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特别企画 Feature 特别企画/带艺西进,登「陆」不易?/总论

挣「里子」还是要「面子」?

试探台湾相关政策与现象

基于两岸文化政策的迫切需求,文建会陈郁秀一上任便即成立「大陆工作小组」,计划于明年推动全新的大陆文化政策,以确立未来补助的原则。补助台湾团体前往中国大陆演出,就和补助他们前往欧美国际之间表演一样,只要中国大陆彼方提出合理对等的邀请条件,文建会不遗余力地支持。

基于两岸文化政策的迫切需求,文建会陈郁秀一上任便即成立「大陆工作小组」,计划于明年推动全新的大陆文化政策,以确立未来补助的原则。补助台湾团体前往中国大陆演出,就和补助他们前往欧美国际之间表演一样,只要中国大陆彼方提出合理对等的邀请条件,文建会不遗余力地支持。

「景气太差了!」是台湾这阵子街头巷尾最常听见的寒暄,而「前进上海」变成台湾新一波的淘金热。为了拯救台湾的经济,总统陈水扁动员政府民间召开备受瞩目的经济发展委员会,企图在一片低迷与混乱当中,为台湾商机打出一条活路。

政经因素影响文化结盟

虽然朝野与民间企业几乎异口同声地支持经发会建议的「全面开放戒急用忍」,然而在屡次开放、改革与高低景气下随波逐流的台湾老百姓们,不但没有本事登「陆」求生,如今还要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农业冲击与未来强烈的经贸竞争。台湾的表演艺术团体能否自外于这一连串强势资本与时代变迁的影响呢?

以往藉著两岸文化交流等冠冕堂皇的名义前往大陆的观摩演出,在台湾政权转移之后的今天,其中的内涵已经面临两岸甚至全球化竞争的挑战;显见除了政治环境的变化,经贸资本的快速发展,其实正左右著台湾当代表演艺术市场的生态。「欧洲文化联盟」的成立,足以示范政治经济之于地域文化交融的影响力;若非基于欧洲各国的经济需求而联盟形成「欧洲共同体」,也不会有一九九三年《马斯垂克条约》下的文化共识,以促成欧洲文明进步融合为理想(注1)。

调整过去两岸文化政策

但总观台湾各类表演艺术团体的登「陆」历史,过去民间表演团体为了「取经」,在官方默许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早已和大陆官方的文化部以及各省文化阶层与民间组织「暗通款曲」;値得玩味的是,这些案例多半经由台湾政府补助成行,可惜在过去暧昧不明的文化政策下,民间辛苦达成的文化交流,不但没有开拓性、全面性与客观性的累积,还得经常忍受对岸所提的不平等待遇。文建会主委陈郁秀表示,过去的累积完全来自于民间自由交流的成果,虽然政府不宜强力介入,主导文化艺术的走向,但过去旧政府「散弹打鸟」的大陆演出补助方案,的确需要重新考量与修订。因此,基于两岸文化政策的迫切需求,陈郁秀征询了民间专业人士、立法委员与相关艺文行政与创作者,一上任便即成立「大陆工作小组」,并计划于明年推动全新的大陆文化政策,以确立未来补助的原则。

或许是台湾表演艺术环境的问题,也可能是台湾对文化艺术长久以来的轻忽与漠视,除了传统戏曲如歌仔戏与布袋戏等剧种,不以拓展大陆市场为积极目的外,台湾现代剧团已开始单打独斗地随著趋势需求,前往大陆发展更具潜力的市场商机。两岸舞蹈界的交流发展,有其历史性的渊源,礼尚往来式的教学推广,是目前对发掘台湾舞蹈市场较为可行的一条途径。尽管不论企业、政界都在呼吁「大华人市场共同圈」的观念,但就两岸市场需求与品质来看,偏偏台湾早已失去部分传统戏曲艺术与音乐专业的市场先机。

