movement Analysis)

此技巧的创发人是巴特妮芙(Irmgard Bartenieff),她于二〇年代在德国接受舞蹈训练,是一名物理治疗师,其职业涵盖生理学、生物学及舞蹈的范畴,她发展了一套身体运行系统,在一九二五年认识拉邦后,结合拉邦的动作分析与其身体运行系统,称为「拉邦-巴特妮芙动作分析」或「巴特妮芙基本法则」(Bartenieff Fundamentals)。巴特妮芙当年在纽约的医院中工作时,即以此技巧对病患进行动作的评估,并影响了许多舞蹈治疗师现今仍使用此法。此技巧的理念是指透过一连串发展而成的动作顺序,更有效地运用身体,并在动作的型态与质地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巴特妮芙的许多病人都是舞者,透过她的教学课程与治疗行为,影响了当时的芭蕾舞、现代舞的教师及编舞家,例如:科雷特.巴瑞(Collette Barry)、苏珊.克莱(Susan Klein)、萝拉.格兰(Laura Glenn)、比尔.依凡(Bill Evans)、葛雷格.里仁巴瑞(Greg Lizenberry);而对于一些思想家们,也具有当程度的影响力,如:艾琳.多德(Irene Dowd)、玛莎.麦尔(Martha Myers)、玛歇尔.席格(Marcia Seigel),此外更间接地影响了崔莎.布朗(Trisha Brown)及梅芮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目前在纽约设有「拉邦/巴特妮芙动作研究的发展中心」。

六、波拉蒂技巧(The Pilates,或称为 Physicalmind Method)

约瑟.波拉蒂(Joseph Pilates)是此技巧的创办人,出生于德国的小镇,曾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此法主要是帮助人们在伤害后重新寻找或重塑身体功能,借由骨骼、肌肉、韧带及动力的正确使用,来帮助舞者或任何需要身体复健的人们,并建立身体正确姿势;取代一般的重量训练或有氧运动,其设备称为「波拉蒂改革器」(Pilates Reformer)。

波拉蒂技巧的使用,在舞蹈界最为普遍,真正使波拉蒂技巧发扬光大的可说是舞蹈家,包括露丝.圣丹尼斯(Ruth St. Denis)、泰德.雄(Ted Shawn)、玛莎.葛兰姆、乔治.巴兰钦、荷姆(Hanya Holm)、艾汶.艾利(Alvin Ailey)、杰洛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等等。这些舞蹈界的先锋皆亲身受益于波拉蒂技巧,其融入所学,不仅传授给舞者有关舞蹈伤害的观念,更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舞蹈圈。

七、罗芙技巧(Rolfing,或称为Structural Integration)

罗芙出生于一八九六年,曾追随过相当多不同派别的身心技巧治疗师,包括肢体教育先锋贝丝.曼生迪克,以及谭崔(Tantric)瑜珈、亚历山大技巧、同类疗法与自然疗法等方法的治疗师、整脊师等等。罗芙早年受到整骨术的影响极大,在不断累积了许多技巧与观念的学习之后,发展出罗芙按摩疗法。

此疗法是一种强调身体结构的整合技巧,它是使身体各散乱的部位能够有秩序地排列组合,透过双手的施压按摩以纾解身体结构中的压力模式和不良功能,并协助我们了解到地心引力与人体之间的关系,目的在让身体与地心引力和谐相处,使动作更轻松、更灵巧。许多研究证实,实施后对肌肉神经的控制、生理上的改变、肌肉的有效使用反应力的程度等等,都有相当显著的效果。

八、史金纳放松技巧(Skinner  Releasing Method)

此技巧由曾是玛莎.葛兰姆及模斯.康宁汉舞团的舞者乔恩.史金纳(Joan Skinner)发展而成,是一个体验重于分析方法的技巧,应用如诗般的想像力,为人体动作与身体控制提供一深奥的基础。

九、操体技巧(So-tai Technique)

操体技巧是一种让人们适应周遭环境的方法,藉著呼吸作用、食物的摄取、肢体动作和心智活动,使人的身心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它是由日籍的桥本敬三(Hashimoto,1987-93)于七〇年代所创发的一种身体疗法。此技巧将身体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借由身体上某一健康的部分,依循神经交错传导的作用来治疗疼痛的部分;此系统著重修正身体的平衡性,藉著呼吸、肌肉的放松、自然平衡的动作形式来达成一和谐的状态。

许多研究与经验者皆显示,身心技巧或身体疗法不论是在治疗上或教育上皆有其显著效果,在欧美国家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式的研讨会及相关的研究;而近年来,台湾的舞蹈界也陆续有学者回台,或在一些研习营、研讨会见到身心技巧复健师(或称治疗师)的踪迹;但对于真正使用在舞者身上的实证资料仍然不足。

在笔者自今年三月份起,对国立艺术学院舞蹈系大五毕业生所做的一项针对「舞者身体觉知能力开发」的研究中发现,舞者在接受了为期十周以身心学的技巧及观念所设计的课程之后,明显对其呼吸与动作间的关系、使用身体的方式(意象、放松)、对身体松紧度的觉察能力、及对身体结构的认识等等,皆有改善,由此不难证明其中一些方法对舞者训练所带来的效果。

身心学这一门舞蹈科学提供了相当多关于舞者训练、舞蹈教学和舞台表演的观念与方法,虽然在国外已逐渐成为身体表演训练中不可或缺的学习科目,但反观国内,这样的学习风气仍方兴未艾,期盼在未来可以见到它对台湾舞蹈界的影响。

主要参考书目:

1.林大丰、刘美珠,《身心学》,体育经典论著丛书(总论),教育部体育司(未出版)。

2. 刘美珠,〈意动法理论与实际之分析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

3. Fortin, S.(1993). When dance  science and somatics enter the dance  technique class. Kinesiology and  Medicine for Dance. 15(2): 88-107.

4. Hanna, T. (1983). The body of lif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5. Knaster, M. (1996). Discovering the  Body's Wisdom. Human Kinetics.

延伸阅读:

王云幼,〈舞蹈复健-波拉蒂技巧〉,《美育》双月刊,第115期。

王云幼,〈巴特妮芙动作基本训练〉,《美育》双月刊,第117期。

王云幼,〈亚历山大技巧〉,《美育》双月刊,第119期。

刘美珠,〈身体疗法亚历山大技巧的启示〉,《中等教育》双月刊,第四十一卷第六期,体育教育专号。

 

文字|卓子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硕士班研究生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