是消耗能量或文化融合

「大华人市场圈」究竟是一个理想的文化融合观?双赢的地域联盟策略?还是只是用来拖垮台湾这块弹丸之地的能量持久战?概观大陆都会的艺文观赏人口与表演场次总数,看来整个中国大陆的确是块値得开发的市场大饼,不仅仅是台湾,更是欧美各国企业资本竞相逐鹿之处。事实上,陈郁秀也同意大陆是一个値得投资开发的市场,在地理语言的优势下,她认为文化交流更应该愈广阔、愈开放;尤其频繁的艺术交流下,更容易驱使文化同质性高,而台湾的团体更能了解「自己之所以成为自己」的珍贵。

根据媒体报导,国安局局长丁渝洲宣布中共计划以「四个特区」的经济方案,在两岸争取加入WTO的同时,未来对台湾实施「国民待遇原则」,在经贸交流上打压台湾未来可能有的国际性空间。而笔者也注意到八月十日《中国时报》的一篇民意论坛文章(注2),作者在文中就香港计划推动整合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形成所谓的「港奥贸易区」为例,提醒许多一头热地前往大陆投资的台商们,应该打破视「大陆为一块大饼」的迷思,考量大陆地方政府的区域整合因素,采取弹性、前瞻的应对策略。

也许台湾表演艺术界的商机发展未臻成熟,以上种种商业性战略的提醒对目前的表演艺术团体来说,稍嫌牵强;但显而易见的是,表演艺术界或说娱乐界的市场,其实还是与都会商圈的繁荣与文化息息相关。虽然台湾与大陆市场相较之下,不足以相提并论,但若以台北等类似都会的竞争力相较,我们还是有发展的优势与特质。如何从都会结构与族群著手,开辟台湾当代表演艺术团体的商机,可能要比夸下「征服大陆这块市场」的海口,较为实在可信。

陈郁秀曾花费许多心力,检讨旧政府时期文建会的大陆补助方案。她发现与前往欧美各国演出的补助案相较,针对台湾团体前往大陆的补助总额实在低了很多;因此陈郁秀表示,未来她将提高台湾表演艺术团体(或个人)前往大陆表演或研究的补助金额,但补助案的发生地希望以北京、上海与沿岸一带城市为主,尽量整合区域性的巡演,累积台湾文化在大陆的实力。虽然陈郁秀无法亲自前往大陆,像她亲自拉拢欧洲各国与台湾文化界的关系,试图协助台湾本土团体打入欧洲市场那样来努力;对她而言,补助台湾团体前往中国大陆演出,就和补助他们前往欧美国际之间表演一样,文建会抱持的是正面鼓励的态度,只要中国大陆彼方提出合理对等的邀请条件,文建会也会不遗余力支持台湾团体成行。

累积「根留台湾」的资源

面临大陆市场的竞争与打压,每个表演艺术团体都各有登陆求生之法;唯一不变的法则是详尽耐心的规画与呈现当代原创的台湾作品,通常都会为台湾团体争取到大陆发展的优势。陈郁秀强调,提倡台湾当代艺术文化,将会是她的政策主轴;唯有建立文化自信,台湾团体的作品才有原创力。所谓「根留台湾」,并非意味著挽留一部分的创业成绩在台湾这块土地上而已,我们不需要能移转、投机的企业;相对而言,表演艺术团体的原创作品,才是一种本土累积。当我们雄心勃勃地觊觎大陆海外市场时,是否应该回头看看彼此并肩作战的台湾同侪团体,互通有无,相互支援,整合「登陆」战略资讯,并以累积原创作品与本土人材为基础,才能在打这场经济持久战时,还保有我们的百年基业。

注:

1. 请参见许仟所著〈欧洲文化与欧洲联盟文化政策〉,乐学书局出版,1999。

2. 李英明、涂志坚,〈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整合的启示〉,九十年八月十日中国时报。

 

(本刊编辑 傅裕惠)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